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甌江至括蒼道中》是施閏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發甌江至括蒼道中
- 作者:施閏章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發甌江至括蒼道中》是施閏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發甌江至括蒼道中》是施閏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坐待潮來送客還,暮雲疏雨動離顏。諸村戶散漁舟斷,故壘兵稀戍火閒。波涌半江飛白鷺,霜紅萬樹失青山。括蒼此去疑天上,谷轉猿啼何處灣。2作者簡介施閏章(1618-1683...
說起麗水的古道,括蒼古道肯定最為眾人所知。相比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的括蒼,栝甌古道就顯得“低調”很多。栝甌古道沿甌江而築,是一條麗水經青田到溫州的古道,全長逾百公里。人文歷史 在清順治年間,栝甌古道同“西交三衢”的通濟古道連成一線,合稱為永嘉官路。雖然為官路,但是由於麗水到溫州有一條寬闊的...
括蒼古道,又名栝蒼古道,始建於唐末宋初,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縉雲縣境內,總長度23737米(蓮都段17454米、縉雲段6283米)。2023年12月27日被浙江省林業局等部門認定為浙江省一級古道。括蒼古道北接仙縉古道,是連線溫(州)處(州)兩地的主要通道,甌江流域通往京城的要道。從縉雲縣東渡鎮樊莊開始,...
桃花嶺,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的括蒼古道之上。處州府治年代,該地原名馮公嶺,傳說為隋唐時代的善士馮大杲所開鑿,後因嶺上一戶人家的女兒為孝順母親而栽了一棵桃樹,禪仙相助後,桃樹漫山,桃花遍野,故而改名桃花嶺。當地有民諺云:“桃花雲里開,隘頭半天高。”可見地勢之險峻,景色之秀麗。宋時,桃花嶺曾...
在括蒼、雁盪山脈間,千回萬轉,自北而南,流經永嘉中心腹地,直注甌江,是甌江第二大支流,幹流總長140公里,流域面積約2490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1030米,平均坡降7.4‰,上、中游平均河寬50米,下游平均河寬達375米,平均年徑流量28.5億立方米。楠溪江的主要支流有岩坦溪、張溪、鶴盛溪、小楠溪、花坦溪、...
括蒼山,地處浙東中南部,為靈江水系與甌江水系分水嶺。其脈由浙南洞宮山向東北延伸而來,自仙居縣西南端劫賊岩崗逶迤入境,沿西南市界蜿蜒向東折北,在臨海市與仙居縣交界處蟠結成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6米,為浙東第一高峰,位於臨海市括蒼鎮,被稱為“泰山之佐”。括蒼山系帶狀中山,共有千米以上峰巒150多座...
楠溪江,古名甌水,浙江省東海獨流入海河流甌江的第二大支流。發源於永嘉縣、仙居縣交接的黃里坑。在括蒼山、雁盪山脈間,千回萬轉,自北而南,流經永嘉中心腹地,直注甌江,幹流總長140公里(一說141公里、139.8公里),流域面積約2490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1030米,平均坡降7.4‰,上、中游平均河寬50米,...
漫話甌江 滄海桑田說甌江/154 又泛小舟到括蒼/166 甌江戲曲八百年/175 山珍海味品甌韻/181 能使江山似永嘉/190 甌越尋舊俗/207 風雅甌江/217 綠谷文化/229 後記 該書前言 甌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江。古名慎江,全長384公里,流域內居住人口469萬。甌江是麗水的母親河,她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甌江兒女,孕育了光輝...
青田縣:宋代屬兩浙路處州(治所在今麗水),地處甌江單游,出石雕,境內有石門洞風景區。令朱君:指當時青田縣的知縣,從下文可知他是作者丈人之舅。石門:石門洞,在青田縣西北三十五公里括蒼山中。甥:指甥女。婿:丈夫,夫婿。直:特,但,只不過。疾憂:疾苦憂患。燕閒:安寧,安閒。暴(pù):即曝,...
幾年中,她走遍了甌江南北,括蒼東西,出色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被譽為“常勝的女交通”。1948年1月上旬,潘香風不幸被捕,在關押中,她對同時被捕的父親和其他同志說:“審問的時候,你們可以把事情推到我身上。死,我不怕,只要大家能早日獲得解放就好了。”11日,潘香風被押至永嘉縣碧連區署,綁在老虎凳上,...
雄溪本為溪名,村以溪名為村名。地處括蒼山脈之間,北緯28°08′,東經120°17′。雄溪流至此注入甌江。村四周群山環抱,一溪穿村,面臨甌江,堪稱山水家園。全村在冊人口693人。文化淵源 雄溪村文化淵源十分深厚。始祖陳希旦系山水詩人,因仰慕謝靈運而情鐘石門洞而遷居雄溪。其詩作皆與雄溪、石門洞、山水、...
大若岩位於楠溪江上游;楠溪江是甌江下游的最大支流,它鑑定會蜓於浙江永嘉縣境地內,其源出於括蒼山,上源分大、小楠兩支,在九丈地方匯合後總稱楠溪江,注入甌江。小楠溪江畔的大若岩風景區,方圓25公里,總面積85平方公里,有170處勝地。地理環境 大若岩最大的石洞名陶公洞,梁代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陷居於此。洞...
溫州地區稱甌,括蒼山山脈民族。春秋屬越。越滅屬楚。楚亡屬秦。秦亡,先後建閩越國、東甌國,屬漢。東甌國4萬人遷江淮。閩越國分族建東越國。東越亡。閩越國與東越國大部分居民遷淮河。 留居甌地者繁衍,以東甌鄉屬回浦縣,揚州會稽郡,東甌鄉包括今麗水、溫州、台州。治在黃岩。 人口增加,鄉發展為永寧縣...
萬地廣場西門(起點)→花園路→麗青路→紫金路→城北街→S222省道→白橋村(折返)→S222省道→桃碧線→石牛路→石牛大橋→四都綠道→大白岩綠道→小白岩綠道→甌江綠道(南岸)→大溪南路→小水門大橋→括蒼路→大猷街→南明湖綠道→岩生園→大猷街--好溪路→麗水市水上運動中心(終點) 半程馬拉松 萬...
《北宋太平寰宇記》:“青田縣本松陽、括蒼二邑之地,景雲中析置,因青(田)山以為名。”清乾隆、光緒《青田縣誌》唐武德年間:青田山有竹,青一名青芝。元朝《半坑基祖璣公傳》璣公居村數載,每日起早摸黑,上山披荊斬棘造田開地,廣栽竹木,種植成材。毛竹生長茂盛,取其竹篾做家具。又命閣族兒童學習造...
據史料記載,溯唐武宗時,侍御史羊鶚生次子羊忻{忱}任台州樂安縣令,第三子羊愔曾任嘉州夾江縣尉(今四川夾江縣)因遭楊弁之亂棄官入括蒼山附近縉雲縣東部皿川隱居。《皿川羊氏宗譜》中記曰“吾鄉羊氏為縉著姓,溯唐武宗時有任嘉州夾江尉諱愔公遭亂棄官,來游是都,遂於皿川卜宅。”《續仙傳》記載:“...
西應村,地處浙東南,縉雲的東首,三溪的西頭,括蒼山脈之中緣,金臨公路之中點,東至臨海,西至金華各100公里,南至麗水70公里,也是甌江、靈江的發源地之一。屬山區半山區中的小盆地,村莊高度海拔450餘米,高山(猛風尖)海拔880餘米,季風亞熱帶氣候土地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農作物生長期長,糧食蔬果質量...
耕地占總面積的6.16%,分布在沿溪和山谷地帶。全鄉處於括蒼山余脈之中,有金山尖、擂鼓尖、老鷹岩、雙雞治等諸山。簡介 舒橋鄉位於青田縣城西北。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8587人(2017年)。轄舒橋、章岙、交垟、羅西、古竹、古竹岙、高茂、根山、箬鳥、沙坑、西武頭、阮坑、葉村、葉店、夫人山、陳山大弄...
樂成鎮是樂清市政府所在地,樂清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樂成鎮位於市境中部偏南,地處北緯28°07′,東經120°57′,東臨富饒的樂清灣,南接柳市鎮、象陽鎮和翁垟鎮,西傍白石鎮和城北鄉,北依括蒼山脈,104國道過境,東北是天成鄉和浦岐鎮,是中共樂清市委、樂清市人民政府駐地。樂成鎮歷史悠久,山水...
破爿山,位於永嘉縣甌北河三村與橋下鎮浦石村交界處,海拔高度205米,與處州青田縣石帆山相距100公里,兩山高度和寬度相當,遙遙相對。北宋時,楠溪俞道安回響方臘起義,在此設立山寨。歷史沿革 《光緒永嘉縣誌》記載:“荊溪山,在城北六十里,荊溪出焉。宋時,俞道安寇溫州,由此入括蒼。其旁曰梅岙山,宋建炎後...
在浙江省南部、甌江中游。隋置括蒼縣,唐改麗水縣。”麗水縣一說為唐武德四年(621)置,故治在今麗水市蓮都區境內,屬括州。麗水市政府網《麗水市歷史沿革》亦載:“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建處州,592年改為括州,607年改為永嘉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復改為括州,779年改為處州。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
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處州路總管翰勒好古、萬戶石抹良輔委麗水縣尹韓國寶,見處州府城牆防禦敵人的能力很差,於是在原來舊址的基礎上進行了修築,並設城門六處:北有望京門(亦稱麗陽門)、東稱岩泉門(俗稱虎嘯門)、東南稱行春門(亦稱廈河門)、南稱南明門(俗稱大水門),西南稱括蒼門(俗稱小水門...
張遜業(1525~1560),字有功,號甌江,浙江永嘉人,明朝內閣首輔張孚敬之子,官至太僕寺寺丞。 相關星圖 查看更多 明朝主要內閣成員 共140個詞條33.2萬閱讀 丘瑜...李建泰(?-1649年或1650年),字復余,號括蒼。明末山西曲沃人。李建泰自幼聰慧,飽讀詩書。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考中進士,先做縣令,後一步步升遷,崇禎...
鳳凰社區是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下轄社區。鳳凰社區地處麗水市城區西南部,座落在風景秀美的萬象山公園和南明湖畔,清澈的甌江水沿萬象山自西向東貫穿轄區,東至括蒼路,南臨南明山,西至呂布坑,北到麗陽街。轄區總面積1.03平方公里,現有居民共2483戶,人口6107人,分6個格線片區,24個居民小組,由原麗建弄、麗營弄、...
磐安境內“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內的大盤山脈是雁盪山、括蒼山、會稽山和仙霞嶺的發脈處,也是錢塘江、甌江、靈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發源地,素有“群山之祖、諸水之源”之稱。新昌縣,古稱剡東,又名南明。位於浙江省東部、曹娥江上游。唐代以前屬剡縣,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建縣。現屬紹興市管轄。...
在麗水城南2公里處,與城區隔甌江相望。山上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蹟隱現於丹崖,素有“括蒼之勝”美譽。南明山以人文景觀著稱,尤以摩崖石刻聞名,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跡最為珍貴 南明山與麗水城隔甌江相望。山上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蹟隱現於懸崖,素有“括蒼之勝”美譽。登山有石磴道可循。半山有峭壁,雨後...
新設的岩坦鎮境內為括蒼山余脈,是楠溪江國家風景名勝區重要組成部分,山水秀美,景點眾多,是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境內四海山森林公園,山勢綿亘,奇峰高聳,雲霧洶湧、以高山景色為特點,因林如海、花如海、霧如海、雪如海而得名“四海山”,故以此最具特色。林坑古村依山靠溪而建,錯落有致,村口小橋流水,村中...
溫州地兼山海之勝,位居浙閩之中。左瀕汪洋,右倚括蒼。二雁聳峙於南北,三江亘流於西東。鐘靈毓秀,風氣清通。然於古九州之域,實屬揚越荒服。其地利之興,民物之阜,水之治否,關係至鉅。溫州水利,肇自東甌王騶搖。晉初有周凱者,導江入海,功成身殉,後人神而祀之,號曰“平水王”。唐宋之賢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