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
詞條低質量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詞條結構不清晰、詞條缺失關鍵內容、詳略不當、存在非百科化語言等;而百科化則主要指以下幾個方面:
詞條結構:
目錄表意清晰、目錄結構合理,具有獨立性,層級一致性、循序性。
詞條內容:詞條擁有對描述該事物起到定性作用和關鍵作用的內容,觸及事物的本質並全面描述該事物。
詞條詳略:詞條沒有與詞條不相關的內容,沒有過多弱相關內容。
詞條語言:詞條平鋪直敘,避免使用修辭手法;詞條描述客觀,沒有主觀措詞。
完善說明
詞條語言
百科化要求使用平實的、簡明扼要的敘述撰寫百科內容,避免比喻、擬人、誇張、設問等修辭手法。
詞條描述應當
客觀,避免在詞條中出現
主觀措詞,如“本人、本市、本國”等,如果其中的“我認為”是某個參考資料中給出的可查證的言論,可以用引述的方式改寫為“某某認為”。
詞條內容應當準確,不會讓讀者產生歧義,表達的內容也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失效,請勿使用“今年”、“近幾年”、“目前”等時效描述。
使用簡體中文,現代漢語
中文百科的絕大多數用戶使用中文。為了讓用戶們都能在中文百科輕鬆的獲取信息,在撰寫詞條內容時,也請您使用簡體中文和現代漢語,以便讓儘可能多的用戶沒有障礙地閱讀詞條。
使用外文
在中文環境中,若一些用詞的英文比中文翻譯更加常用,或一個事物沒有中文名稱時,可以使用英文(如“
IBM”“
iPhone”等)。
英文的使用應僅限於上述這類的專有名詞,以及小規模的引用原文。大規模使用英文不被提倡。
添加適當的內鏈
當詞條內容中提到某個相關的專有名詞(如“
周杰倫”詞條中出現的“
葉惠美”)時,請使用將此詞條與本詞條聯繫起來。
避免引用全文
百科全書中的詞條應該讓讀者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一個主題的主要信息,而列出全文與這個目標相違背。
詞條結構
應為詞條設定符合邏輯結構的目錄框架,目錄層級一致,具有循序漸進的邏輯結構,符合人對於事物內容的一般認知順序,有助於瀏覽者層層理解詞條結構,獲取有效內容。
目錄名應當表意清晰,能夠準確概括段落內容,不會出現文不對題的情況,同時滿足目錄格式方面的要求,如:不要帶有無意義符號、目錄標題歸納不簡練、每一個高一級目錄下不能只有一個低一級目錄、目錄之間不能重複、目錄名不能與詞條名重複等。
使用目錄之前
使用目錄是為了讓詞條內容更有條理。但使用目錄並不能讓一個內容前言不搭後語的低質量詞條變得有條有理。詞條內容本身首先應該是有邏輯、有條理的,並且有合理的分節。
合理組織詞條內容邏輯
使用一級目錄和二級目錄,使百科詞條結構清晰,有條有理。
詞條內容
應當對詞條描述的事物進行定義性解釋,立足於詞條主題的分類,指示出本主題在知識結構樹中的位置,使得讀者能夠使用一個已知的知識框架來理解本主題。
定義性解釋應該聚焦到所描述主題最本質、最為人所知的信息點上。例如,對於“
李白”詞條,“李白(701年-762年)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詩人”是合理的定義性解釋;而“李白是
唐玄宗時期的一位
翰林待詔”則是不合理的,因為它沒有給出李白最為人所知的身份。
同時,詞條應當覆蓋重要內容,應該至少包含那些對讀者認識本主題有核心價值的內容。描述對事物有關鍵性影響的內容,如唐山這個詞條就不能漏掉
唐山大地震,這個事件很大程度上是
唐山世人皆知的原因。
詞條詳略
詞條中不應該包含任何與詞條主題不相關的內容。可以這樣定義不相關內容:詞條所描述的主題為A,其某部分內容所描述的主題為B,如果不能用“B是A的某某”來表述兩者的關係,則B就是一段不相關內容。且詞條對於弱相關的內容應當簡要
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