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狀結構”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盤狀結構
- 外文名:disk-like structure
- 性質:天文學專有名詞
- 發布單位: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內容簡介
中文譯名 | 盤狀結構 |
英文原名/注釋 | disk-like structure |
“盤狀結構”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
中文譯名 | 盤狀結構 |
英文原名/注釋 | disk-like structure |
天體系統的旋轉盤狀結構Rotational disc structure of celestial system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層次的天體系統,它們都具有旋轉的盤狀結構。例如,銀河系最初是一團極大的瀰漫氣體雲,具有一定的初始角動量L. 氣體雲在內部相互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漸收縮。由於角動量守恆,氣體雲向轉動中心軸縮攏時其旋轉速率增大,於是慣性...
他們對組蛋白進行了研究,組蛋白被基因包裹後就形成的盤狀結構是核小體,核小體就像是穿在DNA鏈上的珠子。正常的核小體能成組存取細胞機器並能閱讀基因中含有的信息,保持基因的關閉或被抑制狀態。研究人員在這些基因中發現一種特殊類型的核小體蛋白——Htz1,包含Htz1蛋白的核小體易碎,這也意味著它允許執行細胞...
同時,外側盤狀半月板往往合併有膝關節骨性及肌肉、韌帶等處的異常改變,更易誘導盤狀半月板出現問題。另外,從組織學的角度來講,盤狀半月板失去了正常半月板所具有的徑向和環形纖維的規則排列,更沒有縱向排列的纖維,其纖維排列雜亂無序,同時內部有許多均質的膠原結構,這些導致它不能很好地完成負荷的傳遞和轉化...
盤狀組 盤狀組,是一種植物。花盤肥厚扁平,邊緣向中心聚攏,但不與子房融合。雄蕊無花絲或極短,長不及1毫米。組模式:皺葉溝瓣 本組在我國共有8種,分布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和四川。冬青溝瓣 大陸溝瓣 羅甸溝瓣 刺葉溝瓣 細梗溝瓣 長梗溝瓣 皺葉溝瓣 硬果溝瓣 ...
橋粒是角質形成細胞間連線的主要結構,由相鄰的細胞膜發生卵圓形緻密增厚而共同構成。形態 橋粒為複雜的盤狀結構,像鈕扣一樣將並列的細胞膜連線到一起,因此它們並不以連續的腰帶形式圍繞著細胞,而是多個散在呈不連續的斑塊狀。組成橋粒的並列細胞膜間間隙較寬,約25nm,常含有電子緻密物質,可能為細胞外衣。在典型...
核小體是由DNA和組蛋白形成的染色質基本結構單位。每個核小體由146bp的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1.75圈形成。核小體核心顆粒之間通過50bp左右的連線DNA相連。H1結合在盤繞在八聚體上的DNA雙鏈開口處,核小體的形狀類似一個扁平的碟子或一個圓柱體,此時DNA的長度壓縮7倍,稱染色質纖維。染色質就是由一連串的核小...
動粒(英語:kinetochore)是真核細胞染色體中位於著絲粒兩側的兩層盤狀特化結構,其化學本質為蛋白質,是非染色體性質物質附加物。動粒與染色體的移動有關。在細胞分裂(包括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前、中、後期等幾個階段,紡錘體的紡錘絲(或星射線)需附著在染色體的動粒上(而非著絲粒上),牽引染色體移動、將染色體...
天鵝座X-3:在天鵝座X-3星體中,年輕恆星的“被偷取物質”形成一個在黑洞或中子星周圍的盤狀結構,該盤狀結構常釋放出高能量伽馬射線。這個盤狀恆星殘留體和共生恆星彼此間每隔4.8小時旋轉一周,期間釋放出X射線,並向外以光速釋放耀斑或者宇宙物質流。由於形成這些耀斑,天鵝座X-3也被稱為“微型類星體”,...
“行星幼稚園”是一個原行星盤,存在於距離地球460光年的一個恆星系統中,原行星盤形成於恆星誕生時的灰塵殘骸物,其殘留物質將形成環繞一顆新生恆星周圍的盤狀結構,最終這個盤狀結構將孕育行星。星盤介紹 在距離地球460光年的一個恆星系統中,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帶有巨大神秘間隙的原行星盤,這個原行星盤被稱作“行星...
著絲粒位於異染色質區內,這裡富集了衛星DNA,也就是短的DNA串聯重複序列。此外,在縊痕區內有一個直徑或長度為400 nm左右的很緻密的顆粒狀結構,這稱為動粒(kinetochore)的結構直接與牽動染色體向兩極移動的纖絲蛋白相連結。在染色體上,著絲粒有多種可能的存在位置。一般來講,主要的位置有中間著絲,亞中間著絲,...
該項研究負責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研究生萊亞-哈根(Lea Hagen)和同事意外發現這個星系,他和研究人員發現恆星形成於普通的橢圓星系,它不會旋轉,通常具有三維結構,外形呈現足球狀,而不是扁平的盤狀結構。最初天文學家認為UGC 1382是普通的橢圓星系,但是基於美國宇航局星系進化探測器(GALEX)紫外線數據,發現UGC ...
後來在電鏡下研究哺乳類染色體超微結構時發現,主縊痕兩側是一對三層結構的特化部位,認為是非染色質性質物質的附加物,稱為著絲點。在主縊痕區存在著絲粒,由此把染色體分成二臂。著絲粒的兩側各有一個蛋白質構成的三層的盤狀或球狀結構,稱為著絲點。特徵 著絲點與紡錘體的紡錘絲連線,與染色體移動有關。在分裂前期和...
視錐系統外段也具有與視桿細胞類似的盤狀結構,並含有特殊的感光色素,但分子數目較少。已知,大多數脊椎動物具有三種不同的視錐色素,各存在於不同的視錐細胞中。三種視錐色素都含有同樣的11-順型視黃醛,只是視蛋白的分子結構稍有不同。看來是視蛋白分子結構中的微小差異,決定了同它結合在一起的視黃醛分子...
受精卵自蟲體排出後,由於卵上有其他附屬結構,而使卵容易飄浮於水面或附著在其他物體或宿主鰓上、皮膚上。卵經一段時間發育後,幼蟲自卵越出,落入水中。幼蟲體披5簇纖毛(也有僅4簇的),前端具2對眼點,有咽及腸囊,後端有盤狀結構。蟲體出殼後,要經一段時間,後吸器上才開始出現幾丁質的結構。據對一...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拉力盤為盤狀結構,其包括盤頂部和盤沿部,所述盤沿部上沿圓周方向間隔設定有若干插槽,若干所述拉力爪分別插入若干所述插槽中。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拉力爪包括:爪體,所述爪體沿所述拉力盤徑向設定;和凸緣,所述凸緣設定於所述爪體徑向靠外的一端。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
銀河系研究。對銀河系的系統研究可以追溯到 1 8 世紀後期。對銀河系的系統研究可以追溯到 1 8 世紀後期。 1 7 8 5 年W.Herschel用恆星計數的方法第一個研究了銀河系的結構,他得到的銀河系是一個輪廓參差,形狀複雜.太陽位於中心的扁平盤狀結構。1912年,美國女天文學家勒維特(1868一1921)發現小麥哲侖...
外生殖器為幾丁質結構,由支持器與交接管二部分構成。其後有前列腺與貯精囊。卵巢呈球形,單個,位於睪丸之前。卵黃腺發達,可從體前端分布至體後端。幾丁質陰道存在或付缺,單個或成雙指環蟲的幼蟲身上有5簇纖毛,具2對眼點,有咽和腸囊,後端有盤狀結構。幼蟲孵出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其後吸器上才形成幾丁質結構...
在宇宙早期,巨型原始星系之間的合併十分普遍,超級計算機模擬顯示這種原始星系碰撞合併形成一種不穩定、旋轉氣體盤狀結構,其中的漏斗狀氣體僅在10萬年內就逐漸堆積形成太陽質量1億多倍的微型氣體雲。該氣體雲崩潰形成黑洞,致使該黑洞在大約1億年里通過從周圍盤狀結構吸取氣體形成太陽10億倍的質量。此前天文學家曾認為...
造成大量恆星形成的結果。星系內部有一風車狀盤結構,其旋轉方向和星系本身相反,並且在形態上類似盤面正對地球的螺旋星系,但是寬度只有1萬光年。一般相信這個風車狀結構是兩個星系相撞後的殘餘。數十億年後NGC 7252因為星系內的氣體幾乎耗盡,在外觀上將是個內部擁有小規模盤狀結構的橢圓星系。
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現在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銀河系有幾個衛星星系,它們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並且是室女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組成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整個銀河系對銀河系外的參考坐標系以大約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移動。銀河系是由被氣體、塵埃和恆星組成的...
針對這一問題,本項目將利用離子自組裝方法製備線型及盤狀結構的非手性芘超分子複合物;通過化學裁剪調節分子間作用力驅動複合材料具有手性熱致液晶性質,以手性液晶為載體研究溫度與圓偏振發光的關係;調控溶劑環境驅動非手性的芘組織成具有超分子手性的螺旋聚集體,並以手性誘導為途徑製備單一手性的螺旋組裝體;通過改變...
膜架蛋白的上述缺陷使紅細胞在微循環中剪應力的作用下而形成橢圓形或因破碎而形成異形紅細胞並不再能恢復正常的盤狀結構。這種異常的紅細胞主要在脾臟中破壞。但橢圓細胞的多少與溶血的程度並不一致。臨床表現 根據溶血的程度可分三種類型:(1)無溶血 橢圓形紅細胞雖增多,但無溶血表現。(2)輕度溶血 紅細胞...
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歷史探究 自古以來,氣勢磅礴的銀河就是人們十分注意觀察和研究的對象。數千年前,人們對銀河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猜想。在中國的神話傳說里,銀河是天上的一條河流;而古希臘神話中人們認為銀河是由天后赫拉的乳汁鋪就而成。直到伽利略...
PⅥ蛋白的C端暴露於噬菌體表面,可以作為外源蛋白的融合位點,可以用於研究外源蛋白C端結構區域功能。從所掌握的文獻來看,該系統主要用於cDNA表面展示文庫的構建,並取得了不錯的篩選效果。2.2 λ噬菌體展示系統 (1)PV展示系統。λ噬菌體的PV蛋白構成了它的尾部管狀部分,該管狀結構由32個盤狀結構組成,每個盤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