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活動性

地震與構造活動性有密切關係,一般構造變動發生的時期越新,構造活動性越強,則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構造活動性小,則地震可能性不變但是強度小點構造活動性研究是工程地質學地震地質學的基礎性工作,對於工程地基穩定性評價和地震區劃等具有重要意義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造活動性
  • 相關對象地震
  • 定義:挽近地質時期內構造活動的程度
  • 活動位置:中國北方半乾旱區
定義,中國現狀,

定義

即指某一地區或某一地帶在挽近地質時期內構造活動的程度。

中國現狀

中國北方半乾旱區的構造活動性是非常明顯的。在這一地區發現了許多第四紀晚期的活動構造,例如,正斷層逆斷層走滑斷層褶皺拗陷隆起、古地震構造、火山構造、構造地貌等。在構造地塊中部,垂直運動的最大幅度大約是88-132m,其平均運動速率約0.44-0.66mm/a;而在地塊周邊的活動構造帶,則最大垂直運動幅度為210-343m,平均運動速率為1.05-1.77mm/a。構造運動的強度和速率是不斷增大的。主壓應力表現為NE-SW和近EW方向。自200kaBP以來,構造活動可以劃分為6個階段,其年齡分別為200、100-70、50-30、10-7、0.7和0.3kaBP。其中100-70kaBP和50-30kaBP的兩次運動是第四紀晚期最強烈的兩次運動。中國北方半乾旱區的構造演化是與青藏高原的階段性隆升密切相關的。構造活化是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區形成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