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顆粒

皮下脂肪顆粒

皮下脂肪顆粒在中醫學上是屬於濕痰流聚皮下症,是指氣機不暢,痰濕停結於皮里膜外諸症的概稱,多因情志內傷,脾虛失運所致。主要臨床表現是皮下結核,大小不一,多少不等,不硬不痛,軟滑活動,皮色如常,皮溫不變,終不潰破。多發生於頸項、下頜部、腋間、四肢及背腹部。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皮下脂肪顆粒
  • 中醫學名:濕痰流聚皮下症
  • 發病部位:多皮下結核,大小不一,多少不等
  • 傳染性:無傳染性
定義,鑑別,飲食注意,

定義

該病症男女老少均可發生,與季節無關,但該症可由其它疾患引起,如頭面、口腔等部位患外瘍,體溫升高時,常可引起頸項及下頜部出現此症,待外瘍治癒時,本症疼痛可減輕以致消失,但腫物只見減小,常不易消失。該病症乃因脾虛不運,濕痰流聚而致皮下生核,治宜健脾利濕,化痰軟堅,可用海帶丸(《症治準繩》),甚者加昆布,或與消核丸(《雜病源注犀燭》)合用。

鑑別

(一)是痰火凝聚皮下症。該症與濕痰流聚皮下症均可引起皮下結塊之症,主要病變基本相同,但病機不同。痰火凝聚皮下症系肺腎陰虛,肝氣久郁,虛火內灼,煉液為痰,痰火凝結於少陽、陽明之絡;濕痰流聚皮下症,是指氣機不暢,多因情志內傷,脾虛失運所致。
(二)是韋克二氏脂膜炎,該病又稱回歸熱性結節性非化膿性脂膜炎,是一種皮下脂肪有炎性結節與復發性回歸熱樣發熱的疾病。屬變態反應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於20-60歲的女性,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有散發皮下結節,可有壓痛或擠壓痛,大部分病人有發熱、並節疼痛,全身乏力等症狀。
(三)是皮膚豬囊蟲病方,本病系指由豬絛蟲寄生於皮膚的寄生蟲皮膚病,臨床以皮下有蠶豆大小的結節,不痛不癢,與皮膚不粘連而與下面組織往往粘連,硬度中等有彈性,久之可鈣化,甚則破潰為特徵,主要因誤食含有豬囊蟲的豬肉或牛羊肉(未煮熟者)所致。從上述鑑別不難看出同一種病會出現在不同的症型之中,那么症型不同治則與立法也就不同,故此,建議你去看醫生,讓醫生結合你的各項客觀指標予以全面辨析才是客觀科學的。

飲食注意

疾病的形成並不單是飲食這一因素所導致的,而在於身體臟腑功能的失調等多元化的因素引起而形成的。據此,在飲食上沒有什麼要刻意的選擇,關鍵在於調治你目前身體臟腑功能紊亂這一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就會迎刃而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