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病原體,感染途徑,婦科影響,高危因素,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治療,後遺症,預防,中醫辨治,濕熱淤滯型,淤血阻滯型,熱毒型,濕熱型,發病機理,致病因素,小結,
定義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
生殖道的一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
子宮內膜炎、
輸卵管炎、
輸卵管卵巢膿腫、
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於一個部位,也可以同時累及幾個部位,以
輸卵管炎、輸卵管
卵巢炎最常見。盆腔炎性疾病多發生性活躍期、有月經的婦女,初潮前、絕經後後或未婚婦女很少發生盆腔炎性疾病,若發生盆腔炎性疾病也往往是鄰近器官炎症的擴散。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及時、徹底治療、可導致不孕、
輸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覆發作,從而嚴重影響婦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與社會經濟負擔。
病原體
一、內源性病原體。來自原寄居於陰道內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厭氧菌,可以僅為需氧菌、僅為有厭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厭氧菌混合感染為多見。主要的需要氧菌及兼性厭氧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厭氧菌有脆弱類的桿菌,消化球,消化鏈球菌。厭氧菌感染的特點是容易形成盆腔膿腫、感染性血栓靜脈炎,膿液有糞臭並有氣泡。據文獻報告70%-80%的盆腔膿腫可以培養出厭氧菌。
二、外源性病原體,主要為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如有衣原體、淋病奈菌及支原體,其他有綠膿桿菌、結核桿菌等。
據西文國家報導,盆腔炎的主要病原體是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在美國,40%-50%盆腔炎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10%-40%的盆腔炎可以分離出沙眼衣原體,對下生殖道淋病奈瑟菌及衣原體的篩查及治療已使得盆腔炎的發病率有所下降。在中國,淋病奈瑟菌、衣原體引起的盆腔炎主在明顯的增加,由此引起輸卵管堵塞的患者也隨著的所增加,這已引起人們重視,但目前尚缺乏引起生殖道炎症仍有爭論。性傳播疾病常 同時伴有需氧菌及厭氧菌感染,可能是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感染造成輸卵管損傷後,容易繼發需氧菌及厭氧菌感染。
感染途徑
⒈上行性蔓延。病原菌由外陰、肛門進入陰道,沿黏膜間上行,通過子宮頸、子宮內膜、輸卵管蔓延至卵巢、腹腔。是淋球菌、葡萄球菌感染的主要途徑。血行播散。多先有其他臟器如肺、腎盂感染,而後經血循環擴散至生殖器官,是結核菌感染的主要方式。
⒉經淋巴系統蔓延。細菌經陰道、子宮頸侵入後,經淋巴系統擴散至盆腔蜂窩組織及子宮附屬檔案以至腹腔,常為鏈球菌、葡萄球菌的蔓延方式。
⒊直接蔓延。由鄰近臟器的感染蔓延而來,如腹膜炎、闌尾炎、結腸炎、膀胱炎等均可蔓延至子宮、輸卵管而引起盆腔炎。盆腔炎有急性、慢性兩大類,後者多由於對急性炎症未能徹底治療而致,有時可有急性或亞急性發作。
⒋經血循環傳播。病原體先侵入人體的其他系統,再經血循環感染生殖器,為結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徑。
婦科影響
盆腔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如果是慢性盆腔炎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恰當徹底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程遷延所致。或者出現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後,排便時及月經前後加劇;病人可有月經增多和白帶增多,卵巢功能損害時可有月經失調,從而導致輸卵管粘連阻塞時可致不孕。如果慢性盆腔炎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或患者素質較差,病程遷延所致。
有的患者既往無急性發病史。慢性盆腔炎病情常較頑固,多形成輸卵管、卵巢粘連包塊,且與周圍粘連,抗炎藥物不易進入,因而不容易徹底治癒,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過累時常急性發作。患者可有低燒、小腹墜脹、隱痛、腰骶部酸痛等症。在勞動後,性交時或月經前後,因盆腔充血,症狀可加重。此外,患者還會有白帶增多,或出現月經血量增多,月經過頻、經期延長等月經變化,並常繼發不孕。
高危因素
盆腔炎多發生在性活躍期、有
月經的婦科,初潮前、絕經後或未婚者很少發生盆腔炎。若發生盆腔炎也往往是鄰近器官炎症的擴散。按其發病過程、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在早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時間久了,急性轉變成慢性,就大大的增加了治療難度。那么,哪些高危因素容易誘發盆腔炎呢?
誘發女性盆腔炎的高危因素
⒈性伴未予治療是個主要沾染因素。攜淋球菌或沙眼衣原體,或其他致病菌的男性伴是婦科感染和復發的主要起源,而80%的罹患盆腔炎婦科的性伴是未予治療的,他們沒有症狀並不表明沒有諸如淋病球菌等感染。
⒉性夥伴未予治療攜淋球菌或沙眼衣原體,或其他致病菌的男性伴是婦科感染和復發的重要來源,而80%的罹患盆腔炎婦科的性伴是未予治療的,他們沒有症狀並不表明沒有諸如淋病球菌等感染。
⒊年齡年輕者盆腔炎高於年紀大者,如15~19歲婦科的發病率是25~29歲婦科的3倍;20~24歲婦科的發病率是25~29歲婦科的2倍。這是西方的調查數字,中國則以30歲左右為發病高峰。年輕者發病率高,不僅由於這是性活動旺盛的時期,還因性伴不穩定。
⒋既往盆腔炎有過盆腔炎歷史的再發病是無這一歷史者的20倍。20%~25%的盆腔炎患者可再次發作,與其認為這是“慢性”炎症的急性發作,不如認為是一次再感染。之所以容易再感染是因為輸卵管上皮已有損害,對病原體比較敏感,以及局部防禦機制障礙。
⒌性運動和盆腔炎有親密關係,除非是IUD及宮腔操作,此外原發感染的盆腔炎多是性活動或性裸露(sexual exposure)引起的。精子的攜菌作用應予斟酌。同性戀並不引起盆腔炎。感染和性交頻度關係不大,但卻和性伴數目有關,多性伴婦科患病率是沒有這種關係者的5倍。
⒍宮內避孕器(IUD) :一般報告套用IUD者比不套用者患病危險高2~4倍。但也有高至15倍的。當然和避孕器的類型亦有關,如帶尾避孕環更易引起盆腔炎,尾絲濕潤的表面便是細菌上行運動的“撐桿”。由IUD引起的沾染經常是非淋病球菌病原體。
發病原因
⒈容易出現疲勞:很多盆腔炎患者都會出現精神不振,長期不治就會導致女性朋友出現疲勞感,讓女性朋友的工作與生活都受到重大的影響。
⒉腹痛:患上盆腔炎的女性朋友時常會出現腹部輕微墜痛現象,並且還會伴隨有發熱。心率加快等症狀,長此以往就讓患者分泌物轉變為有味的黃色分泌物。
⒊不孕:由於盆腔炎的出現,會導致輸卵管黏膜受到損傷,甚至出現粘連,從而誘使官腔出現阻塞,使之喪失了運輸功能,讓女性不能夠受孕,因此很多盆腔炎女性患者都會出現不育症狀。
⒋月經失調:女性患上盆腔炎首先就會出現月經失調,因為患上盆腔炎會讓子宮內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從而導致女性的月經稀少,甚至有些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閉經。
5、下生殖道感染:主要是下生殖道的性傳播疾病,如淋病奈瑟菌性宮頸炎、衣原體性宮頸炎以及細菌性陰道病與盆腔密切相關。附近器官炎症直接延伸:如闌尾炎、腹膜炎等延伸至盆腔。
6、性生活不潔:如今許多女性朋友過早進行性生活,或者是不注意性生活清潔,細菌很輕易會侵入女性體內,然後招致盆腔炎。性生活開端時間越早,盆腔炎的發生率越高。
7、人流、臨產、婦科手術: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如刮宮術、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宮腔鏡查看、人流、放置宮內節育器等。
8、性清潔不良:運用不潔的月經期間衛生棉、經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體侵入而招致炎症。此外,平常生活中不注意性清潔保健者,盆腔炎的發生率高。
盆腔炎是指
女性盆腔
生殖器官、
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療不徹底遷延而來,因其發病時間長,病情較頑固,外陰部的細菌可以逆行感染,通過子宮、輸卵管而到達盆腔。盆腔炎需要根據症狀使用不同藥方進行治療.
臨床表現
可因炎症輕重及範圍大小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常見症狀為下腹痛、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腹痛為持續性、活動或性交後加重。若病情嚴重可有寒戰、高熱、頭痛、食慾缺乏。月經期發病可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若有腹膜炎,則出現消化系統症狀,如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若有膿腫形成,可有下腹部包塊及局部壓迫刺激症狀;包塊位於子宮前方可出現膀胱刺激症狀,如排尿困難、尿頻,若引起膀胱肌炎還可有尿痛等;包塊位於子宮後方可有直腸刺激症狀;若在腹膜外可致腹瀉、里急後重感和排便困難。若有輸卵管炎症的症狀及體徵並同時有右上腹疼痛者,應懷疑有肝周圍炎。
患者體徵差異較大,輕者無明顯異常發現或婦科檢查僅發現宮頸舉痛或宮體壓痛或附屬檔案區壓痛。嚴重病例呈急性病容,體溫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甚至出現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盆腔檢查:陰道可見膿性臭味分泌物;宮頸充血、水腫,將宮頸表明分泌物拭淨,若見膿性分泌物從宮頸口流出,說明宮頸口黏膜或宮腔有急性炎症。穹隆觸痛明顯,須注意是否飽滿;宮頸舉痛;宮體稍大,有壓痛,活動受限;子宮兩側壓痛明顯,若為單純輸卵管炎,可觸及增粗的輸卵管,壓痛明顯。若為輸卵管積膿或輸卵管卵巢膿腫,則可觸及包塊且壓痛明顯,不活動。宮旁結締組織炎時,可捫及宮旁一側或兩側片狀增厚,或兩側宮底韌帶高度水腫、增粗,壓痛明顯;若有盆腔膿腫形成且位置較低時,可捫及後穹隆有腫塊且有波動感,三合診常能協助進一步了解盆腔情況。
診斷
根據病史、症狀、體徵及實驗室檢查可做出初步診斷。由於PID的臨床表現差異較大,臨床診斷準確性不高(與腹腔鏡相比,陽性預測值為65%—90%)。理想的PID診斷標準,既要敏感性高,以發現輕微病例,又要特異性強,避免非炎症患者套用抗生素。但目前尚無單一的病史、體徵或實驗室檢查,既敏感又特異。由於臨床正確診斷PID比較困難,而延誤診斷又導致PID的後遺症產生,2006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薦的PID診斷標準(見表),旨在提高對PID的認識,對可疑患者做進一步評價,及時治療,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PID診斷標準
最低標準
| 血C—反應蛋白升高
|
宮頸舉痛或子宮壓痛或附屬檔案壓痛
| 實驗室證實的宮頸淋病奈瑟菌或衣原體陽性
|
附加標準
| 特異標準
|
體溫超過38.3℃(口表)
| 子宮內膜活檢組織學證實子宮內膜炎
|
宮頸或陰道異常黏液膿性分泌物
| 陰道超聲或磁共振檢查顯示輸卵管增粗,輸卵管積液,伴
|
陰道分泌物0.9%氯化鈉溶液塗片見到大量白細胞
| 或不伴有盆腔積液、輸卵管卵巢腫塊,以及腹腔鏡檢查發
|
紅細胞沉降率升高
| 現PID徵象。
|
最低診斷標準提示在性活躍的年輕女性或者具有性傳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現下腹痛,並可排除其他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婦科檢查符合最低診斷標準,即可給予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附加標準可增加診斷的特異性,多數PID患者有宮頸黏液性膿性分泌物,或陰道分泌物0.9%氯化鈉溶液塗片中見到白細胞,若宮頸分泌物正常並且鏡下見不到白細胞,PID的診斷需慎重。
特異標準基本可診斷PID,但由於除B超檢查外,均為有創檢查或費用較高,特異標準僅適用於一些有選擇的病例。腹腔鏡診斷PID標準包括:
① 輸卵管表面明顯充血;
② 輸卵管壁水腫;
③ 輸卵管傘端或漿膜面有膿性滲出物。
鑑別診斷
急性盆腔炎應與急性闌尾炎、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卵巢囊腫蒂扭轉或破裂等急診相鑑別。
治療
主要為抗生素藥物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抗生素治療可清除病原體,改善症狀及體徵,減少後遺症。經恰當的抗生素積極治療,絕大多數PID能徹底治癒。抗生素的治療原則:經驗性、廣譜、及時及個體化。
1、門診治療:患者一般情況好,症狀輕,能耐受口服抗生素,並有隨訪條件,可在門診給予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治療。常用方案:
① 氧氟沙星400mg口服,每天2次,或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天一次,同時加服甲硝唑400mg,每天2—3次,連用14天。
② 頭孢曲松鈉250mg,單次肌注,或頭孢西丁鈉,單次肌注,同時口服丙磺舒,然後改用多西環素100mg,每天2次,連用14天,可同時口服甲硝唑400mg,每天2次,連用14天;或選用其他第三代頭孢菌素與多西環素,甲硝唑合用。
2、住院治療:患者一般情況差,病情嚴重,伴有發熱、噁心、嘔吐;或有盆腔腹膜炎;或輸卵管卵巢膿腫;或門診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口服抗生素;或診斷不清,均應住院給予抗生素藥物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① 支持療法:臥床休息,半臥位有利於膿液積聚於直腸子宮凹陷而使炎症局限。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補充液體,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失衡。
② 抗生素治療: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收效快,常用的配伍方案為:頭孢西丁鈉(或頭孢替坦二鈉)+多西環素。對輸卵管卵巢膿腫的患者,可加用克林黴素或甲硝唑,從而更有效地對抗厭氧菌;克林黴素+慶大黴素;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氨苄西林/舒巴坦+多西環素。
③ 手術治療:主要用於抗生素控制不滿意的TOA或盆腔膿腫患者。手術可根據情況選擇經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手術範圍應根據病變範圍、患者年齡、一般狀態等全面考慮。原則以切除病灶為主。
④ 中藥治療:主要為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藥物,如銀翹解毒液、安宮牛黃丸或紫血丹等。
後遺症
若PID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可能會發生一系列後遺症。主要病理改變為組織破壞、廣泛粘連、增生及瘢痕形成,導致:① 輸卵管阻塞、輸卵管增粗;② 輸卵管卵巢粘連形成輸卵管卵巢腫塊;③ 若輸卵管傘端閉鎖、漿液性滲出物聚集形成輸卵管積水;或輸卵管積膿或輸卵管卵巢膿腫的膿液吸收,被漿液性滲出物代替形成輸卵管積水或輸卵管卵巢囊腫;④ 盆腔結締組織表現為主、骶韌帶增生、變厚,若病變廣泛,可使子宮固定。
1、臨床表現:
① 不孕:輸卵管粘連阻塞可致不孕。急性盆腔炎後不孕發生率為20%—30%。
② 異位妊娠:盆腔炎後異位妊娠發生率是正常婦女的8—10倍。
③ 慢性盆腔痛:慢性炎症形成的粘連、瘢痕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後及月經前後加劇。
④ 盆腔炎反覆發作:由於PID造成輸卵管組織結構的破壞,局部防禦機能減退,若患者仍有同樣的高危因素,可造成PID的再次感染導致反覆發作。
2、診斷與鑑別診斷:有PID史以及症狀和體徵明顯者,診斷多無困難。但不少患者自覺症狀較多,而無明顯PID病史及陽性體徵,診斷困難時,可行腹腔鏡檢查。
PID後遺症有時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不易鑑別,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呈繼發性、進行性加重,若能觸及典型觸痛結節,有助於診斷。鑑別困難時,應行腹腔鏡檢查。
3、治療:PID後遺症需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治療方案。不孕患者多需要輔助生育技術協助受孕。對慢性盆腔痛,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對症處理或給予中藥、物理治療等綜合治療。治療前需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其他引起盆腔痛的疾病。PID反覆發作者,抗生素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治療。輸卵管積水者需行手術治療。
預防
1、注意性生活衛生,減少性傳播疾病;
2、及時治療下生殖道感染;
3、加強公共衛生教育,提高公眾對生殖道感染的認識,宣傳預防感染的重要性;
4、嚴格掌握婦科手術指針,做好術前準備,術時注意無菌操作,預防感染;
5、及時治療PID,預防後遺症發生。
中醫辨治
盆腔炎是指
女性盆腔
生殖器官、
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療不徹底遷延而來,因其發病時間長,病情較頑固,外陰部的細菌可以逆行感染,通過子宮、輸卵管而到達盆腔。盆腔炎需要根據症狀使用不同藥方進行治療.
濕熱淤滯型
小腹脹痛,口苦口乾,帶下黃而稠,小便混濁,大便乾結,舌黯紅,苔黃或白,脈弦或弦數。妙方:婦寶沖劑:每次20克,一日2次,開水沖服。
淤血阻滯型
下腹持續疼痛拒按,或經行不暢,或量多有塊,舌紫黯,或有淤斑淤點,苔薄,脈沉弦或澀。妙方:婦女
痛經丸:每次9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3 沖任虛寒型:
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帶下量多色白質稀,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妙方:溫經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熱毒型
高熱,寒戰,頭痛,小腹疼痛,帶下量多如膿,臭穢,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或弦數。妙方:野菊花栓:外用,每次1粒,肛門給藥,一日1-2次。
濕熱型
低熱,小腹疼痛灼熱感,口乾不欲飲,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或赤黃相兼,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妙方:金雞膠囊:每次4粒,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
發病機理
⒈急性子宮內膜炎及子宮肌炎子宮內膜充血、水腫,有炎性滲出物,嚴重者內膜壞死、脫落形成潰瘍。鏡下見大量白細胞浸潤,炎症向深部侵入形成子宮肌炎。
⒉急性輸卵管炎、輸卵管積膿、輸卵管卵巢膿腫急性輸卵管炎症因病原體傳播途徑不同而有不同的病變特點。
⑴炎症經子宮內膜向上蔓延:首先引起輸卵管黏膜炎,輸卵管黏膜腫脹、間質水腫及充血、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嚴重者輸卵管上皮發生退行性變或成片脫落,引起輸卵管黏膜粘連,導致輸卵管管腔及傘端閉鎖,若有膿液積聚於管腔內則形成輸卵管積膿。淋病奈瑟菌及大腸埃希菌、類桿菌以及普雷沃菌除直接引起輸卵管上皮損傷外,其細胞壁脂多糖等內毒素引起輸卵管纖毛大量脫落,導致輸卵管運輸功能減退、喪失。因衣原體的熱休克蛋白與輸卵管熱休克蛋白有相似性,感染後引起的交叉免疫反應可損傷輸卵管,導致嚴重輸卵管黏膜結構及功能破壞,並引起盆腔廣泛粘連。
⑵病原菌通過宮頸的淋巴播散:通過宮旁結締組織,首先侵及漿膜層發生輸卵管周圍炎,然後累及肌層,而輸卵管黏膜層可不受累或受累極輕。病變以輸卵管間質炎為主,其管腔常可因肌壁增厚受壓變窄,但仍能保持通暢。輕者輸卵管僅有輕度充血、腫脹、略增粗;嚴重者輸卵管明顯增粗、彎曲,纖維素性膿性滲出物增多,造成與周圍組織粘連。卵巢很少單獨發炎,白膜是良好的防禦屏障,卵巢常與發炎的輸卵管傘端粘連而發生卵巢周圍炎,稱為輸卵管卵巢炎,習稱附屬檔案炎。炎症可通過卵巢排卵的破孔侵入卵巢實質形成卵巢膿腫,膿腫壁與輸卵管積膿粘連並穿通,形成輸卵管卵巢膿腫。輸卵管卵巢膿腫可為一側或兩側病變,約半數是在可識別的急性盆腔炎性疾病初次發病後形成,另一部分是屢次急性發作或重複感染而形成。輸卵管卵巢膿腫多位於子宮後方或子宮、闊韌帶後葉及腸管間粘連處,可破入直腸或陰道,若破人腹腔則引起瀰漫性腹膜炎。
⒊急性盆腔腹膜炎盆腔內器官發生嚴重感染時,往往蔓延到盆腔腹膜,發炎的腹膜充血、水腫,並有少量含纖維素的滲出液,形成盆腔臟器粘連。當有大量膿性滲出液積聚於粘連的間隙內,可形成散在小膿腫;積聚於直腸子宮陷凹處形成盆腔膿腫,較多見。膿腫前面為子宮,後方為直腸,頂部為粘連的腸管及大網膜,膿腫可破入直腸而使症狀突然減輕,也可破人腹腔引起瀰漫性腹膜炎。
⒋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病原體經淋巴管進入盆腔結締組織而引起結締組織充血、水腫及中性粒細胞浸潤。以官旁結締組織炎最常見,開始局部增厚,質地較軟,邊界不清,以後向兩側盆壁呈扇形浸潤,若組織化膿形成盆腔腹膜外膿腫,可自發破人直腸或陰道。
⒌敗血症及膿毒血症 當病原體毒性強、數量多、患者抵抗力降低時,常發生敗血症。發生盆腔炎性疾病後,若身體其他部位發現多處炎症病灶或膿腫者,應考慮有膿毒血症存在,但需經血培養證實。
⒍肝周圍炎(Fitz-Hugh-Curtis綜合徵) 是指肝包膜炎症而無肝實質損害的肝周圍炎。淋病奈瑟菌及衣原體感染均可引起。由於肝包膜水腫,吸氣時右上腹疼痛。肝包膜上有膿性或纖維滲出物,早期在肝包膜與前腹壁腹膜之間形成鬆軟粘連,晚期形成琴弦樣粘連。5%~10%輸卵管炎可出現肝周圍炎,臨床表現為繼下腹痛後出現右上腹痛,或下腹疼痛與右上腹疼痛同時出現。
致病因素
1、產後或流產後感染
產後或流產後感染是常見的引起盆腔炎的原因。分娩後產婦體質虛弱,宮頸口因有殘血濁液流出,未及時關閉,宮腔內有胎盤的剝離面,或分娩造成產道損傷,或有胎盤、胎膜殘留等,或產後過早有性生活,病原體乘虛侵入宮腔內,容易引起感染;自然流產、藥物流產過程中陰道流血時間過長,或有組織物殘留於宮腔內均可以發生流產後感染。
2、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
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也是常見的引起盆腔炎的原因之一。如放置或取出宮內節育環、刮宮術、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宮腔鏡檢查、黏膜下子宮肌瘤摘除術等。由於術前有性生活或手術消毒不嚴格或術前適應症選擇不當,生殖道原有慢性炎症,經手術干擾而引起急性發作並擴散;也有的患者手術後不注意個人衛生,或術後不遵守醫囑,同樣可使細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3、月經期子宮內膜的剝脫也是細菌良好的滋生環境,如不留意經期衛生也可引起炎症。
小結
盆腔炎性疾病是最常見的女性感染性疾病,病原體包括外源性的性傳播疾病病原體和內源性病原體,通常為外源性及內源性的混合感染。不同的高危因素常導致不同的病原體感染。年齡小,不潔性行為與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感染相關,而性衛生不良以及宮腔操作史等與內源性病原體感染相關。PID最常見的病理類型為輸卵管炎。
PID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體徵差異較大。臨床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低,而延遲PID的診斷又會導致PID的後遺症(不孕、異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的發生。因此,PID診斷中最低診斷標準之目的:在性生活活躍的年輕女性或者具有性傳播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若出現下腹痛,並可排除引起下腹痛的其他原因,即可給予經驗性抗生素治療,以預防後遺症的發生。附加診斷標準可增加診斷的特異性,而特異性標準基本可診斷PID。
PID的治療以抗生素治療為主。抗生素的治療原則為經驗、廣譜、及時和個體化。對盆腔炎性包塊或TOA形成者,抗生素治療不佳時,可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