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震構造
- 外文名:seismogenic structure
- 常用於:震源斷層
- 類型:走滑斷層、正斷層、逆斷層等
發震構造)是指發生地震的地質構造,。可以是發生粘滑錯動產生地震的先存活動斷層,也可以是岩石承受的應力,應變超過其強度極限發生破裂產生地震的新生斷層。按照發震...
發震構造體系(earthquake triggering tectonic systems,earthquake generating tectonic systems)又稱孕震構造體系(earthquake pregnant tectonic systems),是孕育並產生地震...
控震構造體系(tectonic systems controlling earthquakes)是指控制地震發生或決定地震分區和影響地震展布的構造體系。...
與 地震的蘊育和發生有關的地質構造、大地構造以及變形的總稱。根據與地震的關係不同,可分為蘊震構造、發震構造和地震形變三大類。 前兩類是地震構造的重要類型...
構造地震亦稱“斷層地震”。地震的一種,由地殼(或岩石圈,少數發生在地殼以下的...(3)雙震型地震:一個地震活動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發生時間接近、地點...
蘊震構造(seismic structure)泛指能夠使岩石圈介質內應變能得以蓄積、發展,直至在其某一部位發生地震的構造。可以是一條蓄積應變能的斷層,也可以是一個簡單的或...
在《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中對“抗震措施”與“抗震構造措施”有不同的定義。抗震措施(規範2.1.10條):除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以外的抗震設計...
斷裂構造控震(earthquake control by fracture)是指斷裂對地震的控制作用。...... 斷裂構造控震(earthquake control by fracture)是指斷裂對地震的控制作用。...
地震構造學(seismotectonics)是著重利用地質和地球物理等資料(包括地震折射、地震反射、地球重力、地球磁力、大地熱流密度等)分析歷史記載和儀器記錄到的地震活動性,...
1987.08 《構造物理學概論》 馬瑾著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8.12 《滇西北發震構造條件及其與鮮水河斷裂帶的對比》 馬瑾 1990.07 《第二屆構造物理學術討論會文...
地震與構造活動性有密切關係,一般構造變動發生的時期越新,構造活動性越強,則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構造活動性小,則地震可能性不變但是強度小點構造活動性研究是...
構造帶由哈曼於1926年提出,以此代替造山帶。指受到各種構造作用影響的地殼的綜合體。就整體而言,它不僅包括經地殼運動形成於地表的巨大山系,也包括位於深處的拗陷...
剛性結構是在建築物或構造物上設定的一種耐震結構。相對柔性結構而言。其柱和梁的結構牢固,並設計有高強度的耐震壁,能增強建築物的整體剛性,承受強大地震力的衝擊...
在一定的地方和一定時間內連續發生的一系列具有共同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稱為地震序列。主震震級很突出,釋放的地震波能量占全序列總能量的90%以上,或最大震級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