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帶(皖江示範區)

皖江城市帶

皖江示範區一般指本詞條

2010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覆《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安徽沿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這是迄今全國唯一以產業轉移為主題的區域發展規劃,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為推進安徽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也為中部地區加速崛起點燃了助推器。

皖江城市帶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安慶滁州池州銅陵宣城8個地級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皖江城市帶
  • 外文名稱:Wanjiang City Belt
  • 行政區類別:城市帶
  • 所屬地區:中國安徽省
  • 電話區號:0550、0551、0553、0555、0556、0562、0563、0564 、0566
  • 地理位置:長江安徽段兩岸
  • 面積:7.6萬平方公里
  • 人口:3165萬(六普人口)
  • 方言:江淮官話、贛語、吳語、徽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天柱山琅琊山九華山
  • 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蕪湖宣城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
  • 火車站合肥站合肥南站蕪湖站馬鞍山東站
  • 車牌代碼:皖A、B、E、G、H、M、N、P、R
  • 全稱: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 組成:合肥、蕪湖等8市及六安1區1縣
  • 生產總值:16237.40億元(2015年)
地理位置,地理優越,地位突出,開發開放,行政區劃,未來規劃,簡介,一軸雙核兩翼,六個著力,四條原則,四大戰略定位,區位,機遇,意義,

地理位置

地理優越

長江流經安徽400餘公里,有“皖江”之稱。舞活八百里“皖江龍”,是安徽人執著的追求。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浦東對外開放,安徽聞風而動,作出“開發皖江,呼應浦東”的決策並付諸實施,逐步形成以蕪湖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進開發開放新格局。
皖江城市帶

地位突出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滁州、宣城8市全境,以及六安市金安區舒城縣,共59個縣(市、區),土地面積7.6萬平方公里,人口3058萬人,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5818億元,
蕪湖夜景蕪湖夜景
分別占全省的54%、45%和66%。皖江城市帶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點開發區域,是泛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皖江城市帶處於中國人口密集、消費需求較大的最靠近東部的中部地區,以合肥為中心,半徑500公里覆蓋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東、安徽七省一市,這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消費潛力巨大。無論是國內生產總值,還是社會消費額,占全國的比重都接近1/2,皖江城市帶無疑將是拓展國內市場、啟動內需的關鍵區。

開發開放

2006 年,國家將皖江城市帶納入中部地區崛起戰略重點發展區域,加速了長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輻射轉移。如今,安徽9個皖江城市利用省外資金已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來自長三角地區的近60%。沿江先進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的自主創新特色愈加鮮明,為設立國家級示範區奠定了基礎。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滁州宣城8市全境以及六安市金安區舒城縣,共59個縣(市、區)。示範區將在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中,承擔起合作發展的先行區、科學發展試驗區、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以及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的重任。
詩城馬鞍山詩城馬鞍山

行政區劃

皖江城市帶包括8個地級市以及六安市金安區,舒城縣
合肥市:廬陽區、瑤海區、包河區、蜀山區、肥西縣、肥東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
蕪湖市:鳩江區、弋江區、三山區、鏡湖區、無為縣、繁昌縣、南陵縣、蕪湖縣
馬鞍山市:雨山區、花山區、博望區、當塗縣、和縣、含山縣
安慶市: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懷寧縣、潛山市、岳西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桐城市
銅陵市:義安區、銅官區、郊區、樅陽縣
滁州市: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鳳陽縣、定遠縣、來安縣、全椒縣
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東至縣、石台縣
宣城市:宣州區、涇縣、廣德縣、郎溪縣、旌德縣 (績溪縣不含)
六安市:金安區、舒城縣

未來規劃

簡介

2010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覆《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安徽沿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這是迄今全國唯一以產業轉移為主題的區域發展規劃,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為推進安徽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也為中部地區加速崛起點燃了助推器。
《規劃》確立了以長江一線為“發展軸”、合肥和蕪湖為“雙核”、滁州和宣城為“兩翼”的“一軸雙核兩翼”產業布局,大力振興發展裝備製造業、原材料產業、輕紡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著力培育高技術產業,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真正在承接中調整產業結構,在轉移中發揮示範作用。
《規劃》要求,示範區要把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放到重要位置,把承接產業轉移和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結合起來,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進節能減排,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不能以犧牲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為代價;必須嚴格執行產業準入標準,創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體制機制。
為了更好地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將統籌規劃產業承接園區建設,推進現有園區轉型升級,並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依託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區劃制約,在皖江沿岸適宜地區規劃建設高水平承接產業轉移集中區,也為推進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擴大與珠三角、京津冀、海峽西岸等地區的聯繫,輻射帶動安徽省其他地區包括扶持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發展提供契機。
在體制機制上,國家賦予示範區先行先試權,允許皖江地區在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價格機制等方面實施更為靈活的政策。安徽將在《規劃》基礎上出台具體的實施方案,包括建設任務和政策等,並將任務細化分解到每一個市、縣。

一軸雙核兩翼

“一軸”包括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由西向東為序)5個沿江市,這是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軸線;
“雙核”指合肥、蕪湖,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兩大增長極,是承接產業轉移的核心區域;
黃昏下的合肥黃昏下的合肥
“兩翼”包括滁州宣城市,著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區特別是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

六個著力

這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下一步建設的總體要求。
一是著力深化泛長三角分工合作,推動區域:聯動發展。
二是著力最佳化資源配置,探索科學承接新途徑。
三是著力打造產業承接平台,增強產業承載能力。
四是著力加快自主創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五是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
六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條原則

這是對指導思想的深化。
一是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的原則。
二是承接創新、最佳化升級的原則。
三是分工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
四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

四大戰略定位

這是示範區規劃高度的重要體現。
要立足安徽,融入長三角,聯結中西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不斷探索科學發展新途徑,努力構建區域分工合作、互動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長三角拓展發展空間的優選區、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引領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具體包括四大戰略定位,即合作發展的先行區、科學發展的試驗區、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規劃》提出,到2015年,示範區經濟總量大幅提高,地區生產總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城鎮化率達到5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開放合作不斷加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人居環境更加良好,長江、巢湖水質改善。到2020年,示範區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自主創新水平居全國前列,生態環境優美,與長三角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成為安徽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帶。

區位

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
1、泛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關於泛長三角範圍的界定有多種說法,但無論是哪一種觀點,皖江城市帶乃至安徽全省都在泛長三角之內,理由如下:一是皖江城市帶與長三角地區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近,經濟聯繫非常緊密;二是經濟互補性強,是長三角的優質農產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交通物流基地、旅遊休閒基地和高素質勞動力供應基地;三是安徽有著強烈的加入泛長三角的願望;四是長三角向泛長三角腹地擴展,第一站就是向安徽拓展,皖江城市帶是長三角向外拓展的重點之重點。
2、東中西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
皖江城市帶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既是長三角產業發展共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城鎮體系的延伸和補充,也是沿長江經濟帶中發達地區進一步擴張延伸與帶動發展的紐帶。加快皖江城市帶的發展,進一步做強汽車、冶金、化工、家電等優勢產業,培育電子信息、生物、公共安全等高技術產業,發展物流、金融、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不僅可以增強長三角腹地的支撐作用,促進長三角加快發展,也能帶動沿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更加合理的區域產業分工體系,形成東中西優勢互補、產業錯位、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3、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增長極
《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形成支撐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皖江城市帶就是其中的重點城市群之一,是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區域。在中部地區幾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帶不僅緊臨長三角,發展基礎良好,而且具有水資源、岸線資源和環境容量等方面的組合優勢。在這一輪經濟調整中,皖江城市帶依託相對優勢,在政策、資金、重大項目布局等方面得到國家更多的支持,正集聚國內外發展要素,加速規模擴張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推進結構升級,提升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產業輻射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推動安徽又好又快發展和中部加快崛起中發揮著引擎和強力帶動作用。
國家啟動內需的重點區域
1、皖江城市帶及周邊區域消費市場廣闊
皖江城市帶處於我國人口密集、消費需求較大的最靠近東部的中部地區,以合肥為中心,半徑500公里覆蓋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東七省一市,這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消費潛力巨大。2008年,安徽及周邊的七省一市人口5.0億人,占全國的37.5%;城鎮化為47.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個百分點;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1662.4億元,占全國的47.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526億元,占全國47.5%。無論是國內生產總值,還是社會消費額,安徽及周邊地區都占全國比重近1/2,皖江城市帶是拓展國內市場、啟動內需的關鍵區。
2、皖江城市帶投資需求潛力巨大
2008年,皖江九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76.3億元,比2003年年均增長38.9%,分別比安徽全省、長三角兩省一市、全國平均增幅高3.5、20.7和13.3個百分點。2005-2008年,皖江九市投資總量占GDP的比重由38.0%提高到84.0%,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78.5%。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外來投資是重要的資金來源。2008年,皖江城市帶利用省外資金達到2306.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4.9億美元,分別比2004年年均增長60.4%、43.1%,顯示出皖江城市帶在吸引外來資金投資的巨大潛力。
3、皖江城市帶吸納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大
就業問題涉及民生問題,是國家必須解決的大問題。隨著東部地區加快產業轉型與升級,特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對普通勞動者特別是外來勞動力的需求將大大減少,一大批產業工人將離開長三角,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就業場所。皖江城市帶開發空間廣,承接產業的能力強,吸納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大,而且區位居中,便於縮短勞動力來回遷移的距離,是國家擴大內需、解決就業的重要載體。
良好的創新發展傳統和基礎等優勢
1、具有創新發展的傳統和基礎
安徽人素有敢想敢幹、改革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具有先行先試、創新發展的良好傳統和實踐經驗。從30年前,安徽人以“大包乾”揭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到今天,安徽人從未停下改革創新的步伐。安徽在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方面開全國之先河,在全國較早探索了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較早培育了一批上市公司,並對大量國有地方工業小企業實行了“九個一批”改革。近年來,皖江城市帶在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中,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形成了濃厚的改革創新氛圍。
2、肩負科學承接產業轉移的使命
2008年初,胡錦濤總書記來皖視察時指示,安徽“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不斷加強同兄弟省份的橫向經濟聯合和協作。”胡總書記站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提出安徽要以承接產業轉移為切入點,積極參與泛長三角發展分工的重大使命。皖江城市帶是安徽東向發展、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和第一站,基礎設施建設、思想觀念更新率先對接長三角,是中西部地區開放程度較高、吸納外資較多的地區,理應成為科學承接產業轉移的先行區。
3、是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
實踐科學承接產業轉移,必須解決當前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存在的無序、低效、重複等突出問題,推進承接產業創新提升,強化區域發展分工與合作,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關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皖江城市帶是我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是沿海發達地區轉移產業的首選地,是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領頭羊,對中西部地區科學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帶頭和示範效應。同時,皖江城市帶在自主創新、產業集群、區域合作、體制改革、城鄉一體化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具有承接、創新、發展的良好基礎。(安徽省經濟研究院)

機遇

推進產業轉移勢在必行
我國區域經濟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有序推進產業轉移勢在必行。具體地說:
一方面,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沿海地區要素成本持續上升
傳統產業的發展優勢在減弱,外延型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加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刻不容緩。
另一方面,廣大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要素成本優勢明顯,產業發展空間相對比較大。在此背景下,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區域產業分工格局, 已成為國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務。這是國家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
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指示精神而採取的具體行動。
為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在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進行謀劃,7月上旬,邀請國家發改委來我省調研,調研組在認真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在安徽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構想。10月,安徽省政府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積極推進泛長三角區域合作的請示l、11月初,國務院領導在王金山書記、王三運省長《關於設立皖江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問題的報告》上作了批示,要求國家發改委研究並給予支持。2009年1月,國務院領導同意了國家發改委關於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有關問題的請示。
區域綜合優勢明顯
將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設在皖江城市帶,是因為這一區域綜合優勢明顯,承接產業轉移工作走在中西部地區的前列。皖江城市帶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0號)確定的重點發展區域,是國務院批覆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明確提出建設的六大城市群增長極之—。這一地區區位優勢明顯,是長三角向中西部產業轉移和輻射的最佳區域,具有產業基礎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強等綜合優勢。
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皖江開發開放、組織實施東向發展戰略,在開展招商選資、加強與長三角體制機制對接、創新與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產業承接規模不斷擴大,成效日益顯現,具備探索科學承接產業轉移之路、為中西部地·區提供示範的客觀條件。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使安徽開發皖江從地方性戰略上升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實現了新的飛躍。沈衛國:“設立示範區,不是僅僅為了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實現量的擴張,同時為東部騰出更大的發展空間,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更好輻射和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
皖江新圖繪就,大幕已經開啟。在這塊承載了太多人熱望與使命的熱土上,將燃起安徽乃至中部地區經濟騰飛的新希望。

意義

中國區域振興戰略的沿江一線,國家賦予先行先試權的探路者,先有浦東,後有成渝,再有武漢與長株潭。棋行中盤,落子無聲。有人斷言,在國家級的區域戰略布局中,沿江不會再有一“子”。然而,800里皖江還是執著地等來了一份“國家使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從點題到破題,從醞釀到啟動,從數易其稿到艱辛奔波……一個承載了太多猜想的“國字號”示範區,即將在各方的期待中大幕開啟;從幕後到台前,從研究到決策,從安徽責任到國家戰略……一個承載了太多使命的“國字號”示範區,即將在風起潮湧的皖江噴薄而出。
順應國內外產業轉移新趨勢
設立示範區,是順應國內外產業轉移新趨勢,建立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的客觀需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規模明顯擴大,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總的來看,產業承接的質量還不高,地方比較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重複建設、惡性競爭不時出現,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迫切需要從國家層面選擇重點區域,加強引導,探索科學承接產業轉移的新模式,促進產業承接轉移有序開展,為其他區域提供示範。這個歷史性的任務,光榮地落到了安徽身上。
因此,我們要站在國家的戰略意圖層面,在建設示範區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加強政策和規劃引導,嚴格執行產業準入標準,堅決轉變傳統的產業承接方式,積極最佳化要素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
內外產業轉移,實現量的擴張,從根本上講,是深入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通過科學承接產業轉移, 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與最佳化配置, 可以充分發揮中部地區比較優勢,集聚發展要素,壯大產業規模,加快發展步伐, 同時為東部地區騰出更大的發展空間,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和競爭力,更好地輻射和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促進資源要素最佳化配置和區域經濟布局調整,形成東中西良性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推動安徽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要求
設立示範區,是更好地發揮皖江城市帶綜合優勢,推動安徽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要求。皖江城市帶基礎較好、條件優越。通過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有利於安徽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加速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實現跨越式發展。按照規劃, 示範區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重點承接產業加快發展。到那時,示範區的經濟規模將快速擴大,實力將大大提升,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將進一步提高。
保持全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
設立示範區,是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保持全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確保“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 的調控目標得以實現。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通過有序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可以進一步最佳化產業布局,穩 定擴大就業,激發內需潛能,拓展區域發展空間,增強經濟發 展動力和後勁,夯實全國平穩、可持續發展基礎。
最近一段時期,在滬深股市盤整的基調中,安徽股票的走勢卻非常強勁。受到國家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即將出台利好訊息的影響, “ 皖江板塊 ” 脫穎而出,好幾隻股股價翻了番。國元證券分析師張成龍認為,規劃的通過,賦予了安徽迎接沿海產業向內地轉移的特定優勢:從最近安徽股票個股的走勢來看,這和皖江經濟帶有一定的關係。規劃出來以後,國家對安徽的規劃都會出一些政策的,這些政策出台以後對相應的個股也會產生一些利好。資本市場都會提前反應這一塊。
區域規劃能給當地帶來什麼?
1、一旦上升為國家級規劃,該地區將在推進企業兼併重組、項目和土地審批方面獲得便利,還可能享受更大的稅收優惠;
2、如果能夠在土地問題上有所創新,會對企業進入當地提供更大吸引力。
3、是目前唯一一個以承接產業轉移為特點的區域規劃,會相對於其它中西部地區更具吸引力。
哪些行業將受益?
如果國家加大對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支持力度,將從三個方面對當地經濟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是對當地優勢產業帶來財稅、用地、項目審批等優惠,涉及行業如汽車製造、家電、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紡織、電子製造等;二是拉動產業發展所需的建材、物流等行業發展;三是產業轉移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帶動地產、零售等行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