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痧病
- 其他名稱:發痧。也稱臭毒、青筋、瘴氣
- 發病部位:皮膚
- 主要症狀: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
- 主要病因:濕熱穢濁鬱積肌表,經絡不通
- 傳染性:有傳染性
- 古稱:中暍
- 書籍:《張氏醫通》
- 發病時間:夏秋之間
痧病,俗稱發痧。也稱臭毒、青筋、瘴氣,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
發痧藤,細枝多,有微毛。莖外皮棕褐色。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鈍圓,通常全緣,上面有微毛;葉柄短,約5毫米,有微毛。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外面的...
小兒發痧編輯 鎖定 病證名。見《壽世保元》。症見似寒非寒,似熱非熱,四肢懈怠,飲食不思,容顏慘楚。由寒邪外襲,氣血內郁所致。如腹痛而手足冷者為陰痧,...
因此時在皮膚上可刮出紫紅色血斑(小出血點),故稱為發痧。除感冒和中暑外,刮痧。療法的適應症還有頭昏腦漲、神經衰弱、各種痛證、暈車暈船及水土不服等症。...
救急痧藥水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用於主治中暑發痧,頭目眩暈,壯熱畏寒,胸悶腹痛,上吐下瀉,紅白痢疾,暈車暈船,水土不服,瘡疼蟲咬,蟲牙作痛。...
補痧美 年份 butv sa hmei 別名 細脈斑鳩菊、發痧藤 來源 菊科植物毒根斑鳩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全株。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或藤本,長3~12米。...
【用法用量】發痧時聞搐取嚏。 【摘錄】《醫方易簡》卷四白痧藥白痧藥--《良方合壁》 編輯 【處方】白鬍椒1兩,北細辛2錢,檀香木3錢,牙皂1錢,焰消3錢...
中指和食指彎曲如鉤狀,蘸水或蘸唾液後,夾起脖子側皮膚向前擰扯,然後急速放開還原,依上述手法連續重複往返數次,以所扯皮膚發紅或者發紫發黑(發痧的嚴重程度表現)但...
卒中寒濕盛夏頻,腹中絞痛脈不沉;兼緊兼遲甚則伏,欲吐欲利腿轉筋;四肢欲厥發痧症,急驅陰濁早回春;內夾移濁成眩冒,救中椒朴姜榔陳。...
馬蹄草,中藥材名。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薄葉驢蹄草的全草或根。功能主治為:治發痧,跌傷,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