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發耳,原名龜集,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歷史悠久。許多年前,因
北盤江邊常有成群的烏龜聚集在一起而得名。
清王朝康熙三年三月,
吳三桂率三萬大軍從龜集一路燒搶殺打入水城,安興義和大批水城彝民被困在山中。因沒有鍋做飯菜,便取來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油烤烙土豆及其他葷素野菜等食物充飢。不料這竟成了一道美味沿襲下來,形成了如今的“水城烙鍋”。
龜集物產豐富,自古吸引著各地客商往返。但當地氣候炎熱,蚊蟲多,瘧疾流行,外來的人容易患病。因此,人稱“龜集三個屯,十人來了九人困,來時騎大馬,去時拄拐棍”。而外來的客商卻很奇怪當地的布依族人們為什麼不怕蚊蟲叮咬,不患瘧疾,且身體健壯。經仔細調查方知,原來是因為當地的布依族常吃精肉鮓,於是便也同布依族朋友一道大吃精肉鮓,果然便不再生病了。離開時再無人拄拐杖了,一時間精肉鮓名聲大噪,外來人紛紛將其帶回家鄉給親人品嘗,“布依族精肉鮓”便流傳開阿雅剃市了。
1948年,柴愛國帶游擊隊與國民黨土匪戰於妥倮大洞,涉及到馬龍、拖坡、灣子一帶。
1950年6月,水城縣解放,建立應忠鄉,陸光華任政委。
1954年5月成立應忠區公所(
水城縣第七區),下轄發耳、梓椅、丫口、馬龍、都格、龍井、妥倮、安居、雞場、灣子、營街11個公社。
1984年7月更名為發耳區公所。
1992年,建、並、撤後,建立
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轄原發耳、梓椅、灣子、營街4個公社及丫口公社河壩、楊家屯、白岩腳村。
2012年11月5日,貴州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設定發耳鎮,鎮政府駐大寨村。
區劃人口
發耳鎮轄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162個村民組,12486戶48579人。鄉內主要居住有漢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51%,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民族鄉。
自然地理
發耳鎮地勢四周高,中間低,東接楊梅和玉舍,西連雞場,南抵新街,北鄰都格,距市中心區挨戶辨勸76公里。
北盤江自北向南成為發耳鎮、
雞場鎮分界線。平均海拔1200米,平均溫度18.5℃,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氣候溫熱,雨量偏低,乾濕季節明顯,屬典型亞熱帶河谷氣候,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全鄉總面積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210畝,其中水田9810畝,旱地11400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粘土等。其中以煤儲量最大,已探明儲量為19.4億噸。年產360萬噸的發耳煤業集團和240萬千瓦的
發耳電廠已正式投產。
交通
經濟發展
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生薑、甘蔗、花生、水果、早熟蔬菜、反季節蔬菜為主,養殖以牛、羊、豬、雞為主。
不論從區位優勢、交通優勢還是資源優勢看,發耳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水城縣承東啟西的中軸點,是承接
盤縣乃至雲南(曲靖、昆明)經濟輻射的橋頭堡,省道202線、水柏鐵路和水盤高速公路是通向長三角捷徑,是“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最佳途徑。小城鎮人口規劃為3萬人,規劃面積為5.7平方公里。為工業園區、安置商貿區、行政辦公區和商住區,四個功能區相互獨立,相互聯繫,已初具規模。2010年,全鄉總產值完成31.6億元,鄉財政總收入達1.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60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49元,各種商業、飲笑禁促食業、服務業已發展到店廈900餘家,各種運輸業發展到1000餘家。
旅遊資源
北盤江營盤大峽谷景區是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區之一。位於中國涼都——六盤水水城縣南部80公里的營盤鄉境內,屬珠江水繫上游。以系列喀斯特及丹霞地貌大峽谷景觀著稱。峽谷內峰林怒拔,崇山峻岭依岸對列,河谷深切,相對高差在300—700米。有大小支流10餘條,水勢變化無常,時急時緩,江水或靜靜流淌,或跌落咆哮。兩岸峽谷形態多樣,喀斯特及丹霞景觀均很豐獄體充富,多奇峰異石,生態自然純樸完整,山上雲騰霧繞。各種類型的瀑布群頗為壯觀。溶洞景觀眾多,著名的燕子洞、大硝洞等分布沿江兩岸。南岸高山上的
光葉珙桐、
西康玉蘭、紅豆杉等珍稀動植物數十種沿其流域生長,少數民族村寨寶石般地鑲嵌於北盤江兩岸的崇山峻岭之中,獨特而濃郁的民族風情、歷史凝芝兵文化等眾多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珠灑詢端聯璧合,相映生輝。北盤江營盤大峽谷上飛架著宏偉壯觀的高家渡公路大橋、發耳渡口公路大橋、水普公路大橋、北盤江鐵路大橋等,其中,北盤江鐵路大橋居多個世界第一;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家渡鐵索橋等歷史文物,更增添了峽谷的文化意義。
都格鄉岔河峽谷位於六盤水市中心區40公里的水城縣都格鄉、坪寨鄉境內,該河流為貴州、雲南的界河,河道總長度22.5公里,峽谷長10多公里,寬40——60米,高300——400米。水質清澈、水量豐富,兩岸植物生長繁茂,時有獼猴攀沿跳躍於峭壁樹梢之間,從距坪寨鄉政府9公里處的鐵索橋至箐馬河約6——8公里的河段,可開展峽谷漂流及觀光。
3、屯地風光
馬龍屯,海拔1500多米,位於水城發耳鎮馬龍屯頂部,四周都為陡峭的斷崖絕壁。乘車抵達頂部,但見屯頂地勢平緩、台地寬、山勢渾厚,村莊、田園、竹林、農舍構成一派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象。馬龍屯頂部半地實際是夷平面(或山間盆地)的部分殘留,它是原來曾經發育的準平原或山問盆地經歷地殼抬升,河流強烈下切,使大部分平原面破壞殆盡,僅有部分殘留形成的。
風味小吃
發耳小吃很多,這裡雖然平均氣溫很高,但當地人還是喜歡吃辣的菜。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布依族的精肉鮓辣椒醬了,當地人在殺年豬時都會醃製幾罈子,四季食用。遺憾的是只有鳳毛麟角的幾家布依族人家做的才有那種最奇特的香味!其次就是“發耳豆花飯”,凡驅車經過這裡的人,每次都免不了要吃上一大碗才會心滿意足地離開。其它特色小吃還有米豆腐和烙鍋洋芋了,鮮紅誘人的辣椒油,讓人胃口大開,研磨好的辣椒麵,點綴在烙鍋洋芋上,噴香誘人。另外,湯鍋、牛肉粉、烙鍋、羊肉粉、涼粉也是當地比較特別的小吃,是到發耳旅遊不可錯過的美味。
發耳特產
1、精肉鮓:《精肉鮓》產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發耳鎮,在2007年涼都消夏文化節——首屆中國黔菜美食節上代表水城縣參展。精肉鮓是本地布依族獨有的
民族傳統特色菜餚,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這裡的布依族農家,冬臘月殺年豬,家家戶戶都要精心製作“精肉鮓”,裝入土壇醃製入味3個月,四季食用。還贈給涼山、城裡的親友分享,精肉鮓就是當地一種極具少數名族特色的辣椒醬。精肉鮓是發耳布依族人民選用優質的精瘦肉及當地特色辣椒、酒麴等原料精心醃製發酵而成,色香味俱佳,獨樹一幟。主要原因是這裡地處北盤江低熱河谷地帶,自然形成一個小氣候,與同緯度、同海拔地區的氣候有著顯著的差別,為精肉鮓的發酵工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布依族醃製的精肉鮓,爽口開胃、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長期食用能抗瘧疾、健胃消食、發汗解表、增溫驅寒、預防感冒。精肉鮓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香味濃,一個寨子裡只要有一戶人家食用,全寨子都能聞到香味。
2、豆食顆:豆食顆是發耳釀造調味食品之一,口味鮮美馨香,它是一種主要為細菌作用的發酵食品可以直接佐餐,或作調料供烹調、蘸食之用。豆食顆以大豆為原料,煮熟後與發霉的豆腐塊和洗淨的生薑一起裝入土容器中,三個月後便可食用。
3、糯食:糯食主要以糯米為主要原料,經過加工與白糖、芝麻、花生、火草等佐料加工而成,是發耳當地過年必不可少的美食。
旅遊資源
北盤江營盤大峽谷景區是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區之一。位於中國涼都——六盤水水城縣南部80公里的營盤鄉境內,屬珠江水繫上游。以系列喀斯特及丹霞地貌大峽谷景觀著稱。峽谷內峰林怒拔,崇山峻岭依岸對列,河谷深切,相對高差在300—700米。有大小支流10餘條,水勢變化無常,時急時緩,江水或靜靜流淌,或跌落咆哮。兩岸峽谷形態多樣,喀斯特及丹霞景觀均很豐富,多奇峰異石,生態自然純樸完整,山上雲騰霧繞。各種類型的瀑布群頗為壯觀。溶洞景觀眾多,著名的燕子洞、大硝洞等分布沿江兩岸。南岸高山上的
光葉珙桐、
西康玉蘭、紅豆杉等珍稀動植物數十種沿其流域生長,少數民族村寨寶石般地鑲嵌於北盤江兩岸的崇山峻岭之中,獨特而濃郁的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等眾多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珠聯璧合,相映生輝。北盤江營盤大峽谷上飛架著宏偉壯觀的高家渡公路大橋、發耳渡口公路大橋、水普公路大橋、北盤江鐵路大橋等,其中,北盤江鐵路大橋居多個世界第一;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家渡鐵索橋等歷史文物,更增添了峽谷的文化意義。
都格鄉岔河峽谷位於六盤水市中心區40公里的水城縣都格鄉、坪寨鄉境內,該河流為貴州、雲南的界河,河道總長度22.5公里,峽谷長10多公里,寬40——60米,高300——400米。水質清澈、水量豐富,兩岸植物生長繁茂,時有獼猴攀沿跳躍於峭壁樹梢之間,從距坪寨鄉政府9公里處的鐵索橋至箐馬河約6——8公里的河段,可開展峽谷漂流及觀光。
3、屯地風光
馬龍屯,海拔1500多米,位於水城發耳鎮馬龍屯頂部,四周都為陡峭的斷崖絕壁。乘車抵達頂部,但見屯頂地勢平緩、台地寬、山勢渾厚,村莊、田園、竹林、農舍構成一派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象。馬龍屯頂部半地實際是夷平面(或山間盆地)的部分殘留,它是原來曾經發育的準平原或山問盆地經歷地殼抬升,河流強烈下切,使大部分平原面破壞殆盡,僅有部分殘留形成的。
風味小吃
發耳小吃很多,這裡雖然平均氣溫很高,但當地人還是喜歡吃辣的菜。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布依族的精肉鮓辣椒醬了,當地人在殺年豬時都會醃製幾罈子,四季食用。遺憾的是只有鳳毛麟角的幾家布依族人家做的才有那種最奇特的香味!其次就是“發耳豆花飯”,凡驅車經過這裡的人,每次都免不了要吃上一大碗才會心滿意足地離開。其它特色小吃還有米豆腐和烙鍋洋芋了,鮮紅誘人的辣椒油,讓人胃口大開,研磨好的辣椒麵,點綴在烙鍋洋芋上,噴香誘人。另外,湯鍋、牛肉粉、烙鍋、羊肉粉、涼粉也是當地比較特別的小吃,是到發耳旅遊不可錯過的美味。
發耳特產
1、精肉鮓:《精肉鮓》產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發耳鎮,在2007年涼都消夏文化節——首屆中國黔菜美食節上代表水城縣參展。精肉鮓是本地布依族獨有的
民族傳統特色菜餚,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這裡的布依族農家,冬臘月殺年豬,家家戶戶都要精心製作“精肉鮓”,裝入土壇醃製入味3個月,四季食用。還贈給涼山、城裡的親友分享,精肉鮓就是當地一種極具少數名族特色的辣椒醬。精肉鮓是發耳布依族人民選用優質的精瘦肉及當地特色辣椒、酒麴等原料精心醃製發酵而成,色香味俱佳,獨樹一幟。主要原因是這裡地處北盤江低熱河谷地帶,自然形成一個小氣候,與同緯度、同海拔地區的氣候有著顯著的差別,為精肉鮓的發酵工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布依族醃製的精肉鮓,爽口開胃、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長期食用能抗瘧疾、健胃消食、發汗解表、增溫驅寒、預防感冒。精肉鮓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香味濃,一個寨子裡只要有一戶人家食用,全寨子都能聞到香味。
2、豆食顆:豆食顆是發耳釀造調味食品之一,口味鮮美馨香,它是一種主要為細菌作用的發酵食品可以直接佐餐,或作調料供烹調、蘸食之用。豆食顆以大豆為原料,煮熟後與發霉的豆腐塊和洗淨的生薑一起裝入土容器中,三個月後便可食用。
3、糯食:糯食主要以糯米為主要原料,經過加工與白糖、芝麻、花生、火草等佐料加工而成,是發耳當地過年必不可少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