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β射線燒傷(skin β burn)是2014年公布的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膚β射線燒傷
- 外文名:skin β burn
- 所屬學科:放射醫學與防護
- 公布時間:2014年
皮膚β射線燒傷(skin β burn)是2014年公布的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
皮膚β射線燒傷(skin β burn)是2014年公布的放射醫學與防護名詞。定義由β射線引起的皮膚損傷。核爆炸後人體皮膚受到放射性落下灰嚴重污染,未及時清洗,會發生這種燒傷。多見於體表暴露部位。β射線平均能量、體表污染...
(2)照射劑量、劑量率和照射間隔時間:照射劑量的大小決定著放射性燒傷的嚴重程度。以放射性落下灰β射線照射而言,8~16Gy可引起紅斑反應,16~25Gy可引起水皰反應,25Gy以上可引起潰瘍反應。劑量率高,間隔時間短,所致損傷重。如用90Sr~90Y釋放的β射線照射大鼠,劑量率為2Gy/48h,總劑量為120Gy,僅發生紅斑...
皮膚放射性損傷在放射性事故和放射性治療中是最多的損傷。放射性落下灰體表照射亦可引起皮膚燒傷。皮膚損害程度與射線的能量和穿透力密切相關。α粒子幾乎完全被表皮吸收,故易於防護,除醫療套用的某些場合外,不易引起皮膚損傷;β粒子可達真皮層造成損傷;低能X射線(根據輻射劑量(依低LET射線)和臨床表現分兩類。...
早期套用穿透力較強的X射線對瘢痕疙瘩直接照射,但作用緩慢,副作用大,已改進為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切除後再套用只照射淺層的β射線照,縮短了治療時間,也大大降低了副作用。放射療法適用於異常瘢痕的治療,通常作為手術後預防復發的輔助療法。治療過程中對全身幾乎沒有不良影響,個別患者照射後局部有輕微反應,停止...
第六節 核爆炸落下灰所致的皮膚β射線損傷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一章 幾種特種武器燒傷的病理基礎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二章 燒傷複合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燒傷複合放射損傷 第三節 燒傷複合創傷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 吸入性損傷 第一節 吸入性損傷的致傷因素及致傷機制 第二節 吸入性損傷時呼吸道及肺實質的...
1.Ⅰ度燒傷:又稱紅斑性燒傷,僅傷及表皮的一部分,但生髮層健在,因而增殖再生能力活躍,常於3~5天內癒合,不留瘢痕。2.淺Ⅱ度燒傷:傷及整個表皮和部分乳頭層。由於生髮層部分受損,上皮的再生有賴於殘存的生髮層及皮膚附屬檔案,如汗腺及毛囊的上皮增殖。如無繼發感染,一般經1~2周左右癒合,亦不留瘢痕。3....
但在燒傷早期,如角膜潰瘍有穿孔趨勢,可立即作治療性板層角膜移植。在燒傷後,變薄的角膜伴密集的新生血管或變厚伴有大量增生瘢痕及肉樣血管翳,穿透性角膜移植不能成功。須待1年以後炎症反應完全靜脈,對新生血管,用β射線照射,總量400~420γ;或氬雷射擊射使之萎縮。照射半年後,先作改善基地的板層角膜移植...
2.膿毒症 燒傷使皮膚對細菌的屏障作用發生缺陷;較重的病人還有白細胞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減弱故容易發生感染。致病菌為皮膚的常存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或外源性沾染的細菌(如綠膿桿菌等)。化膿性感染可出現在創面上和焦痂下。感染還可能發展成為膿毒血症膿毒性休克。此外,在使用廣譜抗生素後,尤其健康搜尋在...
在胚胎髮生的早期,胎兒皮膚受創後一般為無瘢痕癒合,而在出生後的皮膚創面癒合均伴有輕重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皮膚燒傷直接損傷上皮細胞、結締組織細胞和基質。一度及淺二度燒傷區由上皮細胞分裂生長,再生上皮,修復缺損使之癒合。有的可恢復到原來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狀態。深二創面如上皮島偏少或發生感染,皮島破壞...
《核仁素對燒傷皮膚成纖維細胞轉歸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南大學,由梁鵬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燒傷創面變性真皮中成纖維細胞的轉歸及其機制研究仍是燒傷創面修復研究的熱點。核仁素是一種具有多生物學功能RNA結合蛋白,但其在皮膚成纖維細胞熱損傷轉歸中是否具有及具有何種作用,尚未見報導。申請...
機體全身或局部收到放射線照射,能引起放射性燒傷的射線主要有β、γ射線和X射線。臨床表現 1.放射性燒傷 是皮膚受到一次或短時間內多次大劑量電離輻射照射而引起地急性皮膚放射性損傷。在臨床表現上,一般可分為4期:(1)第一期,為早期反應期表現為受照射局部發生暫時性紅斑,嚴重者可發生急性放射病時所出現的...
2、十一五國防科工委重點課題子項目: 急性放射損傷效應、機制及生物救治技術—b燒傷分子機制及治療研究.(A382006013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類新基因b3GalT7功能研究(30670462)4、十二五國防科工基礎課題子項目: 急性輻射損傷機理與生物救治技術的研究——建立基因組學方法研究b射線皮膚燒傷的分子機制.(B3820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