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皇后之璽(皇后之璽)

西漢皇后之璽

皇后之璽一般指本詞條

西漢皇后之璽是西漢玉器,1968年在陝西省鹹陽市韓家灣公社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西漢皇后之璽為正方形,2.8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璽鈕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形象兇猛,體態矯健,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4字。

西漢皇后之璽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漢皇后之璽
  • 別名:皇后之璽、皇后之璽玉印
  • 年代:西漢
  • 類別:玉器
  • 級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出土時間:1968年
  • 出土地點:陝西省鹹陽市
  • 館藏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文物特徵,流傳歷史,文物鑑賞,文物價值,重要展覽,文物爭議,奇聞軼事,

文物特徵

西漢皇后之璽為正方形,2.8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玉質堅硬緻密,無任何受沁現象。
西漢皇后之璽西漢皇后之璽
璽鈕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螭虎形象兇猛,體態矯健,四肢有力,雙目圓睜,眼球圓而凸出,隆鼻方唇,張口露齒,雙耳後聳,尾部藏於雲紋之中,背部陰刻出一條較粗的隨體擺動的曲線,6顆上齒也以陰線雕琢。螭虎腹下鑽以透孔,以便穿綬系帶。璽台四側面呈平齊的長方形,並琢出長方形陰線框,其內雕琢出4個互相顛倒並勾連的捲雲紋,每個雲紋均以雙陰豎線與框線相連。陰線槽內殘留有部分硃砂。
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4字。

流傳歷史

1968年9月某個傍晚,西漢皇后之璽被韓家灣公社韓家灣國小的13歲學生孔忠良偶然發現,後被其父親孔祥髮帶到西安交給文物專家鑑定。此後,這枚玉璽收藏在陝西省博物館。1974年,當時炙手可熱的江青下令將西漢皇后之璽送到北京。後“四人幫”被粉碎,西漢皇后之璽返還陝西省博物館收藏。1991年,陝西歷史博物館和碑林博物館分家,這枚玉璽便陳列於陝歷博基本陳列展廳。

文物鑑賞

此印玉質潔白,通體晶瑩可愛。印背雕有簡明活潑的螭虎鈕,其形威猛之中又透出柔和優雅的意趣,與皇后的地位極相稱。印體的四壁均琢有雲紋。漢朝統治者喜用雲紋作為裝飾,如瓦當等,大概因為雲在天上,示其位置之高,而皇帝稱天子,意指來自天上也。
西漢皇后之璽刻文西漢皇后之璽刻文
“皇后之璽”四字在藝術上很是高超。印文的章法很有講究,其排列與行距十分疏朗大方。“皇、璽”兩字較煩瑣且多橫畫,“之、後”兩字較簡單且以豎畫為主。兩者呈對角交叉配置,十分得體。從字法觀之,字的結體雖以方整為主,與漢印之平方正直格調相一致,然而字裡行間仍存筆法的意趣,尤以轉折之處更為明顯。筆勢方中帶圓,整體氣韻生動,於高雅華麗之中透出端莊之氣。

文物價值

2013年,國家文物局將西漢皇后之璽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現已發現的漢代帝後直接使用的遺物發現很少,這方西漢皇后之璽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重要展覽

2017年9月17日至2017年11月30日,西漢皇后之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秦漢文明展”展出。

文物爭議

關於玉璽歸屬有兩種觀點。一種意見據其發現地近長陵而推斷為呂后之物(秦波《西漢皇后玉璽和甘露二年銅方爐的發現》)。另有學者則認為玉璽系偶然檢獲,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說明它和呂后有關,但肯定其時代為西漢文景至武帝前後(王人聰《新出歷代璽印集釋》)。此璽的時代還可及至漢初。虎溪山沉陵侯墓出土的“吳陽”玉印,時代下限為文帝後二年(前162),上限可在高后時期,其文字型勢及琢治風格與之相比,頗為接近,說明漢初玉印的工藝已經成熟穩定;璽文與高祖卒年前後所頒制的“高寢信璽”封泥文字比較,亦不至為晚。再與陳介祺舊藏秦“皇帝信璽”封泥相衡,除有無界格之別外,印文更為近似。而且,“皇后之璽”為累世傳授之物,不為某代皇后專屬,故從邏輯上分析,它的製作,也當在立國之初。那么,此璽曾為呂后所佩,也是完全可能的。

奇聞軼事

2012年12月初,陝西省神州漢文化保護髮展基金會舉行“保護大遺址、弘揚漢文化”總結表彰大會,對孔忠良等10名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