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海雕格陵蘭島亞種(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groenlandicus)是白尾海雕的亞種之一,全長約92厘米。頭、頸、上胸淡茶黃褐色,並雜以烏白色。上體餘部暗褐色,肩羽具白緣。尾羽白色(有的在基部有些褐色)。翼上覆羽褐色,飛羽黑褐具褐白色羽乾紋,羽緣淡黃褐色。喉淡黃褐色,胸、腹褐色。棲於沿海、山地草原。以魚和小型動物為食。白尾海雕的食量很大,但它們也很耐飢餓。分布於格陵蘭島和冰島西部的西南端。繁殖期為4-6月。每窩產卵通常為2枚。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白尾海雕格陵蘭島亞種是白尾海雕的亞種之一,全長約92厘米。頭、頸、上胸淡茶黃褐色,並雜以烏白色。上體餘部暗褐色,肩羽具白緣。尾羽白色(有的在基部有些褐色)。翼上覆羽褐色,飛羽黑褐具褐白色羽乾紋,羽緣淡黃褐色。喉淡黃褐色,胸、腹褐色。
該亞種體型較指名亞種大很多,專家們通過遺傳的線粒體DNA的研究,認為格陵蘭白尾鷹應該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在進化的時間尺度上,相對種群數量尚未積累很多獨特的遺傳特性,所以仍未定論。然而,數量出現的統計學隔離,值得特別保護。
生活習性
棲於沿海、山地草原。以魚和小型動物為食。食物除魚外,還有野兔、鼠、幼鹿。在冬天,它們還偶爾捕食狗和貓,甚至能以屍體腐肉和漁場附近的垃圾為食。白尾海雕的食量很大,但它們也很耐飢餓,它們可以45天不吃東西而安然無恙。
分布範圍
分布於格陵蘭島和冰島西部的西南端。
繁殖方式
在四,五歲性成熟。繁殖期為4~6月。通常營巢於湖邊、河岸或附近的高大樹上,比較固定,一般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一個巢可使用很多年,在歐洲甚至有使用長達26年和30年的,但每年都需要進行維修和增加新的巢材,因此通常初建的巢直徑不過1米左右,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巢的結構也越來越龐大,直徑達2米以上。巢多置於樹木頂端枝汊上或粗大的側枝上,距離地面的高度為15~25米。偶爾也有營巢於懸崖岩石上的。巢的形狀為盤狀,主要由樹枝構成,裡面放有細小的枝葉和羽毛,每窩產卵通常為2枚,偶爾為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的顏色為白色,光滑無斑,偶爾帶有少許不清晰的赭色斑。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由親鳥輪換進行,但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35~45天。雛鳥為晚成性,由親鳥共同餵養大約70天,即可飛翔和離巢。
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