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鷳峨眉亞種,別名峨眉白鷳,(學名:Lophura nycthemera omeiensis)屬雞形目、雉科白鷳亞種飛禽類,頭頂具冠。嘴粗短而強壯,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鉤;鼻孔不為羽毛所掩蓋著。翅稍短圓。尾長。棲息於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綠闊葉林和溝谷雨林,亦出現於針闊葉混交林和竹林內。食昆蟲、植物莖葉、果實和種子等。通常成對或成3~6隻的小群活動,性機警,膽小怕人,一般很少起飛,緊急時亦急飛上樹。繁殖期築巢於灌木叢間的地面凹處。分布於中國四川的屏山、峨眉山、馬邊、峨邊、甘洛。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分布範圍
保護等級
種群發現
有趣的是,鄭作新教授將發表的論文單行本分寄給包括德國著名鳥類學家施特斯曼教授在內的國內外同行後,卻接到美國芝加哥博物館鳥類研究室主任特雷勒教授的一封來信。信中說該博物館早在1930年,就有一位名叫史密斯的鳥類學家,在峨眉山採集到一些白鷳的標本,收藏在芝加哥博物館,但遺憾的是史密斯並沒有對這些標本作過細緻的研究工作。一直到60年代後,才由特雷勒教授對這些標本進行研究,並且也發現了這些白鷳所具有的獨特的性狀,同樣認為這是一個新的亞種,為了表示對鄭作新教授的尊重,打算將它命名為鄭氏亞種,或稱為“鄭氏白鷳”。但是,由於鄭作新教授的論文已經首先發表,按照國際動物命名法規,這個新發現的白鷳亞種仍然應該叫做峨眉亞種,或稱為“峨眉白鷳”。此後,施特斯曼教授也給鄭作新寫了一封信,信中幽默而意味深長地寫道:“當前在許多問題上,中國與美國的看法很不一致。可是我至少找到了一個共同點,就是你們都認為峨眉白鷳是一個新的亞種,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又領先了一步。在此請接受我衷心的祝賀”。
發現了白鷳峨眉亞種之後,鄭作新教授又對白鷳作了進一步的研究。他認為具有白色尾羽的白鷳亞種應該是在進化程度上比較高級的亞種,而具有黑色外側尾羽的白鷳亞種,是因為尾羽尚未完全變成白色,所以是進化程度比較低級的亞種。而依照白鷳的分布情況來分析,具有白色尾羽的亞種大都集中於雲南的南部一帶,而且亞種數有5個之多,據此可以推測這些地區有可能是白鷳這一物種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而具有黑色外側尾羽的亞種卻均散布於四川峨眉山、海南島及國外的高棉南部等地,處於白鷳分布區的邊緣地帶。
在理論上,以往許多學者都認為進化程度比較低級的類型的分布區一般是該物種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而鄭作新教授在關於白鷳亞種的研究中所得出的結論卻與之恰恰相反,他認為比較進化程度比較低的亞種並不分布在這一物種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而是被排擠到該物種分布範圍的邊緣。但是,他的這個“排擠觀點”又與達爾文學說中“優勝劣汰”的核心理論恰相吻合,成為支持進化論觀點的又一個科學論據,同時也是對進化論的一種具有理論意義的補充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