建制沿革
桃州鎮沿用古代州名。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以縣置州,因境內桃花山多桃樹,花開似錦,故名桃州。
此後,桃州鎮一直為歷代廣德郡、軍、府、州、縣的治所。
桃州鎮於1949年4月26日解放,7月設城廂鎮,
直屬縣。
1950年3月撤銷鎮,置東、南、西、北關和仁德、松關、景賢、儒林、崇德、昇平、復興街,屬城廂區。
1954年1月建迎春、景平兩鎮;
1956年合併為城關鎮;
1958年劃歸衛星人民公社;
1961年成立城關公社;
1965年11月復稱城關鎮;
1982年2月24日經宣城行署批准更名為桃州鎮。劃設迎春、昇平、景賢、復興等4個居民委員會及平橋村民委員會。
1992年,鎮政府又將居委會調整劃設為8個,保留了原4個居委會名稱,增設了橫山、金林、桃州路、萬桂山等4個居委會。
2001年10月,廣德縣進行區劃調整,原雙河、清溪兩鄉整體併入桃州鎮,鎮轄行政村增加:紅旗、鳳凰、周家、荊湯、桃園、趙聯、長安、
南塘、龍井、花園、東升、
東風、示範、蔡家嶺、戈村、團山、錢村、鳳井、荷花、星火、西關、山關、合路、石橋等24個,總計行政村25個,街道居委會8個。
2003年4月,廣德縣進行並村工作,桃州鎮將原有的25個行政村合併為16個行政村。同時將合併後的城區周邊的6個行政村改為社區建制,將原城區的8個居委會調整為5個社區建制。
2005年1月,又將地處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荊湯、桃園、長安、趙聯等4個行政村合併為2個社區。此次合併調整後桃州鎮共轄6個行政村、13個社區。即:團山村(蔡家嶺、戈村、團山)、錢村村(錢村、石橋)、荷花村(荷花、東風)、山關村(山關、合路)、南塘村(南塘、龍井)、蘇覺村(花園、升東)、平橋社區、鳳凰社區(鳳凰、周家)、紅旗社區、大木橋社區(示範)、長安社區(長安、趙聯)、荊湯社區(荊湯、桃園)、鳳井社區、西關社區(西關、星火)、迎春社區、昇平社區、景賢社區、復興社區、萬桂山社區。
2005年12月,廣德縣又一次撤鄉並鎮,原祠山崗鄉的富家村、祠山崗、界牌等3個行政村和原邱村鄉的塘口、佛堂、和平、高湖、白洋、白橋等6個行政村併入桃州鎮。桃州鎮現轄10個行政村和16個社區,606個村民小組和92個居民小組。
2009年11月,為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統籌城鄉發展,充分發揮社區職能,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撤銷原隸屬
開發區行政管轄的荊湯、長安社區居民委員會,並將兩社區居民委員會合併後成立雙河社區居民委員會,劃入桃州鎮行政區域由原26個村、社區增加到27個村、社區,行政面積新增6.8平方公里。
2012年6月,為適應廣德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經縣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對桃州鎮部分社區(村)區划進行調整和更名。調整後,桃州鎮共轄社區16個、村委會8個。
2017年底,將廣德縣桃州鎮析置西部山關嶺以西村落設定十里鄉。
2020年前,廣德縣經濟開發區和祠山崗下轄社區村落將不再隸屬於桃州鎮。
行政區劃
區劃
24個行政村(社區)
白洋村 白橋村 祠山崗社區 大木橋社區 鳳凰社區 鳳井社區 佛堂村 富家村社區 高湖社區 和平村 荷花社區 紅旗社區 景賢社區 南塘社區 錢村村 山關村 昇平社區 蘇覺社區 塘口村 團山村 萬桂山社區 清溪社區 天壽社區 雙河社區
村、社區簡介
白橋村:桃州鎮西北部,東與桃州鎮鎮白洋村相連,南與山關村交界,西與誓節鎮綠林村相鄰,北以無量溪河為界與邱村鎮白雲村、談里村、新橋村相望。14.5平方公里
白洋村:廣德縣城北郊,東面與高湖村相挨,南面與鳳凰社區相連,北與邱村鎮興橋村隔河相望,西與白橋村相接。11.3平方公里
高胡社區:桃州鎮北部,廣溧公路橫穿而過。20.1平方公里
和平村:位於廣溧公路兩側。12平方公里
佛堂村:位於桃州鎮東北處,毗鄰邱村鎮雙崗村、新杭鎮楊桿橋村,東靠泥河西至無量溪河,是遠近文明的魚米之鄉村。5.2平方公里
山關村:位於廣德縣城西郊,屬低山丘陵地段。2060公頃
錢村村:位於廣德縣城西南,距縣城3公里。18.7平方公里
團山村:位於桃州鎮南大門,縣城西南部,距城區僅4公里,其前身是由團山、戈村、蔡家嶺三個行政村合併而
成。23.5平方公里鳳凰社區:位於縣城北郊,東臨經濟開發區,西與森林公園接壤。9.6平方公里
鳳井社區:位於廣德縣城南郊。5平方公里
紅旗社區:位於縣城北面,城鄉結合部,東至廣祠大橋,西至北郊路,南至太極大道,北至無量溪河與糧長河交匯處。3平方公里
萬桂山社區:位於桃州鎮東南部,東至東關酒廠熙春橋,南至廣寧路,北至環城南路,西至桃州南路。0.8平方公里
景賢社區:社區東至復興街以西,南至團結中路以北。0.8平方公里
昇平社區:東至桃州南路,南至桐汭西路,西至橫山南路,北至綏安路。1.1平方公里
蘇覺社區:位於廣德城以南2.5公里處,是廣德縣的南大門,盧湖大道、318高速呈“十”字型穿村而過,交通便利,東臨無量溪河,南臨盧湖風景區,西臨笄山竹海。4000餘畝
荷花社區:位於縣城的南郊,地處城鄉結合部。7.3平方公里
大木橋社區:位於廣德縣東郊。2.2平方公里
祠山崗社區:位於桃州鎮東部,屬蘇、浙、皖三省交界區域,廣德的東大門。17.6平方公里
富家村社區:地處廣德縣東郊;東至浙江省長興縣
泗安鎮接壤;南鄰東亭鄉東亭社區、柳亭村;北至318國道以南(祠山崗社區)。12平方公里
南塘社區:位於縣經濟開發區及“宣廣高速”以南地區,與新城區僅一河之隔,“宣廣高速”和南環路橫穿南塘社區,東起東亭鄉柳亭村、富家村、開發區臨溪路,南與盧村鄉中明村交界,西以無量溪河為界,北至廣祠大道。20萬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桃州鎮地貌格局比較複雜,位於皖東南山區與郎川平原過渡地帶。
鎮東部以崗地為主,土質多為砂質紅壤和黃沙壤地層表面為紫色砂岩及網紋紅土;縣內河流都由此向西北流出,入郎溪縣境內;(絕對高度小於200米,相對高度小於50米)面積139.99萬畝,占廣德縣總面積43.2%。盆地中心即縣城周圍多為近代山河沖積物長期流水作用,形成了開闊的河谷平原和崗衝起伏的地貌組合。
氣候屬北亞熱帶濕潤
氣候區。
氣候溫和,
雨水豐沛,日照充足,
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據1959~1985年氣象資料統計,廣德縣累年年平均氣溫15.4℃,氣溫年際變化穩定。
南部和北部山區年均氣溫低於15℃。累年各月平均氣溫最高為7月,月平均
氣溫28.5℃;最低為1月,月平均氣溫2.4℃。月平均最高氣溫值36.5℃,月平均最低氣溫值零下4.3℃。5至10月月平均氣溫均高於年平均氣溫。極端最高氣溫40.4℃(1978年7月6日),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4.6℃(1969年2月6日)。歷年(1959~1985年)極端最高氣溫均在35℃以上至38℃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有7年是零下10至13℃,一般年份在零下9℃左右。
自然資源
桃州鎮位於皖東南山區與郎川平原過渡地帶。
自然資源豐富,黃沙、石灰石、矽灰石等礦產儲量豐富,地貌格局比較複雜,鎮東部以崗地為主,土地多為黃色粘土;南部和西部以低山為主,有砂岩和粉砂岩;北部以無量溪河河谷平原為主,伴有小片丘陵,土質多為砂質紅壤和黃沙壤。
2008年,桃州鎮行政面積217平方公里,林業用地面積12.8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12.3萬畝,主要樹種竹林2.3萬畝、用材林6.1萬畝、經濟林1.7萬畝;
已探明的黃沙、石灰石、矽灰石等礦產資源有30餘種。
人口民族
2010年全鎮總人口15.7萬,其中
非農業人口8.7萬,占總人口的55.4%。
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鎮有少數民族31人,其中
回族26人,
彝族3人,
壯族2人。到2010年以來,雲、貴、川等省市少數民族女青年頻頻婚入,使少數民族人口有所增長。
經濟
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之年,全年實現財政收入1.86億元,增長4.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億元,增長58%;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28萬元,增長25%。鎮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跨越趕超”、“強鎮惠民”邁出堅實步伐。
重點圍繞機械電子和現代服務業開展招商引資,全年共簽約項目4個,總投資5.85億元,已全部落戶開發區並開工建設。全鎮規模工業企業達13家,2013年共實現工業產值13.6億元,增長25%。
普及農業機械耕作、收割、運輸等技術,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支持發展草莓、大棚蔬菜和食用菌等多種經營,推廣科學養魚,開展休閒漁業。
桃州鎮共有豐泰水產、光忠水果等專業合作社53個,國泰綠色養殖、廣蘭紅葡萄種植等家庭農場32個。
民生工程
2013年累計投入資金3194.4萬元,全面完成省級33項民生工程。其中,投資331.4萬元,完成24項“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
投資548萬元,建成“康達”工程項目20個,總計15.3公里,並投入35萬元用於289公里農村公路日常養護;
投資570餘萬元,完成水庫除險加固3處和塘壩清淤擴挖80餘處;
全年發放低保資金1600萬元,救助民眾7000餘人次,發放救災救急款近40多萬元,殘疾人補助51萬元。
名勝古蹟
2008年該鎮榮獲“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稱號。
天壽寺塔
天壽寺塔位於桃州鎮迎春街北側,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塔,始建於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初為5層。
北宋·元符二年(1099)焚毀,建中靖國年(1101)興工重建。
宋·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為7級浮屠。南宋建炎年間毀於戰火,
明萬曆和清康熙年間兩度重修,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陽節再度為火焚,僅存磚體。
1983年10月,發現一“地宮”。“地宮”為磚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邊長32厘米。宮內有石碑一塊,刻記塔之淵源。
1986年重修。復修後的大聖寶塔基本保持了原來特點,七級六面,六角飛檐,鐵鏈式塔頂,總高39.97米,塔身30.1米,塔頂4.5米,塔剎5.72米,青磚鋪地,各層檐角懸掛風鈴。
塔內有轉梯可登頂層。與此同時還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異草,盆景山石,陳列室展出歷朝的文物古蹟。
天壽寺塔為安徽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角樓
鼓角樓位於桃州鎮昇平街和景賢街相交之丁字北側。建於北宋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熙寧元年(1068年)告竣,曾鞏作記以賀。
鼓角樓後歷代屢圮屢修,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樓宇又為日本侵略軍縱火焚毀,僅存樓座。座高4.3米,券調(拱圈)系花崗石徹就,拱圈內高3.54米,寬3.9米。
鼓角樓現為縣黨政機關大門。
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位於桃州鎮北,長120米,寬80米,面積9600平方米,原名
鳳凰墩。
民國二十年(1931年)11月22日,中共廣德縣委領導人、皖南紅軍獨立團團長
王金林在此英勇就義。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將此處闢為烈士陵園。
1981年又在烈士就義的鳳凰墩上砌築了高3米的磚石平台,上立高3.8米、寬2.4米、厚1.2米的王金林烈士紀念碑,碑上鐫刻著烈士生平和革命業績。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山遠望如山橫臥,故得名。被
朱元璋封為“天下英靈第一山”。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中亞熱帶氣候區,總面積1000公頃,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以祠山文化、竹藤文化為主要特色,祠山殿、竹瑰園、木子山莊、木子度假村、竹類植物園、橫山水庫交相輝映,“橫山遠眺”為廣德古十景之首。
祠山殿
據《
廣德州志》和《祠山志》所載,祠山殿原址在橫山南麓(現廣德中學校址),始建於何時無考。
明·清時曾香火繁旺,近代自日寇侵華,毀於戰火後,一直無人復建。
1997年,由馬大文居士(桃州鎮人)發起,捐資百萬,在橫山腳下,新建了祠山寺。
鳳凰井
鳳凰井,又名金井,位於昇平街南端老城牆外,建於宋—明時代,井口為直徑60厘米麻石圈圍,深僅2米,井口石圍南側有一塊橫著的花崗岩石匾,匾上雕刻有“醴泉”二字,至今清晰可見,人稱寶井。大旱之年仍有一股清泉不斷外涌,水質甘甜。
桃州鎮系千年古鎮,已探明的文物頗多,且分布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