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

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

舊民族鄉名,詳見發耳鎮。是貴州省水城縣的一個鄉級行政單位,發耳鄉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呈鍋底形,山脈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接楊梅、玉舍,北鄰都格,南接新街,北抵雞場,距市中心7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104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歷史沿革,礦產資源,人口狀況,教育情況,社會經濟,內設機構,發展目標,

基本介紹

發耳鄉是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所轄的一個民族鄉,全鄉地勢四周高,中間低,東接楊梅鄉玉舍鄉,西連雞場布依苗族彝族鄉,南抵新街彝族苗族布依族鄉,北鄰都格布依族苗族彝族鄉,距市中心區76公里。

歷史沿革

發耳,原名龜集,因北盤江邊常有成群的烏龜聚集在一起而得名。國民黨統治時期,劉應忠任鄉長後而更名為應忠鄉。龜集物產豐富,自古吸引著各地客商往返。但當地氣候炎熱,蚊蟲多,瘧疾流行,外來的人容易患病。因此,人稱“龜集三個屯,十人來了九人困,來時騎大馬,去時拄拐棍”。而外來的客商卻很奇怪當地的布依族人們為什麼不怕蚊蟲叮咬,不患瘧疾,且身體健壯。經仔細調查方知,原來是因為當地的布依族常吃精肉鮓,於是便也同布依族朋友一道大吃精肉鮓,果然便不再生病了。離開時再無人拄拐杖了,一時間精肉鮓名聲大噪,外來人紛紛將其帶回家鄉給親人品嘗,“布依族精肉鮓”便流傳開了。
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
1984年7月更名為發耳區公所。
1992年,建、並、撤後,建立了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
2012年11月5日,貴州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設定發耳鎮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粘土。其中以煤儲量最大,截至2008年5月,探明19億餘噸。主要分布在灣子沿北盤江邊,煤質較好,煤的灰粉一般在14%,粘吸指數為50,發熱量6500卡。

人口狀況

截至2008年5月,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下轄15個行政村,即:發耳、大寨、馬口、營昌、河壩、木角寨、江西、店子、新聯、新光、新龍、民主、躍進、梓椅、先進,174個村民組,常住戶10658戶,常住人口36428人,其中城鎮非農業人口766人,流進人口4000餘人。鄉內主要居住民族有漢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45%,是個多民族雜居的鄉鎮。

教育情況

截至2008年5月數據統計,發耳布依族苗族彝族鄉有初級中學2所(其中民辦學校1所),有在校學生2073人;國小校點10所(其中完小8所,教學點2所),有在校學生5368人。全鄉有國小教職工198人(其中任職教師189人,行政人員1人,代課教師8人),有國中教職工113人(民辦學校23人),其中專任教師99人。
國小校舍建築總面積15568平方米,人均校舍面積2.9平方米,校園設施達標的學校9所,達標率為90%。人均圖書12.2冊,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課桌凳,校校有廁所、旗桿、圍牆。有教師用的必備資料,教學儀器按二類配備的學校1所,其餘學校按三類配。國中校舍建築面積7702平方米,人均校舍面積3.72平方米,人均圖書12.45冊,普通教室、專用教室、行政用房、廁所、課桌凳、黑板講台、教學儀器達標率均為100%。
國小在校生5368人,適齡兒童4950人,適齡兒童已入學4898人,入學率達99.45%。國中在校生2073人,入學率達111.82%。

社會經濟

近年來,發耳鄉堅持“農業富鄉、工業強鄉、科教興鄉”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三基(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教育建設、基層組織建設)一調(產業結構調整)一轉(轉變民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於“六抓六促”(抓設施建設,促經濟發展;抓扶貧攻堅,促農民致富;抓農村教育,促素質提高;抓龍頭企業,促結構調整;抓工業發展,促財政增收;抓統籌發展,促社會進步),逐步建成“四個中心”(水城縣南部交通樞紐中心、工業組團中心、農產品交易中心、經濟文化中心)的發展思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依託煤、電二大支柱產業,顯著提升了全鄉的經濟總量和經濟綜合實力,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10年,全鄉總產值完成316690萬元,同比增長56.4%,其中農業完成10345萬元,同比增長4.8%;工業完成285640萬元,同比增長48.3%;第三產業完成20705萬元,同比增長15%;完成財政總收入17283.61萬元,為全年任務26580萬元的65%(由於在2010市將電廠歷年稅收抵扣1.5億元,實際完成數為3.3億元)。其中地稅完成3936萬元,國稅完成13263萬元,財政自身收入完成84萬元。固定資產投入完成7.4億元;發耳電廠完成發電94.5億度;煤炭產量完成132萬噸;糧食總產量10369噸,減產231噸,同比減少2%,人均占有糧312公斤,比上年減少6公斤;人均純收入達3600元,比上年增加486元。

內設機構

黨政辦負責文秘、檔案、信訪、計畫統計、機要、保密、工青婦等工作
社會事務辦負責民政優撫、救災救濟、民族宗教、殯葬改革、老齡、殘聯等工作
計生辦負責本鄉人口和計畫生育的綜合管理、監督檢查、宣傳教育、獎勵扶助等工作
經發辦負責農業、林業、水利、中小企業、第三產業等的協調和服務工作
綜治辦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民調解等工作。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農業技術推廣、扶貧、農機、鄉鎮企業、畜牧獸醫、防災減災、農產品質量檢測等工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負責人力資源開發及培訓、社會救助、勞動保障、合作醫療等工作
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負責廣播電視、體育、農村經濟信息、黨員幹部和中國小遠程教育等工作
計生服務站負責優生優育和生殖保健技術服務及諮詢等工作
水利站負責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等工作
林業站負責森林資源監測和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火等工作
財政所負責本級財政預決算及執行,基本統計資料等
環境保護站負責本區域環境保護及建設工作

發展目標

在今後的工作中,發耳鄉將緊緊抓住新階段全省“工業強省”戰略、城鎮化帶動戰略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機遇,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突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以“提速、增效、擴量”為總目標,重點實施工業強鄉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加速服務業發展。力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十二五”實現鄉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15年實現90億元以上,力爭翻一番突破100億元,其中,一產達到1.52億元,年均增長8%;二產達到83.74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三產達4.74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5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財政總收入達到3.45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