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簡介,南美白對蝦池塘養殖技術,池塘選擇,蝦塘放養前的準備,蝦苗放養,水質管理,收穫,增強白對蝦抗病能力,南美白對蝦在中國的養殖歷史及現狀,中國白對蝦的養殖經驗,
南美白對蝦簡介
南美白對蝦(Penaeusvannamei),又稱白肢蝦(white-legshrimp)、白對蝦(whiteshrimp),以前翻譯為萬氏對蝦,原產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
主要分布秘魯北部至
墨西哥灣沿岸,是目前世界上三大養殖對蝦中單產量最高的蝦種。它具有生活力強、適應性廣,抗病力強、生長迅速、對飼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離水存活時間長等優點,是集約化高產養殖的優良品種。
1、分類地位南美白對蝦(PenaeusvannameiBoone,1931),分類學上隸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甲殼綱(Crustacea)、
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亞目(Natantia)、對蝦科(Penaeidae)、對蝦屬(Penaeus)、Litopenaeus亞屬。
2、主要形態特徵外形與中國對蝦、墨吉對蝦酷似。成體最長可達23cm,甲殼較薄,正常體色為淺青灰色,全
身不具斑紋。步足常呈白堊狀,故有白肢蝦之稱。額角尖端的長度不超出第1觸角柄的第2節,其齒式為5-9/2-4;頭胸甲較短,與腹部的比例約為1:3;額角側溝短,到胃上剌下方即消失;頭胸甲具肝刺及鰓角剌;肝剌明顯;第1觸角具雙鞭,內鞭較外鞭纖細,長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約為第1觸角柄長度的1/3);第l~3對步足的上肢十分發達,第4~5對步足無上肢,第5對步足具雛形外肢;腹部第4~6節具背脊;尾節具中央溝,但不具緣側剌。
3、生活習性自然棲息區為泥質海底,水深0~72m,水溫25~32℃,鹽度28‰~34‰,pH值8.0土0.3。成蝦多生活在離岸較近的沿岸水域,幼蝦則喜歡在餌料豐富的河口區覓食生長。
該蝦白天一般都靜伏池底,晚上則活動頻繁。蛻皮都在晚上(上半夜),兩次蛻皮的時間間隔為20天左右。南美白對蝦性情溫和,實驗條件下很少見到個體間有相互殘食現象發生。
4、食性與生長南美白對蝦屬雜食性種類,對動物性餌料的需求並不十分嚴格。餌料中蛋白質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長。其生長速度較快,在鹽度20‰~40‰、水溫30~32℃的自然條件下,從蝦苗至成蝦的180天內,平均每尾對蝦的體重可增至41g,體長由1cm增加到14cm。
5、南美白對蝦的養殖生物學特點
(1)繁殖周期長,可以周年進行苗種生產;
(2)營養要求低,餌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占20%~25%時,即可滿足其正常的生長需求,而中國對蝦餌料中蛋白質含量的比率需占40%~45%;餌料係數一般為1.4左右。
(3)南美白對蝦生活力強、適應性廣,鹽度適應範圍0~45‰、溫度適應範圍11~36℃、生長適溫23~32℃、pH適應範圍7.3~8.6、溶氧閾值為1.2mg/L,是集約化高產養殖的優良品種;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
(4)生長迅速、產量高、規格整齊,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經過3個月的養殖,半精養產量達200~300kg/畝,精養產量可達500~1000kg/畝;
(5)離水存活時間長,因而可以活蝦銷售,商品蝦起捕價高於其它對蝦;肉質鮮美,既可活蝦銷售,又可加工出口,加工出肉率達65%以上;
(6)南美白對蝦不僅適合沿海地區養殖,也適合內陸地區淡水養殖。
南美白對蝦池塘養殖技術
池塘選擇
選擇水源充足,無污染,排灌方便,交通方便的池塘,蝦池面積2000——3300立方米,水深為1.5——2.0米,池底為泥沙底質,保水性能好,蝦池四周用塑膠薄膜圈圍池堤,高度為1.0米,以防南美白對蝦外逃和鼠、蛇、青蛙等敵害進入。進水口設60目篩絹網過濾,出水口設40目篩絹網攔蝦外逃。
蝦塘放養前的準備
養蝦池塘要清淤、修整、曝曬,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水後全池潑灑消毒。雙季養殖,每季都要進行清淤、曬池、消毒,半個月後放苗。放苗前7天左右,進水50——80厘米,加鹽500——600千克/667平方米,溶解後全池潑灑,把鹽度調到3‰——5‰,然後施
尿素2——3千克,
過磷酸鈣0.5千克,使水色呈黃綠色或黃褐色,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pH值8.0,總之在蝦苗入池前,要培養足夠的基礎餌料生物。
蝦苗放養
3.1放養密度
根據蝦池條件和餌料供應情況確定放養量,一般放養密度為3——5萬尾/667平方米。
3.2放養時間
第1季養殖在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放養蝦苗,第2季養殖放苗時間為8月上旬——中旬,經過約80天的養殖可達商品規格(60——80尾/千克)。
3.3放苗要求
蝦苗必須經過嚴格淡化處理,放苗時要試水安全無毒後方可投放,放苗時水溫差不能超過±3℃,待蝦苗逐步適應池塘水溫度後再慢慢放入池中。 4飼養管理
水質管理
在養殖前期每周加水20——30厘米,飼養到中期視水質情況適當換水,保持池水深1.2——1.5米,適當遮陰和增氧,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pH值在7.7——8.3之間,水色為褐色或綠色。
4.2餌料投餵
蝦苗放養後前10天,一般不投餌或少量投餵。10天以後開始投餵配合飼料,
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要求達30%以上,日投餌量為蝦總體重的3——8%(小蝦按體重8%,中蝦按體重6%,大蝦按體重3%計算投餌量)。同時根據水質狀況,可投餵少量洗淨絞碎的福壽螺以及淡水小雜魚,以增強體質。每天早、中、晚3次投餌,投餌比為2:3:5。
4.3日常管理
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水質變化,檢查對蝦攝食活動、生長情況,加強管理,同時做好記錄。
4.4病害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治並重的原則,預防疾病發生。定期在池中潑灑生石灰10——20毫克/升和“三合一”水質淨化劑1千克/667平方米。同時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大蒜素、氯黴素等,以增強蝦的抗病能力,預防蝦病的發生。
收穫
南美白對蝦經過約80天的養殖即可收穫上市,採用專用定置網捕大留小,分批上市,最後放水乾塘捕捉上市。
增強白對蝦抗病能力
要使對蝦迅速健康生長,具體養殖原則是早期壯苗,中期防病,後期強化營養。
1、早期壯苗:在華南沿海,養蝦戶習慣於蝦苗長到3厘米以上才餵幼蝦配合飼料,有的蝦苗投入20天后才餵飼料,利用蝦池肥水的基礎餌料生物養蝦。
這對於南美白對蝦來說是很不科學的,蝦苗剛從苗場放入蝦池養殖,如果營養跟不上,就會給整個養殖過程帶來病害的威脅。如果在蝦苗入池後立即加餵少量的免疫球蛋白動物性餌料,可以提高蝦苗對外界刺激的應激能力,顯著提高蝦苗成活率。
2、中期防病:由於南美白對蝦食量大,投餌量可按其生活習性進行調整,每天可投餵5-6餐,白天投餵量占日投餵量的35%,晚間投65%。每星期加餵兩餐免疫球蛋白,按3%-5%拌在飼料中以提高蝦體的抗病力。
3、後期催肥:在中期的養殖基礎上,加大投餌量,特別是在對蝦攝食旺盛的傍晚和深夜,加強高效優質配合飼料的投喂,並增加投餵次數,適當提高蝦塘的池水鹽度,促進對蝦蛻殼和硬殼,這樣可以提高商品蝦的質量,增加養蝦的經濟效益。
南美白對蝦在中國的養殖歷史及現狀
我國對蝦養殖業,早期主要為“港養”,即靠隨著潮水納入天然苗種,不投飼,不施肥,完全是一種粗放養殖方式,單位產量低,每公頃產量只有幾十公斤。1978年以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養殖面積逐漸擴大,產量逐年增加。回顧20多年來對蝦養殖業的發展,大體可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至1984年的起步階段。
雖然1959年以來,我國的水產科學工作者就突破了對蝦育苗及中小水面的池塘精養,但真正發展成一個產業始自1978年。
為了迅速解決養殖苗種,政府主管部門從1979年開始,有組織、有計畫地進行了對蝦人工育苗科研成果的全面推廣套用,並取得了重大進展。
到1982年,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中國對蝦、長毛對蝦、墨吉對蝦、日本對蝦、斑節對蝦和刀額新對蝦等主要品種的工廠化育苗,使我國對蝦的育苗技術很快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1982年2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對蝦養殖工作會議,提出了“鞏固提高,穩步發展”的方針,使沿海養蝦業迅速興起。據統計,1981年全國對蝦養殖產量為0.3萬多t,1984年即達到19萬t。
第二階段,1985年至1992年的快速發展階段。
1985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出《關於放寬政策、加速發展水產業的指示》,明確提出了“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並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方針,當年,全國對蝦養殖產量達到4萬t,比上年翻了一番多。為確保對蝦養殖業的發展,1985年9月召開了全國對蝦親蝦越冬經驗交流會;11月農牧漁業部成立了全國對蝦養殖專家顧問組;年底,還召開了以對蝦養殖為主要內容的全國海水養殖會議。
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使我國對蝦養殖業迅速發展起來。到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地方和生產者共投入資金上百億元,建成了16萬多h蝦池、年育苗能力1000多億尾的育苗室、年產量30多萬t的飼料加工廠、以及一大批為養蝦生產服務的配套設施,形成了一個上百萬人參與,年產對蝦20多萬t(1991年創歷史最高水平達219萬t),產值50億元,創匯5~7億美元的重要產業,使我國成為當時世界對蝦養殖生產和出口大國。對蝦產品加工、冷藏運銷、外貿出口和生產服務等多行業的發展,為有效地開發利用沿海荒灘荒水、振興漁區經濟、幫助漁民農民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階段,1993年至1996年的低谷徘徊階段。
由於對蝦養殖業發展過快,而相關的合理布局、合理放養和防病治病等技術沒有跟上,導致了1993年對蝦病毒性疾病的暴發,當年養蝦產量降到87萬t,1994年再次降到63萬t,使廣大對蝦養殖生產者蒙受了巨大損失,許多與養蝦配套的加工、冷凍企業也因此被迫停產或轉產,中國對蝦生產跌入了低谷。1993年至1996年的對蝦養殖產量一直徘徊在6~9萬t之間。
第四階段,1997年以後的恢復和再度輝煌階段。
在嚴峻的形勢下,1993年10月農業部漁業局召開了全國對蝦養殖工作會議,總結交流了經驗和教訓,分析了蝦病暴發的原因和病因,採取了相應的政策措施。1997年對蝦養殖產量又超過了10萬t,1998年143萬t,1999年17萬t,2000年又緊靠1991年的歷史最高量,達到218萬t。
中國白對蝦的養殖經驗
中國對蝦養殖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几年內得到恢復並再度輝煌,主要經驗有:一是對蝦病害科研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在此基礎上,制訂了《中國對蝦育苗規範》、《中國對蝦養成技術規範》、《中國對蝦越冬技術規範》和《對蝦健康養殖技術要點》等規範。二是通過創辦對蝦養殖病害防治示範區,樹立了一批走精養高產之路的樣板。三是對蝦產業基礎比較好,從1978年以來,全國已初步建成了以對蝦育苗、養殖,到加工、銷售,以及飼料生產和病害防治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四是對蝦有廣闊的國內和國外市場,目前世界蝦類平均年需求量在100萬t以上,而生產量只有70萬t左右。從國內市場看,為解決對蝦生產淡季的市場需求問題,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數千噸對蝦。五是調整海洋產業結構的客觀要求,由於對蝦養殖業具有對其它產業帶動性較強,容納就業空間較大等特點,發展對蝦養殖業,可為因海洋捕撈產業結構調整轉產的漁民提供就業機會。六是新品種養殖推廣,如近兩年南美白對蝦的推廣為對蝦養殖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現在南美白對蝦的產量占全國對蝦養殖產量的三分之一強。
南美白對蝦自1988年從美國引進,至今已有10多年歷史。由於種蝦來源困難,育苗工藝複雜,一直制約著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生產的發展。近兩年,育苗規模逐漸擴大,蝦苗短缺得到了緩解,養殖技術也趨成熟,養殖發展迅猛。
據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調查,2000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達22萬h,約為養蝦麵積的40%;南美白對蝦的總產量為6~7萬t,約占三省區對蝦產量的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