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口壺

盤口壺是東漢至唐代的一種陶瓷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盤口壺
  • 類型:一種陶瓷器
  • 時間:東漢至唐代
  • 特點:底部較小,上腹特大
基本特徵,名品介紹,南朝青釉弦紋單系盤口壺,東晉青釉弦紋四復系盤口壺,

基本特徵

東漢唐代流行的一種陶瓷器。多在肩部附四系。三國時盤口和底部較小,上腹特大,重心在上部。東晉以後,盤口加大,頸增高,腹部修長,外口沿領也加高;各部位比例協調,線條柔和,造型優美,重心向下,放置平穩。南朝時壺身瘦長,至底漸斂,頸長,多橋形系。隋代壺體更加瘦長,盤口高而微撇,頸長且直,腹呈橢圓形,條狀系。

名品介紹

南朝青釉弦紋單系盤口壺

高27.6厘米,口徑12.1厘米,底徑10.4厘米。
盤口壺
盤口,束頸,圓肩,圓腹下收,平底微內凹。肩部只有一個系,灰胎,胎質緻密堅硬。通體施淡青釉,施釉均勻,略富光澤,施釉不及底,露胎處呈紅褐色。

東晉青釉弦紋四復系盤口壺

高22厘米,口徑12.4厘米,底徑10.5厘米。
盤口壺
盤口壺,圓腹至底足內收,平底,肩部兩側各有一對復系,系的上下兩側可見刻劃纖細的弦紋。通體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黃,釉面有細小開片,施釉不到底,底露胎。盤口壺是兩晉時期的主要隨葬品,早期一般較矮胖,晚期普遍瘦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