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須公

白須公

白須公(Mystus numerus)在分類上屬鯰形目(silurjfOmles),魚嘗科,魚嘗屬。是一種亞廣鹽性魚類,原產地為馬來西亞、緬甸、印尼等東南亞地區。在馬來西亞白須公分布於河口受潮汐影響的河段直至上游的緩流水域,也可常見於湖泊和水壩。其適應性強、易繁殖、生活習性廣、抗病力強、肉質結實清香、不帶泥土味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須公
  • 拉丁學名:Mystus numerus
  • :動物界
  • :鯰形目
  • :魚嘗科
  • :魚嘗屬
  • 分布區域:馬來西亞,緬甸,印尼等東南亞地區
形體特徵,生態環境,人工養殖,魚池條件,放養密度,餌料投餵,水質管理,垂釣技巧,崔伯謙,

形體特徵

白須公體長側扁,頭部扁平,吻短。最長可長到65厘米,最重可達到5公斤。
白須公

生態環境

白須公正常生活適溫22-30攝氏度.最適溫度為22-25攝氏度,溫度下限為12-16攝氏度,當水溫低於12攝氏度時即開始死亡.適應PH值在7.0-8.2之間。 該魚食性雜,幼苗以浮遊動植物為食,成魚食譜很廣,各種水生幼小動植物、有機碎屑、昆蟲都吃,也吃小魚蝦以及蟹、貝等。

人工養殖

人工養殖條件下,可食配合飼料。性成熟晚,繁殖季節為每年的2-10月。有池塘單養、混養、網箱養殖等多種形式。

魚池條件

進排水方便的池塘即可。前期水位100-150厘米。後期150-250厘米,要求通風向陽,日照充足。

放養密度

採用高密度養殖方式每立方米可放養10-25尾。池塘畝放1000-1500尾,網箱100-200尾/立方米。

餌料投餵

剛入池的魚苗主要以浮遊動植物為食,因此需肥水下池,也可潑豆漿,餵蛋黃。幾天后,幼魚可攝食小顆粒的人工配合飼料,每天投餵兩次,在上午9:30-10:00和下午4:00-5:00各餵一次,每次最適投餵量為八九成飽,投餵量要均勻,忌中間斷食。飼料蛋白質含量要在40%左右。

水質管理

(1)水色的調節:春季池水要肥一點,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之間,要一次施足基肥。夏秋季因水溫較高,魚的攝食活動也旺盛,池水中代謝物和殘餌也較多,應按照“量少勤施”的原則,將水體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之間。
(2)春季低溫時,魚池灌淺水,有利於提高水溫,繁殖天然生物;夏季加到最高水位,使下層水溫不至於過高。如果引用水溫較低的溪水或者泉水飼養該魚,在注入池塘前使之經過一段的流程,或在貯水池貯存一定的時間,以提高水溫。在風力大的地區,可在池塘近旁種植叢林防風,使池塘保持一定的水溫。
(3)提高水中的溶氧:向魚池注入新水或換水是增加溶氧的一種方法,有條件的地方應啟用增氧機,以提高單產。⑷PH值的調節:定期向魚池中施用生石灰,能有效地調節水質的酸鹼度。一般每隔20天左右使用一次,高溫季節可縮短為15天左右一次。生石灰的用量是每畝15-25公斤,用水溶解後除去殘渣,取上層的石灰漿全池潑灑。在白須公的養殖過程中,只要加強養殖池水的水質管理,幾乎不會發生疾病。
白須公

垂釣技巧

我國的河流中,白須公是最普遍的魚類。它的生存能力強,不論是清澈的溪流還是渾濁的河水,皆能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
小白須公幾乎可以在河流的任何部分找到,不管是水潭的漩渦後面還是急促的主流邊。白須公會在下午或黃昏後開始出來找尋食物,這時是釣白須公的最佳時機。有時,夜晚也能有很好的收穫。最佳的標點是水塘排水緩慢的部分或是主流邊流水緩慢的地帶。
如果你的目標是體型較大的白須公,最好的時機是洪水或是河水泛濫之時,白須公會由主河遷移到因洪水導致水漲而水流變得愈加停滯的支流。如果你發現這樣的標點,使用蚯蚓和蠕蟲就能有不錯的收穫。
白須公有時能用擬餌釣獲,可是這只是例外的情況。一般上,擬餌對白須公的效率可說是非常低,若以科學理論來說明白須公或是貓魚科如塘虱會咬擬餌的情況,比較有可能的原因是它們為了自衛,才會突擊和追咬在它們巢穴範圍內出現的擬餌。既然白須公是底棲性魚類,你必須使用深潛型的擬餌才會有可能釣上。

崔伯謙

bái xū gōng ㄅㄞˊ ㄒㄩ ㄍㄨㄙ
白須公
北齊 崔伯謙 的美稱。《北齊書·循吏傳·崔伯謙》:“﹝ 崔伯謙 ﹞除 南鉅鹿 守,事無巨細,必自親覽。民有貧弱未理者,皆曰:‘我自有 白須公 ,不慮不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