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央·東嗄遺址考古報告》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首批重大項目《11至13世紀西藏西部佛教考古遺存的綜合研究》的最終成果之一,已經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評審並獲準結項。
基本介紹
- 書名:皮央·東嗄遺址考古報告
- ISBN:9787220077548
- 頁數:332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目錄,序言,後記,
目錄
第一章 地理環境與遺址概況
第二章 歷史背景與考古工作簡況
第三章 石窟遺蹟
第四章 石窟壁畫
第五章 佛寺與建築遺蹟
第六章 佛塔遺蹟
第七章 出土及採集遺物
第八章 墓葬
第九章 居住遺址
第十章 岩畫
第十一章 遺址各期遺存的綜合分析
附表
附錄
英文摘要
後記
序言
《皮央·東嗄遺址考古報告》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首批重大項目《11至13世紀西藏西部佛教考古遺存的綜合研究》的最終成果之一,已經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評審並獲準結項。
西藏是偉大祖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亞洲腹地古代文明相互交匯、彼此影響的重要區域,對於這一地區歷史人文的關注程度,隨著19世紀以來全世界對於古老東方文明的重新認知與不斷探索也在日益提高。藏學研究與敦煌學、西夏學、蒙古學等學科一樣,成為20世紀以來現代學術陣營中一支引人矚目的新軍。
相對而言,考古學在西藏地區開始得較晚,當祖國的中原地區已經形成較為系統、完整的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並對中國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說明和貢獻的時候,西藏的科學考古工作可以說還沒有正式起步。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一種狀況,使得西藏地區成為今天世界考古學領域當中蘊藏著無數寶藏但卻尚未開墾的一塊處女地,吸引著許多有志之士投身其中。
新中國的建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為西藏的文物考古事業開闢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在黨和政府的關懷支持下,西藏的考古工作也在不斷發展進步,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國家對於西藏文物考古事業的投入逐步加大,更是有力地推動了西藏田野考古工作向著縱深發展。我國考古工作者的足跡,遍布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獲得許多重要的學術成果,皮央·東嘎遺址的考古發現,便是其中之一。
後記
本報告是一部凝聚了漢、藏兩族考古工作者多年心血和汗水的集體成果。首先我們要向參加西藏阿里地區各次田野考古工作的全體考古隊員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因為如果沒有這樣一份通過整個團隊艱苦努力從而獲取豐富的考古資料,便無法形成這樣一部圖文並茂的考古報告。
本報告正文撰寫工作分工如下:霍巍負責撰寫前言、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一章及後記;李永憲負責撰寫第一章、第十章;張長虹負責撰寫第六章;姚軍負責撰寫第八章;呂紅亮負責撰寫第九章。全書由霍巍、李永憲做了最後的統稿與修改、定稿工作,張長虹負責對本報告文字、圖片做了初步編輯。報告中所用照片由霍巍、李永憲、姚軍、呂紅亮、張長虹、夏格旺堆等拍攝並提供,部分器物照片由霍大清拍攝。報告中的線圖由李永憲、張蕊俠、陳英、羅澤雲等人繪製,並由李曉華做了掃描處理並製作電子版,最後由李永憲完成了全部圖稿的修改校定。報告中的藏文題記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占堆先生記錄並譯成漢文。英文提要及英文目錄由楊清凡譯出。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楊清凡、賈玉平、楊鋒及四川大學博物館諶海霞等對文稿的後期編排作了技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