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中醫治法與方劑》是2000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秋生、皮先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膚病中醫治法與方劑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209 頁
- 開本:32 開
- 作者:程秋生 皮先明
- 出版日期:200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2334009
《皮膚病中醫治法與方劑》是2000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秋生、皮先明。
《皮膚病中醫治法與方劑》是2000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秋生、皮先明。內容簡介《皮膚病中醫治法與方劑》收集整理了皮膚科常用方劑共93首,從功用、主治、方解、加減、趣記、寓意等方面加以闡述。《皮膚病中醫治...
荊防敗毒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攝生眾妙方》卷八。為發表劑。具有疏風解表、敗毒消腫,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濕邪。症見外感風寒初起,惡寒發熱,頭疼身痛,胸悶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脈浮,及一切瘡瘍腫毒,腫痛發熱,左手脈...
中國皮膚病秘方全書匯集了中醫皮膚科方劑、方法之精華,共蒐集了古今名家和民間秘方、秘法約3000餘首。系統地介紹了皮膚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的古今臨床效方、驗方、單方、偏方。既有內服外用方,又有非藥物的針灸治療,還有食療方。
防風通聖散是解表、清熱、攻下三者並用之方,主治外感風邪,內有蘊熱,表里皆實之證。筆者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運用於皮膚病的治療,有其獨特的療效。典型病例 1.1 蕁麻疹 中醫稱隱疹,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風疹狀損害,驟然...
中醫療法 雀斑是發生在顏面、頸部、手背等日曬部位皮膚上的黃褐色斑點,因其形狀如雀卵上的斑點,故名。本病最常見於鼻面部,始發於學齡前兒童,少數自青春期發病,女多於男,多伴有家族史。皮損多為針尖至芝麻大小的褐色斑點,數目多少...
第2章皮膚病臨證常用方藥及療法8 一、常用內服方藥概述8 二、臨床常備內服方11 三、常備外用方15 四、中醫面膜療法16 五、藥物水療(藥浴)17 六、熏藥療法17 第3章皮膚病的針灸及手法治療18 一、皮科常用針灸療法18 二、刺血法...
《皮膚病中醫外治方劑學》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丙戌 內容簡介 鄧丙戌編著的《皮膚病中醫外治方劑學》從歷代中醫古籍記載的1300餘首皮膚病外治方劑中,精選出 103首作為基本方劑。在傳統“八法”的基礎上,遵循“以法...
先後發表學木論文300多篇,主編出版《中醫基礎理論歌訣》《中醫眼科臨床治療手冊》《眼保健知識薈萃》等醫學著作36部,總字數超過2000萬,其中與國醫大師唐由之先生共同主編的《中醫眼科全書》榮獲國家級優秀圖書獎。圖書目錄 第1章病毒性...
第18章 皮膚血管病 第19章 皮膚腫瘤 第20章 內服藥方劑 第21章 外用藥方劑 第22章 皮膚科常用治療手法類 第23章 皮膚科常用中藥 第24章 皮膚病患者生活及飲食注意事項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由我國著名中醫皮膚病專家袁兆莊教授編著...
在治療中,滑石原方用量較大為90g,應根據情況酌情套用;荊芥、麻黃、防風疏風解表,使在皮膚的風熱之邪得汗而泄,但麻黃量不宜太大,少用即可。有句俗語:“有病沒病,防風通聖”,是不對的。在臨床上,中醫必須辨證施治。只要...
是指以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皮膚變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局限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中醫文獻中又有“白癜”、“白駁”、“斑白”、“斑駁”等名稱。相當於西醫的白癜風。其特點是:皮膚自斑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任何年齡,單側或對稱,大小...
膏劑有外敷和內服兩種,外敷膏劑是中醫外治法中常用藥物劑型,除用於皮膚、瘡瘍等疾患以外,還在內科和婦科等病症中使用。內服膏劑,後來又稱為膏方,因其起到滋補作用,也有人稱其為滋補藥,廣泛地使用於內、外、婦、兒、傷骨、眼耳...
【七寸拔蘚膏】雖與2002年諾貝爾“細胞凋亡”學說的理論擦肩而過,但它卻是世界皮膚病治療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科研成果。中醫認為,苦參、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用於皮膚瘙癢、濕瘡、濕熱瘡毒、濕疹、疥癬、疥癩;土茯苓除濕,解毒...
硫礬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之功效。主治急性濕疹,初起痦皰,繼之破裂,潰爛流水,浸淫成片,瘙癢異常。組成 硫黃93克,枯礬93克,煅石膏500克,青黛31克,冰片6克。用法用量 共為細末。
疥癬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主治疥癬。組成 寒水石、密陀僧、雄、鐘乳石、硫黃、蛤粉、川心蓮、蛇床子、樟腦、苦參9g,羌活、輕粉、百部、枯礬、黃柏、川楝皮6g,細辛5g,蒼朮4g,生半夏15g。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
飛蛇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具有燥濕透疹之功效。主治急性濕疹。症見皮膚起紅色丘疹,連成片狀,潰破滲水,或有瘙癢,舌紅,苔膩,微黃,脈滑。臨床上常用於濕疹。組成 蛇總管9克,烏桕葉9克,芙蓉葉9克,蒲公英...
肛周瘙癢是一種頑固性病症,本病在《諸病源候念論》中稱“風癢”,在《五十二病方》中稱“癢”,後世中醫學中統稱“肛門瘙癢”。它的病因不外乎濕、風、毒、痔、瘺、肛裂、肛周瘡毒、癬、疣、寄生蟲、藥物過敏、神經精神因素等...
黛柏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具有消炎殺菌,除濕止癢之功效。主治急性滲出性皮炎,膿皰瘡等。症見膿皰密集,周圍有紅暈,糜爛面鮮紅。臨床上用於治療急性濕疹有明顯滲液者。組成 青黛3g,黃柏6g,冰片3g。用法用量 ...
蠶沙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主治虛熱型蕁麻疹,疹色淡紅,稀疏分布,日晡潮熱,多在夜間發生,舌質紅,太薄,脈弦。組成 蠶沙(布包)31g,重樓15g,丹參31g,白鮮皮9g,地膚子6g,蟬退6g。用法 水煎服,早、...
巴豆油膏,中醫方劑名。主治神經性皮炎。《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 巴豆、蛇床子、大黃、海桐皮、羊蹄跟、胡麻油、凡士林。用量 巴豆4克,蛇床子4克,大黃4克,海桐皮4克,羊蹄根4克,胡麻油10毫升,凡土林20克。製法 前五味藥,共...
本書介紹了古今諸家和民間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200 多種疾病的1000首有效、實用的方劑。全書共分內科、普外 科、骨傷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皮膚科、傳染科疾病 和急危重症九章。每章以系統或部位疾病為節,以具體病症 名稱為目。
皮膚病常用藥物的劑型有以下幾種:1、粉劑由沒有刺激性的礦物性或植物性粉末所組成,前者如氧化鋅、爐甘石、滑石等,後者如澱粉。常用的基本方劑有氧化鋅滑石粉(各等量)、氧化鋅澱粉(氧化鋅、澱粉、滑石粉各等量)等,此類基本方中可...
解暑敗毒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洞天奧旨》卷九。具有清暑解火之功效。主治:①《洞天奧旨》:時毒暑癤;②《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痱子。組成 香薷二錢(6g),蒲公英三錢(9g),青蒿二錢(6g),茯苓二錢(6g),甘草一錢(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