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狀液晶

盤狀液晶是一類獨特的具有顯著的電導和光電導性能的、能夠通過自組裝形成納米微結構的材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盤狀液晶
  • 特點:具有電導和光電導性能等
  • 類型:納米微結構的材料
  • 首次發現時間:1977年
盤狀液晶,在1977年,印度科學家Chandrasekhar在對均六苯酯的研究廈船中首次發現的盤狀,經過30年的發展,大約有14類約2000多種盤狀液晶材料被合成出來,如蒽醌、乙炔苯、萘並萘、卟啉、酞菁、苯並菲、六苯並冠等以及其衍生物。盤狀液晶分子通章照墓擔常包括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剛性的具有平面或近平面的芳香族核心和外面圍繞著的6-8條柔性脂肪側鏈。這樣的盤狀分子在液晶相可以發生自發的自組裝,通過苯環之間的π-π鍵的乃匪籃斷作用形成取向己愚才有序的向列相或位置有序的柱狀相和層狀相。其中,柱狀相中的由盤狀分子堆砌的一維有序的微結構(domain)的直徑尺寸可以從分子的尺寸的幾十個埃、大分子或超分子尺寸的幾十個納米、膠體尺寸的幾百納米,到幾十個微米不等。在柱微結構中,盤與盤之間的間距為20~40Å,盤面之間的組設喇間距通常在3.5~4.2Å之間。盤狀液晶的柱狀相賦予了這種材料在一維方向上的較高的電荷傳導效率,它的縱向(即分子堆砌的辯頌市方向)傳導效率是橫向(分子的盤面水平方向)的1000倍,採用光電導方法測量的載流子遷移率可以達到0.71 cm2/vs,相當於良好的半導體的傳導效率,這個優異的性能使得盤狀液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同時,日本富士(Fuji)公司開發盤狀液晶作為棒狀液晶顯示器中的光學補償膜茅戀嘗,並且成功的實現了商業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