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澳鴉

白翅澳鴉

白翅澳鴉(學名:Corcorax melanorhamphos):體長44-50厘米,體重280-425克。雌雄羽色相同。是一種體型大的黑色鳥類,比烏鴉小一點,略大於黑背鐘鵲。具有紅色的眼睛和稍細的略微彎曲的鳥喙,在飛行中,翅膀上的大片白色斑塊立即顯而易見。體羽總體黑色,但大多數的初級飛羽具白色翼斑,約8厘米,僅在飛行中可見。虹膜褐紅色,嘴和腳黑色。

棲息於較開闊的森林和林地,更喜歡潮濕的地區。飛行緩慢,大部分時間都在地上有條不紊地通過翻開落葉覓食昆蟲、穀物和蝸牛。家庭的所有成員輪流孵化、撫養和餵養雛鳥,並且所有成鳥都合作保護巢穴免受掠食者的侵害。分布於澳大利亞。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翅澳鴉
  • 拉丁學名:Corcorax melanorhamphos
  • 別稱:白翅紅嘴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雀形目
  • 亞目鳴禽亞目
  • 鴉科
  • :白翅澳鴉屬
  • :白翅澳鴉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Vieillot, 1817
  • 同義學名:Coracia melanorhamphos
  • 同義學名:Corcorax australis
  • 同義學名:Corcorax m.subniger
  • 同義學名:Pyrrhocorax leucopterus
  • 英文名稱:White-winged Chough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白翅澳鴉體長44-50厘米,體重280-425克。雌雄羽色相同。是一種體型大的黑色鳥類,比烏鴉小一點,略大於澳大利亞喜鵲。具有紅色的眼睛和稍細的略微彎曲的鳥喙, 類似於歐洲的紅嘴山鴉。 當該鳥兒興奮時,它們的紅眼睛會變得凸起和明亮。在飛行中,翅膀上的大片白色斑塊立即顯而易見,這就是其名稱的來源。該物種的羽毛完全是黑色的,但大多數初級飛羽具白色翼斑,約8厘米,僅在飛行中可見。
虹膜褐紅色,嘴和腳黑色。
幼鳥比成鳥羽色較暗,虹膜棕色。它們直到4歲才達到性成熟,在此期間,眼睛從棕色變為橙色,然後變為紅色,羽毛變暗。

棲息環境

一般棲息於較開闊的森林和林地,更傾向於喜歡潮濕的地區,那裡有大量的落葉,可用於餵食,還有可用的泥漿用於築巢。

生活習性

飛行是緩慢,在飛行中深落和短滑,與歐洲的同屬紅嘴山鴉不同,白翅澳鴉不是特彆強壯或飛行敏捷,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地上,有條不紊地通過翻開落葉覓食昆蟲、穀物和蝸牛,以獨特的招搖的步伐行走,每隔幾秒鐘輕輕地互相呼喚。一個豐富的發現是一般興奮的原因,所有的同伴都跑來分享它。這個家族小群每天走幾公里穿過大片區域,隨著它們的覓食,只有在受到干擾時才能發出叫聲。
白翅澳鴉具有領地性和高度的社交性,生活在大約4-20隻的族群中,在這個家族群中通常都是一對夫妻的後代。 因為將亞成鳥收留在家庭團體中,可以綁架它們和父母一同撫育來年孵化的雛鳥。
白翅澳鴉會在垃圾和腐爛的木頭中覓食白蟻和甲蟲。但它們也在地面上覓食蘋果。在澳大利亞東部的紐卡斯爾地區,人們觀察到該物種都吃櫻桃和番茄。
飲食多樣化,白翅澳鴉吃各種禾本科植物,也吃濱藜屬、澳石南屬(Epacris)、束蕊花屬(Hibbertia)、茄屬金合歡屬櫻桃屬等物種的種子,以及引進的物種,如絲路薊翼薊郁香忍冬、旋花植物和酢漿草的種子。引進的栒子屬山楂屬的漿果也是它們的食物。它們還吃各種各樣的節肢動物,包括蜈蚣、千足蟲和許多類型的昆蟲、甲蟲、蟑螂、白蟻、蚱蜢、蟋蟀、蒼蠅、蝴蝶和飛蛾,以及螞蟻、蜜蜂和黃蜂。在一些地區,它很容易接近旅遊景點尋找補充食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
白翅澳鴉分布圖白翅澳鴉分布圖

繁殖方式

白翅澳鴉的築巢和繁殖的行為是公共的,所有家庭成員都在幫助培養幼鴉,這個過程需要幾年時間,因為幼鴉必須學習在乾燥的澳大利亞叢林中尋找食物的技術。較大的家庭有更好的成功繁殖的機會。如果有機會,它們就會脅迫鄰近家庭的亞成鳥以招募到自己的族群,幫助者越多越好。
繁殖季節8-12月。巢是一個深杯形結構,建在樹枝的樹杈上,距地面上方10米左右。巢由草地的泥漿或有時用糞便一起糊就。每窩產3-5枚奶油色的卵,上面有稀疏地深褐色和淡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0毫米×40毫米。
家庭的所有成員輪流孵化、撫養和餵養雛鳥,並且所有成鳥都合作保護巢穴免受掠食者的侵害。然而,據觀察,也有一些效率極低的覓食者從事欺騙行為,它們將食物帶回巢中並餵養雛鳥,而在別的鴉不注意時自己吃掉。當食物來源被人為補充時,這種行為就消失了。年輕的白翅澳鴉面對有三個主要的威脅:飢餓、掠食鳥類(特別是噪鐘鵲)以及鄰近的白翅澳鴉家庭通過限制競爭來保護它們的食物供應並進行破壞。較大的家庭團體能夠更好地應對所有三種威脅。

亞種分化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