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暨豚(白暨豚)

白暨豚(白暨豚)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暨豚(學名:Lipotes vexillifer,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是哺乳綱鯨目動物,身體呈紡錘形,體長1.5-2.5m,重約230kg,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喜歡群居,以魚蝦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暨豚
  • 拉丁學名:Lipotes vexillifer
  • 別稱:白豚、白旗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鯨目
  • 亞目:齒鯨亞目
  • :白鱀豚科
  • :白鱀豚屬
  • :白鱀豚
  • 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概述,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保護級別,

概述

生活在水中的生物不一定都是魚,白暨豚就是一例。它雖然有流線型的身軀,有魚類共有的鰭,從外表上看很象一條魚,但它卻是一種水生哺乳動物。白暨豚,亦稱淡水海豚,屬於哺乳綱,齒鯨目,鰭豚科。它體長約2米半,長長的嘴巴里約有130枚牙齒,齒根側扁而寬,有背鰭。白壁豚的身體背面淡藍色或灰色,腹部為白色,以魚類為食。主要棲息於洞庭湖和長江中下游一帶,是我國獨有的珍稀水生動物。
白暨豚是古生物中遺留下來的一種,兩千萬年以前生活在陸地上,並且分布也比較廣泛。人們在北美洲的地層里,曾經發現過一百萬年前的白暨豚的化石。後來,由於滄海桑田的變遷,白暨豚被迫改為水生,分布的範圍也越來越小。為了適應水中生活,白暨豚的身體結構和器官功能發生了一些變化。
自暨豚是聰明的動物,容易馴養,比猴子和獵犬更容易接受人們的訓練。通過訓練,可以使它充當人們水下作業的助手,進行水底偵察和打撈。如果讓它在動物園中為人類表演一些引人發笑的精彩動作,其逗人喜愛之處絕不會亞於大熊貓。

外形特徵

白暨豚的體形呈紡錘形,身長約2-2.5米左右,體重可達200千克以上。嘴部又長又細,背呈淺灰色或藍色,腹面為純白色,背鰭形如一個小三角,胸鰭宛如兩隻手掌,尾鰭扁平,中間分叉,善於游水,時速可達80千米左右。由於長期生活在渾濁的江水中,白暨豚的視聽器官已經退化。它眼小如瞎子,耳孔似針眼,位於雙眼後下方。但大腦特別發達,聲納系統極為靈敏,頭部還有一種超音波功能,能將江面上幾萬米範圍內的聲響迅速傳入腦中。一旦遇上緊急情況,便立刻潛水躲避。白暨豚耐寒,體溫通常在36℃左右。成熟個體最大體長,雌性2.5米,雄性2.3米,體重100~150千克。

分布範圍

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及與其連通的洞庭湖、鄱陽湖、錢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對或10餘頭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處活動。

生活習性

白暨豚喜歡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節,集群行為就更明顯。每群一般2-16頭。其活動範圍廣,但對水溫條件要求較高,經常在一個固定區域停留一段時間,待水溫條件發生改變後,又遷入另一地域。以魚類為食。
白暨豚喜歡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區,很少靠近岸邊和船隻,但它時常游弋至淺水區,追逐魚蝦充飢。它的吻寬細長,上下頜長有130多枚圓錐形的同型齒,可它卻懶得咀嚼,只管張口吞下魚食,消化能力很強。白暨豚往往成對或三五成群一起活動,但人們很少有機會看到它,只有在它露出水面呼吸時才能瞥見一眼。
白暨豚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幹流的湖北枝城至長江口約1600千米的江段內,以魚為食,喜結群活動,小群約2~3頭,大群約9~16頭。白暨豚是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動物,每次呼吸時,頭頂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接著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鰭,出水呼吸時間約1-2秒鐘,潛水時間每次約20秒,長潛時可達200秒。

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1995年被列為一級瀕臨滅絕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特有種:是
瀕危等級:極危,可能已滅絕(總部在瑞士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2007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