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蛉病毒(phlebovirus)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感染病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蛉病毒
- 外文名:phlebovirus
- 所屬學科:感染病學
- 公布時間:2019年
- 審定機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白蛉病毒(phlebovirus)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感染病學名詞。
白蛉病毒(phlebovirus)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感染病學名詞。定義屬於布尼亞病毒科的一種負鏈單鏈RNA病毒。球形,有包膜。經白蛉叮咬感染人體,引起以發熱、頭痛、肌痛等為臨床特徵的急性傳染病。...
白蛉熱病毒 白蛉熱病毒(sandfly fever virus)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感染病學名詞。定義 屬於白蛉病毒屬。經白蛉(沙蠅)傳播引起發熱性疾病的病毒。出處 《感染病學名詞》第一版。
白蛉是重要的醫學昆蟲,白蛉屬(Phlebotomus)在地中海和南亞附近傳播白蛉熱病毒;其他則在南美洲、非洲和亞洲傳播引起黑熱病、東方癤、美洲萊什曼病(espundia)和巴爾通氏體病(bartonellosis)等的寄生原生動物。sand fly一詞又指蚋及擬蚊...
裂谷熱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屬於布尼亞病毒目白纖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經蚊蟲傳播,可感染動物和人。RVFV可引起反芻動物流產,而且患病幼崽死亡率近100%,歷史上RVFV曾對畜牧業造成多次重創。人感染後通常出現發熱、頭痛、...
(1)《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及套用》首次闡明了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新的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全基因組序列,以及各結構基因、調控基因和各自編碼的蛋白。(2)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各...
各個病毒屬除漢坦病毒外均可在節肢動物和/或脊椎動物體內增殖。蚊、蜱、白蛉和一些其它節肢動物為傳播媒介。在某些情況下發生氣溶膠傳播,對某些病毒而言,氣溶膠是主要的傳播方式。禽類宿主和/或媒介的遷移可能引起病毒的散播。業已表明,...
新發現的病毒屬於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病毒顆粒呈球形,直徑80-100 nm,外有脂質包膜,表面有棘突。基因組包含三個單股負鏈RNA片段(L、M和S),L片段全長為6368 個核苷酸,包含單一讀碼框架編碼RNA...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SFTSV)是一種新發的致死率高、流行範圍廣的急性傳染性病毒病原,是一種分節段的單股負鏈RNA病毒,屬於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成員。目前對其與宿主的相互作用機制,尤其是SFTSV逃逸宿主免疫反應方面的研究極少...
多數具有 3種主要的病毒粒蛋白質。病毒粒成熟時芽生細胞高爾基區表面光滑的小泡內或其附近。根據血清學和有限的生物化學分析,已確定有4個屬,即布尼亞病毒屬、白蛉病毒屬、內羅病毒屬和烏庫病毒屬,分別包含145、30、27和7個血清型。另...
布尼亞病毒在受感染的宿主細胞質中複製,組合時自高爾基氏體(Golgi body)聚集、然後從細胞膜芽出(budding)。布尼亞病毒根據不同的構造和生化特性區分為五大屬,分別為布尼亞病毒屬、白蛉熱病毒屬、鳥庫病毒屬、柰羅病毒屬、漢他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