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描述,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描述
白領八哥整個頭黑色,頭頂和羽冠具藍黑色金屬光澤,前額羽簇不甚發達,後頸黑色具白色縱紋,呈黑白相雜狀,頸側有一大的淺棕白色斑,與後頸一起形成白色頸側,其餘上體黑褐色。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形成白色翅斑。尾黑色具白色端斑,且愈向外側尾羽白色端斑愈大。下體黑灰色,下腹中央具淺棕白色羽端,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羽緣。
虹膜黃色、黃白色、藍白色至淡藍色。嘴黃色,基部橙黃色,腳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90-95g,♀88-95g;體長♂225-240mm,♀220-247mm;嘴峰♂19 -25mm,♀19-25mm;翅♂110-127mm,♀110-125mm;尾♂72-78mm,♀72-81mm;跗蹠♂35-36mm,♀36-37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稀樹草地、林緣和曠野,也出入於農田、牧場和村寨附近的樹上,有時也見於河谷和沼澤。
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3-5隻的小群活動,特別喜歡伴隨牛等家畜活動和覓食。主要以蝗蟲、蚱蜢、金龜子、螻蛄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蛙類、蜥蜴等脊椎動物,以及穀粒、果實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北部麗江、西部騰衝、盈江、潞西、耿馬和南盡部勐海。)。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營巢於樹洞或河岸洞穴中。距地高多在2-6m,巢用枯草樹皮纖維、紙屑和羽毛構成。每窩產卵4-6枚。卵的大小為27.4mm×20.9mm,最大28.8mm ×21.7mm和28.5mm×22.0mm,最小為26.1mm×20.0mm。雌雄輪流孵卵。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較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