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性正(1872—1912),字淑雍,湖南省桃江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6年赴日本,結識黃興,加入中國同盟會。回國後奔走湘、鄂、贛、皖、浙、蘇各地,投身革命,籌劃武裝起義。還曾到越南、緬甸等地開展秘密工作。 1911年4月27日參加黃花崗起義,與黃一歐奮勇拼殺,突圍逃脫,潛伏在夏思痛的巡警道辦公廳內,在夏思痛的幫助下繞道香港返湘。辛亥革命前夕,返回長沙,聯絡湘軍都督焦達峰率部回響。長沙起義安排好之後,返回益陽縣,會晤益陽縣縣長,曉以大義,執刀拍案,勒令他立即舉義旗反正。縣長張皇失措,不敢抗拒,只得隨盧性正起義。益陽光復後,赴長沙助焦達峰練兵籌餉。後應黃興之召趕赴南京,在黃興任總司令的南京長江下游總司令部任副總司令,統一指揮與清軍作戰軍事。黃興赴海外籌款,盧性正代行總司令職。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盧性正卻不幸病重,在1912年7月20日病逝。
盧性正逝世後,孫中山題寫輓聯:“荊楚識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資陽來噩耗,令我長懷萬古愁。”黃興題寫輓聯:“公誼不妨私,平生道合志同,肝膽至今推摯友;一身能敵萬,可惜霸才無命,死生從古困英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性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桃江縣
- 出生日期:1872年
- 逝世日期:1912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盧性正(1872—1912),字淑雍,湖南省桃江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872年出生於湖南省桃江縣,生得方臉巨口,容貌奇俊,才思敏捷。10歲瀏覽四書五經,司八股文章,12歲即中秀才,時人稱之為“神童”。但三試未中舉人,以狂人自詡。盧性正是辛亥革命時期夏思痛的追隨者,黃興稱其為“霸才” ,在星漢燦爛的辛亥革命志士群體中,盧性正有如一顆划過夜空的流星。民國《益陽縣誌》有其簡傳:“盧性正,字淑雍,五里盧家村人。光緒壬寅補邑癢生。隨夏思痛赴廣西,任太平府中學堂教員,暗中聯絡志士成立革命團體;旋赴安南、緬甸各地秘密工作,黃花崗之役性正與馬事敗,與夏思痛、黃興等易裝得脫。辛亥回縣,首舉義旗,以與省會回響,事定,赴省助都督焦達峰籌光復經費,多所建白。復佐李燮和練兵籌餉,以收拾長江下游,及抵南京,積勞成疾,民元夏六月回籍,旋卒,年甫四十,人多惜之。”
盧性正因目睹滿清政府國事之日非,遂越洋留學在東京結識革命志士黃克強。宣統三年(1911)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起義不幸失敗後回湘,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盧性正聯絡焦達峰等在湘首舉義旗,宣布獨立。後回益陽首施新政,改箴言書院為高等國小,並督促各地設立國小,一時全縣(益陽縣、含今桃江縣)雷厲風行,後赴南京,與黃興在南京成立長江下游總司令部,黃興任總司令,盧性正任副總司令。終因積勞成疾,當孫中山先生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盧性正已病入膏肓,在1912年7月20日逝世。
盧性正逝世後,大總統孫中山、陸軍總長兼參謀長黃興、革命黨人夏思痛紛紛致電哀悼,對盧性正給予極高的評價,足見盧性正當時名聲之響,革命功勞之大,及與他們革命情義之深。
孫中山的輓聯是:
荊楚識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
資陽來噩耗,令我長懷萬古愁。
黃興輓聯是:
公誼不妨私,平生道合志同,肝膽至今推摯友;
一身能敵萬,可惜霸才無命,死生從古困英雄。
夏思痛輓聯是:
國步艱辛,百折不回君與我;
生靈塗炭,萬方多難我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