狨猴(絨猴)

狨猴

絨猴一般指本詞條

狨猴是體型較小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源於巴西東北部,瀕臨大西洋的熱帶雨林中。因此,又被稱為新大陸猴,狨猴屬於長尾猴科,共有3屬35種之多,常見的包括普通狨,棉頂狨,金獅狨,侏儒狨,節尾猴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管理,種用猴的選擇標準,繁殖期飼養管理,分娩前後的護理,仔狨猴的培育,人工飼養,飼養條件,糧食結構,飼餵時間,分布地域,物種價值,

形態特徵

狨猴體小尾長,尾部具有纏繞性,末端多具長毛。頭圓大而裸露或僅有稀疏的毛髮,無頰囊,牙齒為32顆,鼻中隔寬闊、左右鼻孔開向兩側,故又屬闊鼻猴科。體被毛呈絲絨狀,色澤多樣,有銀白、紅、黑褐、黑灰、黑色等。除大腳趾有扁甲外其他腳趾均為尖爪,沒有指甲。狨猴是一種非季節性繁殖的動物,平均妊娠期為144天,性成熟為14個月,性周期為16天,包括6天濾泡期,10天黃體期,無月經出血現象。可在籠內人工繁殖,每胎1~3仔,2~3個月斷奶,雙胞胎機率約80%,存活率較高。

生活習性

野生狨猴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或熱帶森林草原的樹冠上層,很少地面活動,一般白天覓食,晚上睡在樹洞裡。由於他們生活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所以在實驗室飼養區內必須保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一般室溫須控制在24~30℃,相對濕度在50~80%。
狨猴食性較雜,在野生環境下以昆蟲蜘蛛、小脊椎動物、鳥蛋、蜥蜴、小鳥或樹木的滲出液等為食。

繁殖管理

種用猴的選擇標準

從外形上看,雌猴乳頭大小均勻,骨盆腔不狹窄;雄猴睪丸明顯,陰莖大小適中。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查閱繁殖記錄,選擇母性好、不拒乳、不咬幼崽、繁殖率高的個體留作種用,曾經難產、反覆流產、死胎的雌猴不宜留作種用。第1次分娩平均在17個月,成年普通狨猴(雌性體重為167~350g、雄性體重為175~360g)進行合群繁殖,最大繁殖年限約為10年[6],最佳繁殖年限為2~7歲。狨猴的發情周期為28d左右,期間隨時可以配種,最好在排卵期採取一雄一雌或一雄多雌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飼養管理

可根據子宮的形狀和大小判斷狨猴妊娠的時間。採用觸診法檢查,每30d檢查1次,即使狨猴處於垂直位置,下肢及尾部全伸展,檢查者將右手拇指和食/中指呈鉗狀橫放在狨猴腹部,輕柔觸摸子宮。未孕子宮呈富於彈性的棒狀,長約15mm、寬為4~7mm;已妊娠的在1個月左右會觸及有硬球狀,隨著時間延長,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和腹部扁圓。狨猴的妊娠期為143d左右,每胎的間隔期是157d。

分娩前後的護理

正常的分娩時間一般為妊娠診斷後的142d左右,若死胎,往往分娩時間會推後若干天。狨猴的分娩一般集中在晚上,雌猴在箱內產仔,仔猴緊緊趴在雌猴背部,每胎1~3頭,幼崽重25~35g,約為母體27%的體重,6周齡基本斷奶時體重為(73.81±14.06)g。大多數情況下產2隻,當產下3隻時要實行人工哺乳。

仔狨猴的培育

日常飼養管理中應儘可能減少不利因素的影響,對出生後5d內的幼崽安排專人給予悉心照顧。雌猴分娩後飼養員應及時檢查哺乳、體溫、精神等基本情況,詳細記錄新生狨猴的數量、性別、出生日期等信息。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幼崽哺乳的方式可分為自主哺乳、人工輔助哺乳和全人工哺乳3種方式。

人工飼養

飼養條件

狨猴飼養籠舍面積為13~15m2(1.0~1.3m2/只),以同時容納15~20對狨猴為標準,為了便於清洗,地面一般為水泥地或水磨石,室溫維持在25~30℃之間,全天不得低於20℃,一般25℃左右較適宜,室內溫度應保持均勻恆定,溫差越小越好,相對濕度為40%~70%。每天光照時間為7:30~19:30,其間8:30~16:30為太陽光全波譜光線,其餘時間採用一般照明用日光燈(40W),以便晝行性的狨猴有適應光線變化的過程,從而避免狨猴由於光線驟變而產生驚嚇,每小時通風10~12次,以促進空氣交換,噪音不宜超過60dB。

糧食結構

上午投餵營養豐富的流質飼料,如牛奶或奶粉的沖劑,中午和下午投餵富含能量、蛋白質的飼料與水果,如煮熟切成條狀的饅頭、土豆、紅薯、蘋果等,不定期地給予動物性蛋白飼料和零食。

飼餵時間

每天8:00、11:00、16:30定時投喂,且保持飼料清潔衛生、無腐敗變質、無蟲蛀鼠咬,給予的水果最好用0.2%~0.3%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表面。成年動物的飲水量每天為30~50mL,最好用涼白開水,每天更換,保證飲水充足,並讓其自由飲水。投餵時將日糧分裝於乾料盤,並注意固定飼料盤,避免狨猴弄翻潑灑飼料。應保證狨猴每餐能吃到飼料且有少量盈餘。發現不攝食日糧的狨猴,則投餵餅乾或其他飼料,每天更換飲水時將飲水器餘留的水除去,且清洗乾淨,防止細菌滋生。

分布地域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森林中的一種世界上最小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主要分布在亞馬遜盆地的西南部,哥倫比亞南部,厄瓜多東部,秘魯東部,玻利維亞北部,以及巴西西部。

物種價值

狨猴在生物醫學領域研究較廣泛,尤其是在生殖生物學、神經科學,藥物動力學及藥物的毒性篩查、幹細胞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動物模型,如登革熱方面都具有較大的潛能。目前,狨猴現已作為動物模型用於多種生物學研究,包括神經科學系統研究、輔助生殖技術研究、感染疾病研究等,尤其是很多慢性疾病研究,包括拉沙熱、中風、帕金森綜合症、多發性硬化症、亨廷頓舞蹈症、阿爾茨海默病等等。近年來,針對包括狨猴、獼猴在內的非人靈長類基因修飾動物的研究逐漸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