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宮腔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屬於陝西關中中北部地區(禮泉、鹹陽、涇陽、高陵、臨潼、耀縣、富平等市縣)皮影戲中獨具特色的一枝奇葩。其唱腔旋律不沉不躁、清悠秀婉;行腔中的“翻高”低遏”、“一唱三遏 ”為其特色。
低遏”、“一唱三遏 ”為其特色。阿宮腔音樂長於刻畫、抒發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如《王魁負義》中焦桂英唱段的淒楚哀怨、熱耳酸心;《白蛇傳》借傘中許仙與白素貞對唱婉轉情切、纏綿悱惻;《杜鵑山》中雷剛哭大江則高亢激越、盪氣迴腸。這些經典唱段不但為廣大觀眾所喜愛,也為戲劇界專家、同仁所肯定。建國後,阿宮腔從皮影搬上舞台是一次發展和革新。1961年曾進京演出,受到中央首長和在京戲劇界人士的讚許。多年來創作演出的《四季歌》、《兩家親》、《三姑娘》等劇目曾獲文化部和省級獎勵。但近十多年來卻發展緩慢,瀕臨滅亡,亟待予以搶救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