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 草本。主根明顯,側根細而長;
根狀莖 短,直徑4-8(-15)毫米。莖通常單生,直立,稀2至少數集生,高50-150(-200)厘米,綠褐色或深褐色,縱棱稍明顯;上半部具開展、纖細、著生頭狀花序的分枝,枝長5-15(-25)厘米;莖、枝初時微有稀疏、白色的蛛絲狀柔毛,後脫落無毛。葉薄紙質或紙質,上面初時有稀疏、不明顯的腺毛狀的短柔毛,背面初時微有稀疏短柔毛,後脫落無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寬卵形或長卵形,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具長葉柄,花期葉多凋謝;中部葉卵圓形或長卵形,長5.5-12.5(-14.5)厘米,寬4.5-8.5(-12)厘米,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狀全裂,稀少深裂,每側有裂片3-4(-5)枚,裂片或小裂片形狀變化大,卵形、長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基部與側邊中部裂片最大,長2-8厘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長尖或鈍尖,邊緣常有細裂齒或鋸齒或近全緣,
中軸 微有狹翅,葉柄長2-5厘米,兩側有時有小裂齒,基部具細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略小,羽狀深裂或全裂,邊緣有小裂齒或鋸齒。
白苞蒿 頭狀花序 長圓形,直徑1.5-2.5(-3)毫米,無梗,基部無小苞葉,在分枝的小枝上數枚或10餘枚排成密穗狀花序,在分枝上排成複穗狀花序,而在莖上端組成開展或略開展的圓錐花序,稀為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半膜質或膜質,背面無毛,外層總苞片略短小,卵形,中、內層總苞片長圓形、橢圓形或近倒卵狀披針形;雌花3-6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
花柱 細長,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4-10朵,花冠管狀,
花葯 橢圓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果期8-11月。
該種分布廣,生態適應性較強,在東部及中部與南部省區的濕潤及陰蔽地區通常葉形大,裂片也大,中部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稀深裂;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開展或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而在略為乾燥環境及在西南省區的中海拔地區,其葉略小,裂片也小,中部葉二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中等開展、稀為狹窄的圓錐花序。
主要變種 細裂葉白苞蒿 (
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ex DC. var.
incisa (Pamp.) Ling et Y. R. Ling)與白苞蒿區別在於本變種的中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全裂,小裂片先端具長尖頭,邊緣常有不規則的細裂齒或深尖鋸齒,葉柄基部具明顯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邊緣均有細鋸齒。分布於中國
陝西 (南部)、湖北(西部)及四川;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林下、林緣、山谷等地。
白苞蒿 生長環境 多生於林下、林緣、灌叢邊緣、山谷等濕潤或略為乾燥地區。喜溫暖,在土壤含水量為60%、38-45℃的高溫下仍生長良好,表現出很強的耐高溫能力;較耐低溫,地下部分在中國南京地區短時-8至-5℃可露地越冬。短日照植物,在南京地區8月底現蕾;強光照與半陰環境都能適應;耐旱抗澇,對土壤適應性較強。
白苞蒿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秦嶺山脈以南的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陝西、甘肅及東部、中部與南部各省地區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區,西南省區可分布在海拔3000米附近地區;為亞洲亞熱帶與熱帶地區較為廣布的種。越南、寮國、高棉、新加坡、印度(東部)、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白苞蒿 扦插育苗: 根據定植時間,在溫室大棚內全年均可進行。採用基質穴盤扦插育苗,基質按泥炭:珍珠岩:蛭石=4:1:1混合均勻,灌滿50孔穴盤,澆透水備用。選健壯母株,截取2-3節6-8厘米的莖作插穗,扦插於事先準備好的穴盤中,扦插深度約為插穗長度的1/2。扦插後壓實、澆透水保濕。棚室育苗由於溫度高、光照強,需要採用60%-75%的遮陽網遮蔭,保持溫度20-25℃,空氣濕度90%,基質濕度60%以上,1周即可扦插成活。扦插10天后,用三元複合肥(20-10-20)+TE速效全溶育苗生長型肥料配製成1000倍營養液澆灌。每隔10天1次,促進幼苗生長。苗齡30-40天。
分株繁殖: 根據定植時間,在基部留取3-5厘米,切除地上部分,挖出株叢,用刀把各小株切割開,剪去老根老葉,即可定植。採用分株繁殖,一般繁殖係數為10-20。
栽培技術 整地、施基肥、定植: 白苞蒿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為獲優質高產,宜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砂壤土或壤土。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千克、45%複合肥40~50千克作基肥,深耕30厘米,整平,8米大棚作成4條寬140厘米、高20厘米的畦,按株行距均為30厘米定植,定植後及時澆定根水。
白苞蒿 田間管理: 白苞蒿屬淺根性作物,定植初期應加強肥水管理,扦插苗定植後3-4天分株移栽,1周后即恢復正常生長,可用三元複合肥(20-10-20)+TE速效全溶育苗生長型肥料配製成300-500倍營養液進行澆灌,半月後再澆灌1次。結合追肥,封行前中耕除草2次。當外界氣溫高於25℃時,將大棚兩邊通風口完全打開,保持通風降溫;6-9月,採用50%遮陽網覆蓋棚頂遮蔭;進入冬季,最低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晚上蓋好大棚膜,大棚內最低溫度下降到5℃以下時,覆蓋2層膜,提升夜間溫度。白苞蒿進入採收期後,根據植株長勢,每收割2~3次進行1次追肥,每次追施45%三元
複合肥 20-30千克。
採收: 3-4月定植的白苞蒿30-40天后開展度達20-30厘米、葉片長15-20厘米時可採收,以後每隔15-20天收割1次。隨著氣溫升高,生長加快,採收的間隔也會縮短。採收時收割高度以地面上2-3厘米為宜。一般全年667平方米產量可達8000-10000千克。
病蟲防治 白苞蒿栽培過程中無明顯病害發生,採收後地上部殘留的汁液含有特殊的芳香物質,會吸引
螞蟻 ,要注意防治;地表陰暗潮濕的環境容易發生蛞蝓、蝸牛,可用四聚乙醛顆粒劑防治;另外,注意防治蠐螬,可在被害植株根部捕殺。
主要價值 白苞蒿
全 草入藥,廣東、廣西民間作“
劉寄奴 ”(奇蒿)的代用品,有清熱、解毒、止咳、消炎、活血、散瘀、通經等作用,用於治肝、腎疾病,也用於治血絲蟲病。
白苞蒿性味甘、辛、澀、平,微清香,其全株可入藥,具有理氣、活血、調經、利濕和消腫等功效,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白帶多和小兒疳積、水腫、痢疾等病症。正常人少量常吃,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與保持身心健康,而孕婦應該少吃或者不吃,以免造成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