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文

白化文

白化文,1930年8月27日生,北京人。中學時期起定居於母籍北京市。擔任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編纂出版委員會委員,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委員會委員。擔任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專家組專家。擔任中國書店出版社顧問,同心出版社顧問,北京燕山出版社顧問,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顧問。與以上各出版社工作聯繫因時期而異,或多或少,時多時少。參加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召開的某些專家會議,如制訂古籍整理出版的“十五”“十一五”重點圖書規劃審議會等。曾任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國佛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和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兼任北京中華書局《文史知識》雜誌編委,蘭州大學《敦煌學輯刊》編委,《敦煌學大辭典》編委,中國楹聯學會顧問,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研究分會副秘書長。多年從事佛教、敦煌學、目錄學等學科的研究工作,對有關佛經佛寺佛像的問題、敦煌遺書目錄和敦煌變文的問題及文學目錄和宗教目錄的問題的研究有深厚造詣。已出版著作30餘種,發表文章60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化文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30年8月
  • 職業:教授、學者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中文系
  • 主要成就:《富連成三十年史》 獲北京市新聞出版局2000年度優秀圖書三等獎
  • 代表作品:《富連成三十年史》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專著,合著,論文,序言,書評,隨筆,訪談,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50年肄業於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1949年10月至1950年7月在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讀書並畢業。1950年9月至1955年7月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
白化文白化文
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在北京市教育界擔任教師工作。
2006年擔任《中華大典·民俗典》主編。

主要貢獻

專著

《敦煌文物目錄導論》(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
《佛光的折射》(香港中華書局,1988)
《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商務印書館,1998)
《漢化佛教與佛寺》(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
《漢化佛教參訪錄》(中華書局,2005年9月)

合著

《阮籍·嵇康(歷史人物傳記譯註)》(中華書局,1983)
《楹聯叢話》(中華書局,1987)
《敦煌變文集補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
《古代漢語常識二十講》(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學習寫對聯》(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古代小說與宗教》(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中學古文全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短篇文言文譯註》(北京出版社,1982)

論文

什麼是變文,《敦煌變文論文錄》1982年、英譯文載《哈佛亞洲學報》1984年44卷2期《諸文要集》殘卷校錄,《中國文化》(香港)1990年2期
《須大拿太子本生因緣》殘卷校錄並解說
《首羅比丘見五百仙人並見月光童子經》校錄,《敦煌學》(台北)1990年16期
龍女報恩故事的來龍去脈——《柳毅傳》與《朱蛇記》比較觀,《文學遺產》1992年第3期
一角仙人到月明和尚,《經律異相》及其主編釋寶唱
再論敦煌學原材料與研究書刊的圖書館編目(提綱),《文傳論叢》(澳門),233~238頁
讀《永樂大典考》,《〈永樂大典〉編纂600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3~29頁
解放前中華書局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的兩大項目——《四部備要》和影印本《古今圖書集成》,《“中國傳統文化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6頁
中國敦煌學目錄和目錄工作的創立與發展簡述(講演稿),《敦煌與絲路文化講座·第一輯》,21~37頁
讀王有三(重民)先生的《中國善本書提要》,《王重民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51~56頁,《博覽群書》2003年第12期,30~34頁讀《伯希和劫經錄》,《文津流觴》2003年11期,12~14頁
白化文白化文
王有三(重民)先生百年祭,《文史知識》2003年9期,90~93頁
當代中國內地佛寺楹聯窺斑,《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224~233頁
周紹良先生的敦煌學研究,《文史新瀾》(浙江古籍出版社建社二十周年紀念論文集),312~319頁
想念陰少曾(法魯)先生,《文史知識》2003年第11期,71~75頁
朱季黃(家溍)先生與《文史知識》,《文史知識》2003年第12期,98~101頁
抗戰時期北大學生存在圖書館的書,《藏書家》第八輯(2003年12月),55~58頁
侍坐話“毛邊”,《文史知識》2003年第3期,96~98頁

序言

《風雅的詩鐘》序,《風雅的詩鐘》,王鶴齡著,台海出版社,2003年10月《佛教美術叢考》序,《佛教美術叢考》,金申著,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白化文白化文

書評

古籍研究的集成型必備資料——推介《古籍題跋叢刊》,《光明日報》2003年6月19日2版,《書評》專刊
《佛教大辭典》出版有感,《法音》2003年第6期37~38頁,《光明日報》2003年7月15日4版“理論周刊”整版載文五篇評此辭典,予文改題《文化建設的一件盛事》,有一些刪節。
讀書人的藏書記錄大觀——讀《影印〈玉函山房藏書簿錄〉》,《古籍新書報》第11期(總第167期),2003年7月28日出版,《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390期22~24頁
《中國版本文化叢書·佛經版本》述評,《法音》2003年第7期,39~41頁,《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03年4期,131~132頁,《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4期,125~127頁
中國民俗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推介《中國民俗研究史》,《書品》2003年5輯,46~47頁
寫在《敦煌遺書》出版之際,《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7月17日8版此是深潭照水犀——學習《皓首學術隨筆·吳小如卷》,《中華讀書報》2007年1月17日7版

隨筆

“孫行者”對以“胡適之”的始末及通信二則
追憶游國恩先生二三事,《中華讀書報》2006年11月14日7版

訪談

多留遺產少留遺憾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白化文談古籍保護,《深圳特區報》2006年6月29日,記者陸雲紅。
文章
漫談鼎/《文物》1976年第5期
略談李善注《文選》的尤刻本/程毅中 白化文,《文物》1976年第11期
關於青銅劍/《文物》1976年第11期
唐代的告身/白化文 倪平,《文物》1977年第11期
中學文言文教學的內容與安排要改革——從《開明文言讀本》談起/《語文教學通訊》1980年 第6期
“圯上進履”解說/《語文教學通訊》1980年第10期
日本類書簡述/白化文 李鼎霞,《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3期
什麼是變文/1982年《敦煌變文論文錄》、1984年英譯文載《哈佛亞洲學報》44卷2期。
時間·流水·心潮——一個傳統性的比喻手法/《邏輯與語言學習》1984年第4期
“高麗大藏經”簡述/《大學圖書館通訊》1985年第5期
介紹《大變動時代的建設者》一書/《圖書館學通訊》1986年第1期
對可補入《敦煌變文集》中的幾則錄文的討論/《敦煌學輯刊》1986年第1期
漢化了的佛寺/《新建築》1986年第3期
敦煌漢文遺書中雕版印刷資料綜述/《大學圖書館通訊》1987年第3期
敦煌寫本《眾經別錄》殘卷校釋/《敦煌學輯刊》1987年第1期
變文和榜題——京洪字62號等幾個卷子中“榜題”的錄文及相關問題的討論/《敦煌研究》1988年第1、3期
我國敦煌漢文文書目錄工作的回顧與前瞻(一)/《大學圖書館通訊》1988年第6期
我國敦煌漢文文書目錄工作的回顧與前瞻(二)/《大學圖書館學報》1989年第1期
我國敦煌漢文文書目錄工作的回顧與前瞻(三)/《大學圖書館學報》1989年第2期
周紹良先生的學術活動/《文獻》1989年第1期
《諸文要集》殘卷校錄/白化文 李鼎霞,《中國文化》1990年第1期
《首羅比丘見五百仙人並見月光童子經》校錄/《敦煌學》(台北)16期,1990年
《須達孥太子本生因緣》殘卷校錄並解說/《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文集》第288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年4月
從“一角仙人”到“月明和尚”/《中國文化》1992年第1期
龍女報恩故事的來龍去脈——《柳毅傳》與《朱蛇記》比較觀/《文學遺產》1992年第3期
本世紀關於摩尼教遺蹟遺物的第三次重大發現/《中國文化》1993年第1期
深柳堂與楊仁山居士墓塔——金陵刻經處巡禮記之一/《佛教文化》1993年第2期
七寶與八吉祥/《佛教文化》1994年第2期
叡山新月冷,台嶠古風清——讀《風藻餞言集》/《東南文化》1994年第2期
《新編金山志》評介/《佛教文化》1994年第4期
金針度人 後學津梁——評介《敦煌文學概論》/《文史知識》1994年第8期
漢化佛教僧人的拄杖、禪杖和錫杖/《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年第4期
《經律異相》及其主編釋寶唱/白化文 李鼎霞,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2卷, 575~596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
嵌字春聯/《北京政協》1995年第1期
周燕孫老師二三事/《文教資料》1995年第3期
木魚/《民主》1995年第2期
《中華對聯大典》序/《對聯:民間對聯故事》1995年第1期
新出版的優秀索引著作——《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補編》/《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第1期
三天竺——地是佛國土,人非俗交親/《北京政協》1995年第3期
清磬幾僧鄰/《民主》1995年第4期
話齋天/《民主》1995年第5期
漢化佛教七眾飲食/《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第2期
隨喜訪聯錄/白化文 李鼎霞,《對聯:民間對聯故事》1995年 第3-5期、1996年第2期
《英國圖書館藏敦煌漢文非佛教文獻殘卷目錄(S.6981—S.13624)》評介/《敦煌學輯刊》1995年第1期
漢化佛教的梵唄與唄器/《民主》1995年第8期
績學力作與不負故人——《清人詩集敘錄》的編著與出版/《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第3期
三生石上舊精魂——佛教與中國文學漫話之一/《民主》1995年第10期
聯話之祖——梁氏《楹聯叢話》系列著作總匯《楹聯叢話全編》簡介/《對聯.:民間對聯故事》1995年第5期
京味文化和北京的對聯/《北京政協》1996年第2期
《中華詩鐘集萃》序/《對聯:民間對聯故事》1996年第3期
探查《永樂大典》正本的倡議/《北京政協》1996年第6期
試釋如意/《中國文化》1996年第1期
中國佛學界域外佛教研究的最新成就──評楊曾文著《日本佛教史》/《佛教文化》1996年第4期
魯殿靈光在梵天壽量高 /《北京政協》1996年第8期
評聯窺豹/《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年第3期
寓提高於普及中的讀物——《中國古典韻文精選文庫》讀後/《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第10期
講“莊嚴”/《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年第4期
中國敦煌學目錄和目錄工作的創立與發展/《北京圖書館館刊》1996年第4期
對一次考試答卷的懺悔——回憶魏建功先生/《語文建設》1997年第2期;《文教資料》1998年第4期
驪珠串串話詩鐘/《民主》1997年第3期
隨喜訪聯錄(續)——杭州市南屏山淨慈寺聯/白化文 李鼎霞,《對聯:民間對聯故事》1997年第2期
詩鐘與對聯/《文教資料》1997年第2期
才學識並茂——談《宗喀巴評傳》的五大特徵/《民主》1997年第4期
有膽有識者的出版物——評《北京名匾》/《民主》1997年第8期
王重民先生的敦煌遺書研究工作/《北京圖書館館刊》1997年第3期
僧人姓“釋”/《文史知識》1998年第2期
比丘六物/《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年第1、2期
京劇富連成科班的東家──外館沈家/《中國京劇》1998年第2期
唐五代以後塵尾的演化——與拂塵基本上合二而一/《文史知識》1998年第4期
薰陶——從沙灘到未名湖/《文史知識》1998年第5期;《北京政協》1998年第5期
一首諷喻性的題畫詩——說黃庭堅《題伯時畫揩癢虎》/《紫禁城》1998年第2期
對佛教寺院藏書編目的建議/《北京圖書館館刊》1998年第3期;《法音》2000年第4期
話壽聯/《文史知識》1998年第10期;《金秋科苑》1999年第2期
室內裝飾聯/《文史知識》1998年第11期
更上一層樓——評介谷向陽主編的《中國對聯大典》/《對聯:民間對聯故事》1998年第5期
《中華對聯大典》讀後/《對聯:民間對聯故事》1999年第1期
新版《歷代題畫詩》述評/《民主》1998年第11期
中國古代版畫溯源/《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年第4期、1999年第1期
獅子與獅子吼——紀念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文史知識》1998年第12期
瓔珞、華鬘與數珠/《紫禁城》1999年第1期
從“東方維納斯”談起/《前線》1999年第3期;《文史知識》1999年第4期
中國的印刷術/《神州學人》1999年第6期
秋雨梧桐成絕唱 春風桃李有餘哀——回憶浦江清先生/《文教資料》1999年第4期
孔子及其弟子/《文史知識》1999年第9期
三生石上舊精魂──漢文學對通過佛教經典傳來的古代南亞次大陸文學素材的使用與揚棄/《文學遺產》1999年第5期
何謂“法輪”/《文史知識》1999年第10期
敦煌遺書中的類書簡述/《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第4期
佛教“名相”與“附佛外道”/《文史知識》2000年第2期
這一指影響了我的後半生/《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3期
敦煌學原材料與研究書刊的圖書館編目問題/《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第3期
資訊時代的藏經供養與內外典學習/《佛教文化》2001年第1期
讀《弢翁藏書年譜》後/《津圖學刊》2001年第2期
一封送遲的信件——為紀念周一良先生而作/《文史知識》2001年第12期
《聯話叢編》序/《民間對聯故事》2002年第1期
了一老師論“對偶”與“對仗”——為紀念王了一(王力)老師誕辰一百周年而作/《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當代中國內地佛寺楹聯窺斑/《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224~233頁,5000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我所了解的白寶山和陳調元/《江蘇文史研究》2003年第2期(6月20日出版),19~43頁,40000字
侍坐話“毛邊”/《文史知識》2003年第3期96~98頁,1500字
《佛教大辭典》出版有感/《法音》2003年第6期37~38頁;2003年7月15日《光明日報》4版“理論周刊”整版載文五篇評此辭典,改題《文化建設的一件盛事》,有刪節
《中國版本文化叢書·佛經版本》述評/《法音》2003年第7期39~41頁;《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03年4期131~132頁;《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4期125~127頁
讀《永樂大典考》/《〈永樂大典〉編纂600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3~29頁,4000字,中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7月
周紹良先生的敦煌學研究/《文史新瀾》(浙江古籍出版社建社二十周年紀念論文集)312~319頁,5000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
解放前中華書局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的兩大項目——《四部備要》和影印本《古今圖書集成》/《“中國傳統文化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6頁,7500字,中華書局,2003年7月
我所知的老北大出版組/《出版史料》2003年第3期58~61頁,5000字
王有三(重民)先生百年祭/《文史知識》2003年9期90~93頁,2500字
中國敦煌學目錄和目錄工作的創立與發展簡述(講演稿)/《敦煌與絲路文化講座(第一輯)》21~37頁,20000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9月
讀書人的藏書記錄大觀——讀《影印〈玉函山房藏書簿錄〉》/《古籍新書報》第11期(總第167期,2003年7月28日出版)之第1版及1、2版中縫;《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390期22~24頁
《風雅的詩鐘》序(駢體)/該書系王鶴齡著,台海出版社,2003年10月
古籍研究的集成型必備資料——推介《古籍題跋叢刊》/《光明日報》2003年6月19日2版《書評》專刊
《佛教美術叢考》序(駢體)/該書系金申著,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中國民俗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推介《中國民俗研究史》/《書品》2003年5輯46~47頁
讀《伯希和劫經錄》;《文津流觴》2003年11期12~14頁,3500字
想念陰少曾(法魯)先生/《文史知識》2003年第11期71~75頁,3500字
朱季黃(家溍)先生與《文史知識》/《文史知識》2003年第12期98~101頁,3000字
讀王有三(重民)先生的《中國善本書提要》/《王重民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51~56頁;《博覽群書》2003年第12期30~34頁,6500字
抗戰時期北大學生存在圖書館的書/《藏書家》第八輯,55~58頁,2000字,2003年12月
北大圖書館與馬廉/《出版史料》2004年第1期
話“蜂台”/《文獻》2004年第2期
北大圖書館與李盛鐸/《出版史料》2004年第2期
王有三先生《中國善本書提要》發微/《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曹元忠與雷延美/《出版史料》2004年第4期
再論敦煌學原材料與研究書刊的圖書館編目(提綱)/《文傳論叢》(2004第三屆漢文史資料庫研討會論文集),233~238頁,4000字,文信傳文史研究院(澳門),2004年
鏢行興衰的信史/《北京日報》2005年2月12日
阿英與周紹良的學術往來/《出版史料》2005年第1期
中國舊書業的回顧與前瞻/《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7期
從《古今圖書集成》影印新版說開來/《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1月19日
王力先生與《文史知識》評聯/《書摘》2006年第2期
《桃花源記》中的“規往”/《文史知識》2006年第3期
游承澤(國恩)先生《中國文學史講義》讀後/《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5期
中國俗文學研究的兩位先驅者——周紹良先生和關德棟先生/《文史知識》2006年第11期
追憶游國恩先生二三事/《中華讀書報》2006年11月8日
與褚斌傑學長相處的日子/《文史知識》2006年第12期
此是深潭照水犀/《中華讀書報》2007年1月17日
讀漆永祥著有關江藩三書/《中華讀書報》2007年2月28日
抗戰時期中日空軍作戰情況憶述/《鐘山風雨》2007年第2期
《中國文學史講義》讀慨/《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5月1日
山主與《觀音偈贊》/王清珍 白化文,《文獻》2007年第4期
普及佛法的大名家周叔迦先生/《文史知識》2007年第11期
鍥而不捨得真經——喜讀《日藏漢籍善本書錄》/《光明日報》2007年11月3日
漢文佛教圖書的分類編目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退士閒談:類書/《文史知識》2008年第2期
竹夫人與湯婆子/《中國文化》2008年第1期
紙鳶與風箏/《文史知識》2008年第4期
中國硬筆書法史的開創性著作——讀李正宇《敦煌古代硬筆書法》/《敦煌研究》2008年第3期
筆床茶灶 雨笠煙蓑/《中國文化》2008年第2期
長輩對晚輩的一種客氣稱呼/《文史知識》2008年第12期
退士閒談:屈原和賈誼/《文史知識》2009年第8期
深切悼念任又之(繼愈)先生/《文史知識》2009年第9期
“推潭仆遠”和“知唐桑艾”/《文史知識》2009年第11期
閒話核桃/《致富天地》2010年第1期
“舒學”是誰/《博覽群書》2010年第3期
周太初(一良)先生購買《北洋畫報》/《山東圖書館學刊》2010年第2期
從比較文化史的角度看“諸天”的變化(上)/《中國藝術報》2011年2月11日
中國紙文化中特有的“敬惜字紙”之現象/《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年第3期

獲獎記錄

《佛教圖書分類法》 獲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富連成三十年史》 獲北京市新聞出版局2000年度優秀圖書三等獎。
《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 2000年 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改革開放三十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提名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