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湖北長江新螺段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洪湖、赤壁、嘉魚和湖南省臨湘四市縣的交界處,面積135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白暨豚及其生態環境。 白暨豚僅產於我國長江中下游,現存數量不足200頭,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淡水鯨類和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區地處新灘口至螺山的長江江段上,全長135.5公里。該江段位於江漢平原的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江段水面寬闊,河道迂迴曲折,淺灘、江心洲發育,餌料豐富,生境良好,是白暨豚最集中分布區之一。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和恢復白暨豚種群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湖北省洪湖、嘉魚和湖南省臨湘三市縣的交界處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3500公頃
  • 景點級別:國家級
地理概況,區域簡介,保護物種,環境影響,保護措施,精彩圖片,

地理概況

長江新螺段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供湖、蒲圻、嘉魚和湖南省臨湘四市縣的交界處。經緯度範圍:東經114.08°,北緯30.08°,保護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年均氣溫16~18℃。

區域簡介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新螺段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嘉魚縣和洪湖市、蒲圻兩市,長江中游新灘口至螺山一段,面積13500公頃。保護區地處的新灘口至螺山的長江江段上,全長135.5公里。該江段位於江漢平原的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江段水面寬闊,河道迂迴曲折,淺灘、江心洲發育,餌料豐富,生境良好,是白暨豚最集中分布區之一。其北岸在洪湖市境內,南岸由東至西則是湖北的嘉魚縣、蒲圻市和湖南的臨湘縣。保護區江面寬闊,水深約25米,沿岸有發育良好的淺灘,江心洲星羅棋布。江段內支流眾多,上游緊接洞庭湖口,並有內荊河、小清河、紅廟河、東荊河連線洪湖、黃蓋湖、西涼湖、武湖、陸水水庫等水系注入長江,沿岸還有一些突出的磯頭,控制江水的流向流態,形成較多的深槽和大洄水區,是白鰭豚理想的棲息環境。 長江新螺段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87年10月由湖北省政府以農字第355號文批准並經四位副省長簽字同意開始籌建互作。1990年10月在漢通過省級保護區和行性論證,1990年12月,湖北省政府再次以農字第288號文批准並經韓南鵬副省長簽字同意建立省級白鱀豚自然保護區,1992年10月27日經中國國務院,國函〔1992〕166號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物種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新螺段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白暨豚及其生態環境。白暨豚僅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現存數量不足200頭,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淡水鯨類和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物種主要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鯿魚、鯰魚、黃鯝、翹嘴鰉、鳳尾魚、銅魚、赤眼鱒等。這些豐富的魚類資源,為白鰭豚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食料。保護區白鰭豚資源約占長江白鰭豚資源總量的1/5,種群密度高於其它江段、並且分布比較穩定。 白暨豚是中新世紀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生物。白暨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恆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中存活頭數最少的一種。由於數量奇少,白暨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其體形呈紡錘形,身長約2-2.5米左右,體重可達200千克以上。嘴部長又細,背呈淺灰色或藍色,腹面為純白色,背鰭形如一個小三角,胸鰭宛如兩隻手掌,尾鰭扁平,中間分叉,善於游水,時速可達80千米左右。由於長期生活在渾濁的江水中,白暨豚的視聽器官已經退化。它眼小如瞎子,耳孔似針眼,位於雙眼後下方。但大腦特別發達,聲納系統極為靈敏,頭部還有一種超音波功能,能將江面上幾萬米範圍內的聲響迅速傳入腦中。一旦遇上緊急情況,便立刻潛水躲避。白暨豚耐寒,體溫通常在36℃左右。

環境影響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的自然環境,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而日趨惡化。長江環境已經不可能保存白暨豚,白暨豚、長江豚類的瀕臨滅絕主要是人類威脅所致。一是隨著長江航運的發展,晝夜不息的機動船螺旋槳常常造成白鰭豚非正常死亡。二是滾鉤、迷魂陣、電打魚、毒魚、炸魚等非法捕魚行為屢禁不止,使一些豚類死於非命。三是長江水質污染,非法采砂,以及築壩修閘,破壞了豚類長期適應的生態環境。為了保護長江流域的水生生物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保護措施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1970年開始,保護白鱀豚的問題已引起了世人的關注,中國科學院在全國組織了白鱀豚研究協作組,開展白鱀豚的保護和研究。有很多科學家致力於對白鱀豚的研究,用他們豐碩的科研成果廣泛宣傳白鱀豚的意義和價值,發動廣大民眾來保護它們,很多保護白鱀豚的布告和措施也紛紛出台。1986年,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下屬的物種生存委員會把白鱀豚列為世界上最瀕危的12種動物之一。 1986年,世界上首次“淡水豚類生物學和物種保護”國際學術會議在中國科學院水生所召開。會上,著重提出了白鱀豚的瀕危狀況和保護對策,專家們還提出了許多保護白鱀豚的方案和措施。1989年,經中國國務院批准,白鱀豚被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嚴禁捕捉。並在長江中下建立了白鱀豚養護場和一些白鱀豚保護站。這些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都在為保護白鱀豚而努力。他們主要負責保護和管理保護區或養護場所在的環境,對白鱀豚進行監測和保護。此外,還有一些白鱀豚保護區正在籌建之中。
長江新螺段白暨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還在保護江段界端和江段內設立永久性標表牌和警告牌,夜間有特殊的燈光顯示,使其起到宣傳和警告作用。並配備必要的管理設施,通訊和科研儀器設備,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做到恢復和逐步增殖白鱀豚的自然種群。保護長江生態系統平衡,促進良好生態循環。

精彩圖片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