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帶螟
- 拉丁學名:Hymenia recruvalis Fabricius
- 別稱:甜菜葉螟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螟蛾科
- 屬:白帶野螟屬
- 種:白帶螟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陝西、山西、北京
外形特徵,發生規律,分布情況,防治方法,
外形特徵
成蟲
翅展24—26mm,體棕褐色;頭部白色,額有黑斑;觸角黑褐色;下唇須黑褐色向上彎曲;胸部背面黑褐色,腹部環節白色;翅暗棕褐色,前翅中室有一條斜波紋狀的黑緣寬白帶,外緣有一排細白斑點;後翅也有一條黑緣白帶,緣毛黑褐色與白色相間;雙翅展開時,白帶相接呈倒八字形。![白帶螟 白帶螟](/img/7/6a3/5YWY2gzYxQWOkNmY2UzY1UGNlJjY0YT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白帶螟 白帶螟](/img/7/6a3/5YWY2gzYxQWOkNmY2UzY1UGNlJjY0YT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卵
扁橢圓形,長0.6一0.8mm,淡黃色,透明,表面有不規則網紋。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約17mm,寬約2mm淡綠色,光亮透明,兩頭細中間粗,近似紡錘形,趾鉤雙序缺環。
蛹
長9一11mm,寬2.5一3mm,黃褐色,臀棘上有鉤刺6—8根。
發生規律
在山東年發生1一3代,以老熟幼蟲吐絲做土繭化蛹,在田間雜草、殘葉或表土層中越冬。翌年7月下旬開始羽化,直到9月上旬,歷期40餘天。各代幼蟲發育期:第一代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二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三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世代重疊。成蟲飛翔力弱,卵散產於葉脈處,常2—5粒聚在一起。每雌平均產卵88粒。卵歷期3一10天。幼蟲孵化後晝夜取食。幼齡幼蟲在葉背啃食葉肉,留下上表皮成天窗狀,蛻皮時拉一薄網。3齡後將葉片食成網狀缺刻。幼蟲共5齡,發育歷期11—26天。幼蟲老熟後變為桃紅色,開始拉網,24小時後又變成黃綠色,多在表土層做繭化蛹,也有的在枯枝落葉下或葉柄基部間隙中化蛹。9月底或10月上旬開始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