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大移民

百萬大移民

《百萬大移民》是王建宏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21年10月。

《百萬大移民》描繪了寧夏的百萬移民工程。作者指出,寧夏西海固貧困的根源在於“人”與“水”“土”等自然資源的錯配,移民的實質是對錯配的資源重新組合、最佳化配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百萬大移民
  • 作者:王建宏
  • 文學體裁:報告文學
  • 字數:15萬字
  • 首版時間:2021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作品記錄了寧夏“百萬移民”的搬遷和脫貧歷程,見證了西海固從中國“貧困樣本”到中國特色“脫貧樣板”的躍遷,真實再現了劉克瑞、王航弟等幾代移民的人生故事,通過講述農民命運變遷,對農民如何走出貧困和融入強勁時代大潮作了深入思索。

作品目錄

序章 123萬個故事
第一章 山外有天
第二章 水上荒塬
第三章 人隨水走
第四章 黃河水甜
第五章 大山綠了
第六章 命運變遷
第七章 他鄉故鄉
後記 讀懂中國鄉村未來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作品對百萬大移民搬遷致富這一決策的內在邏輯進行了深刻感悟和思考。人隨水走,城因水興。作為移民遷出大縣,1973年,海原縣平均畝產糧食5.2公斤,同心縣畝產則只有4.1公斤,老百姓辛苦一年依然不能解決溫飽。“天旱窖枯水斷流,麻雀渴得喝柴油”。在這裡,水代表著財富,有無水窖成為衡量貧富的重要標誌,沒有水,基本的生存都解決不了。於是,找水,找有水的地方,找有水又有土的地方就成了關鍵。無電、無路,人跡罕至的荒漠,正是因為揚黃灌溉工程調整了關鍵因素——引來了滔滔黃河水,重組了人與水、土等自然資源配置,使一切變得不同。通過“水上荒塬、人隨水走、黃河水甜、大山綠了”等篇章的邏輯梳理,作者總結出:“123萬移民的貧困,源於人與水、土等自然資源的錯配——有土處無水,有水處無土。移民的實質,是對錯配資源重新組合、最佳化配置。”
該作品讚美女性的精神世界變化。作為一個女人,出生在西海固,不僅意味著貧困,還意味著更多苦難。在西海固的歷史傳統中,女性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整天圍著灶台轉”。但在《百萬大移民》中,讀者看到,當這些女性借著移民機遇走出大山,她們捕捉改變命運的機會,靠著自己的勤勞、智慧、汗水和堅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真正展示出“半邊天”的風采。比如馬慧娟,由一個移民婦女成長為作家、全國人大代表,她將移民的女性新風貌和關於家鄉建設的調研建議帶到了人民大會堂。比如馬燕,搬遷到閩寧鎮後,她在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打工,在扶貧車間負責人的幫助下學會了識字,“被迫”第一次坐上飛機到福建學習,她和同事們依託電商扶貧車間成立了“巧媳婦”直播帶貨團,成為鏡頭前自信大方的帶貨主播,還當上了車間主任。通過這些鮮活故事,讀者看到了移民搬遷帶給西海固女性的精神世界之變。

藝術特色

作者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細節故事,把移民經歷的困頓、卑微、苦難以及致富的轉變寫了出來,從而讓這些質樸的移民形象鮮活生動,各有特徵,不呆板雷同。更為重要的是,在大搬遷中,作者表現的不僅僅是移民物質生活上的改變,而且是內心世界的變化和對精神世界的重塑。作者注重田野調查,即對事件的發生或人物活動的現場進行考察,以獲得現場感和真實性;對人物的話語描述和行為描述大多通過現場直擊進行,即散文寫作中提倡的“在場主義”,顯示出真實的力量。
該作品在描寫移民講述移民故事時,沒有用新聞語言和書面語言,而是移民語言,從而顯得樸素真誠。尤其是人物對話生活氣息濃郁,符合人物身份,比如“風沙那么大,咋住呢么?”“大戰場那邊還有地嗎?我給娃娃買一檔子”等等,這樣的語言在人物故事中真實自然又有感染力。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百萬大移民》入選2022年4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百萬大移民》
2021年10月
陽光出版社
978-7-5525-6094-7

作者簡介

王建宏,出生於甘肅隴西,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曾任寧夏日報社時政新聞部副主任,現任光明日報社寧夏記者站站長,兼任寧夏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業界導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