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區域免疫特性及銀屑病靶向治療新策略》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王宏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膚區域免疫特性及銀屑病靶向治療新策略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宏林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銀屑病(Psoriasis)是皮膚免疫性疾病,世界十大頑症之一,我國發病率為0.5%,患者約800萬。課題組前期發現:細胞增殖負調節子蛋白磷酸酶6(Ppp6c)在銀屑病表皮細胞中低表達,原因是皮損處高表達IL-17所致。為了探索抑制Th17細胞分化治療銀屑病的新策略,課題組確立了快捷、高效分離新型皮膚間充質幹細胞(S-MSCs)的方法。與骨髓MSCs相比,S-MSCs易獲得,且有效抑制Th17分化。部分成果2014年被幹細胞權威雜誌Stem Cells發表。同時,課題組首次構建了皮膚角質形成細胞(KC)Ppp6c條件性基因剔除小鼠,用於研究KC與Th17間cross-talk。該項目擬進一步求證:1、銀屑病皮損中T細胞免疫特性調控KC分裂、增殖的信號及關鍵因子;2、銀屑病中S-MSCs對Th17分化的作用機制。項目的完成可為臨床上理解銀屑病發病機制及有效治療提供有價值的科學理論和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銀屑病為核心,以幹細胞與免疫細胞的互作與表觀調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髮展之間關係為基點,深入研究S-MSCs通過影響Th17細胞的分化來抑制角質形成細胞增殖的假設並進一步研究其免疫調節機理。項目負責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學機理和治療新靶點領域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一)發現病毒感染激發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髮展(EMBO MM 2017),提出尋常型銀屑病是由病毒感染激發,抗病毒免疫應答中易感基因促進表皮細胞與免疫細胞互作異常而導致疾病發生髮展的病因學假說,為銀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治提供了新思路;(二)首次闡明銀屑病病人角質形成細胞單碳循環異常,提示單碳循環或MAT2A蛋白有可能成為干預銀屑病的新靶點和新機制( EBioMed 2018;ZL 2013106233142);(三)發現靶向KC代謝重編程改善小鼠與非人靈長類的類銀屑病表型 這些研究發表通訊作者論文11篇,合計IF:77.7,授權專利3項。同時在本項目的資助下,發現NOHA或成為銀屑病新型治療藥物。項目負責人201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支持,獲吳孟超醫學青年基金獎。本項目中免疫學新機制的闡明和新靶點的發現有利於增強對負調控分子和負調控細胞表觀調控的理解,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