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物種簡介,物種漫談,毛猴介紹,特殊本領,“小”猴漫談,
物種簡介
物種漫談
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科幻小說和外星人,因為我們的這個星球上已經有很多非常怪異的居民了。這裡就有一些長相超怪異的生物,也許你不曾見過,因為這中間有不少已經瀕臨滅絕。 那就是長相怪異的皇絹毛猴。皇絹毛猴這種靈長類動物的得名,是因為鬍子酷似德國君主威廉二世。雖然名字來源於一個笑話,不過還是變成了官方名稱。
絹毛猴科,共5屬17種,分布於中南美和非洲南部。鼻吻短,眼眶直接向前。中央門齒鑿,通常向前突出;上臼齒大致呈三角形,常有尖的齒冠,身體和四肢細長,尾長。除踇趾有扁甲外,其它趾端都是爪。前肢不發達,不能以臂行法活動。這種有鬍鬚的絹毛猴生長於巴西、秘魯、玻利維亞等國的熱帶雨林中。
毛猴介紹
那毛猴是用什麼原料製成的呢?原來,這毛猴周身的東西全是中藥。它的四肢是用蟬蛻的四肢做成的,身體是另一味中藥--辛夷,也就是玉蘭花在秋天裡形成的花骨朵,表面一層密密的灰褐色絨毛,是保護花過冬的外衣,冬去春來,絨毛逐漸退去,花骨朵慢慢長成朵朵美麗的玉蘭花。這帶絨毛的毛骨朵,和毛猴的身軀極為相似,真是妙用。毛猴的頭是用蟬蛻的頭,正好與花骨朵相配。毛猴有時會帶斗笠,這斗笠也是一味中藥,叫木通。把這幾部分粘結起來的東西叫白芨,也是一味中藥,真是出自天然,天然妙用。如此看來,這毛猴的首創者熟知中藥,並與中藥材有著密切的接觸。
曹儀簡,1925年生於北京,滿族人,是曹雪芹家族的第十九代世孫。他不僅繼承了傳統的毛猴藝術,而且又發展、開拓了新的藝術境界,展示了新的天地,新的內容。他不僅表現了民風、民俗,刻畫歷史人物,而且創造了不少鞭撻醜惡、針砭時弊的諷刺小品,簡直是一副副立體漫畫,真是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他的大型作品《無虎山》,你看那峰巒疊嶂,青山綠水。山腳下,一群毛猴兵分兩路,持大刀,扛長矛,筆桿條直,好不威風。山顛峰頂,峰迴路轉之處,更有毛猴把守,個個怒目圓睜,荷槍實彈,嚴陣以待,那種過分莊嚴的氣氛,烘托出"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獨特主題。他的另一作品《北京的老牆根胡同》,將過去的單件民俗作品在這裡組合,匯成了一個熱鬧的場面:耍手藝的、做小買賣的……內容豐富多彩,溢透出濃郁的老北京民間氣息。這件作品榮獲了"建國40周年民間藝術作品獎",並被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收藏。
1990年他應邀在大觀園舉辦了個人毛猴作品展,設"民俗篇、亞運篇、警世篇",這是他投身毛猴藝術創作的成果展示。有傳統題材的作品,活生生再現老北京民俗的:拉洋車、賣豆腐、迎親。有活靈活現的表現人們今天生活的:吃涮鍋子、打桌球、打排球。有嘲諷社會不良現象的:糊塗官、專治瞽症、吹牛等等。
曹儀簡製作的工藝品上萬件,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而且受到了世界各國友好人士的喜愛,為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說到毛猴的名稱,還有一段趣事。曾有一位英國路透社的記者見到 曹先生的作品後,很有興趣,便問:"這叫什麼?"曹先生說:"這叫毛猴。"這位記者說: "英文還沒有毛猴這個單詞。這種藝術品很好,我就為它創造一個英文名稱吧。英文稱猴子為'蒙克',稱多毛的為'海瑞',英文毛猴就叫'海瑞蒙克' (hairy monkey)吧。"取完名字後他很得意,說:"這是我發明的單詞,將來一定能夠進入英國大詞典的。"
老舍夫人胡潔青特為其題詩:"半寸猢猻獻京都,惟妙惟肖繪習俗,白描細微創新意,二味飲片勝璣珠。"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歲月悄悄地染白了他的雙鬢。現如今,每日清晨,外出鍛鍊,日間讀書、寫字、搞創作,有時還要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他身兼著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北京市西城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等職。又被捲入"紅學界"關於曹雪芹家世研討之爭。
曹先生說:"老來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將毛猴藝術繼承發揚,並要給後人留下些有用的資料。第二件事是要寫本有關紅學研究的書。"他為自己的書房自題堂號為"藝武文堂",自撰對聯:"藝武文皆入室,松竹梅未出扉",表示生活內容是多樣的,精神情趣是豐富的。
特殊本領
據路透社2005年1月10日報導,在美國心理協會出版的最新一期《實驗心理學雜誌:動物行為過程》(Journal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nimal Behavior Processes)上,來自西班牙的科研人員公布了上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表示,過去的類似試驗表明,人類的新生兒在分辨語言時與老鼠存在相同的問題,這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除人或猴子之外的動物具有這種本領。這一研究表明,在語言形成之前,動物特別是哺乳動物已經具備了一些使用和開發語言的潛在能力。但絹毛猴就“厲害”得多了,不管是同一個人還是不同人說話,它們都能輕易辨別出來。同時,科研人員透露說,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有助於人們進一步探索人類運用在語言上的能力,看看其中哪些能力是與其他動物共享的,哪些是人類獨有的,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語言在人類進化中所起的作用。
“小”猴漫談
體型小巧、聰明伶俐、善解人意的筆猴,是古代文人的寵物。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墨猴,因能夠幫助主人磨墨而得名。筆猴一旦累了,就會鑽到大筆筒里休息,或鑽到抽屜角落裡睡覺。主人只要略施花生、豆類、硬果,就能維持它的生存。古代文人之所以喜歡養筆猴,一是因為它珍奇,且易於飼養;二是它那幫主人磨墨、遞紙的滑稽、靈巧相和手腳不停的勤快勁兒 ,大大緩解了古代文人做學問的辛勞和寂寞。
我國還有另一種微型猴——蜂猴,分布在雲南和廣西南部。蜂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身體小巧,體長在32~35厘米之間。它行動遲緩,是比較低等的猴類。它長相乖巧,兩隻小耳朵隱藏在毛茸茸的圓腦袋上;眼睛圓而大;四肢短粗且一樣長。蜂猴的第二個腳趾還保留著鉤爪;尾巴短小,隱沒在毛叢中。背部通常呈棕灰色,有時也見橙黃色,正中間有一條從頭頂一直延伸到尾巴的棕褐色脊紋;肚子棕色;在眼睛、耳朵周圍,都有黑褐色的斑紋環繞。蜂猴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雨林中,棲居樹上,極少下地,喜歡獨自活動。它行動特別緩慢,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稍微變快,因此又稱“懶猴”。蜂猴白天蜷縮成球狀,隱蔽在大樹洞或大樹杈上休息,夜間出來尋找食物。食物以植物的果實為主,也捕食昆蟲、小鳥及鳥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