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廬山臥龍崗

登廬山臥龍崗

《登廬山臥龍崗》是一首按照中國傳統詩詞格律創作的七言律詩,作者是左河水,該作品發表於《江西詩詞》2007第2期,《詩潮》2009年第4期,該詩描寫了廬山臥龍崗的自然風貌與歷史遺存,即作者登臨過程中所見所聞的鳥語花香、絢麗山水及人文遺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登廬山臥龍崗
  • 作者左河水
  • 創作年代:2006年秋
  • 作品出處:《詩潮》《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
  • 文學體裁七律
  • 創作地點:星子縣城與南昌
  • 描寫對象:廬山的臥龍崗
  • 作品題材山水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與過程,作品賞析,七律介紹,作品解讀,藝術賞析,疑義解析,

作品原文

七律·登廬山臥龍崗
春風起韻鳥同鳴,
登廬山臥龍崗
廬山臥龍崗瀑布與遊客
夜雨染妝水共青。
擺首飛龍騰險壑,
垂簾涌霧繞懸亭。
雲崖仰止疑無路,
側徑攀爬又一重。
欲覽朱熹留跡處,
希波引入翠竹屏。

作品注釋

1、臥龍崗:是一個在中國有六、七處的同名地點,如河南南陽臥龍崗、河北承德臥龍崗等。唯有廬山臥龍崗處於中國南方的名山(廬山)之上,在星子縣境內。它的瀑布與詩仙李白所讚嘆的秀峰瀑布同源而分流,由崗巔至谷底轟然而下。深壑之中,蒼崖壁立,恕瀑中瀉。谷底瀑潭之中有黃石數丈,蜿蜒若龍。於是,人們把此瀑布潭稱為臥龍潭,把山中之山崗稱為“臥龍崗”。特別是朱熹在南康知軍的任上進行的重修臥龍庵等活動,更使廬山臥龍崗名揚千里。
2、起韻:韻指韻律,一種聲音。起韻在此處指春風吹入山林,使樹木的枝葉發出不同韻律的聲響。
3、染妝:染是把東西放在顏料里著色。妝指人的衣裝服飾。此處的染妝指暖風的喚醒與春雨的滋潤使臥龍崗的叢林甦醒,長出青綠的新枝潤葉。
4、擺首飛龍:指臥龍崗蜿蜒曲下的水壑,舉目遠望猶如一條銀色的龍飛騰下山。在臥龍潭旁至今留有古人“神龍見首”四個石刻大字。
5、壑:指坑谷,深溝。多指山的溝谷。
登廬山臥龍崗
廬山臥龍崗壑谷
6、垂簾:意為垂下的帘子。此處喻指臥龍崗的瀑布。
7、懸亭:廬山臥龍崗龍潭上面崖壁處建起的小亭子。
8、雲崖:指高入雲霄的懸崖,形容山崖高而險。但這裡的雲主要是“垂簾涌霧”所致。
9、仰止:語出《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處指對瀑煙籠罩的高崖望而卻步,無法前行。
10、側徑:一般指狹窄的路。如唐·岑參赴犍為經龍閣道》詩:“側徑轉青壁,危橋透滄波。”此處指雲崖之側的小路。
11、重:讀音為chóng,即層的意思,如:九重天,多重領導等。
12、覓:即找,尋求、尋找。如:覓食、尋覓。
13、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當年在南康知軍任上,深愛臥龍崗,留下許多遺蹟。
14、希波:即劉希波,時任星子縣旅遊局局長,負責廬山臥龍崗旅遊開發相關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15、翠竹屏:喻指竹林。“屏”原指屏風,是放在室內用來擋風或隔斷視線的用具,有的單扇,有的多扇相連。這裡是借喻和形容竹林的茂密與整齊。

創作背景與過程

廬山臥龍崗位於星子縣境內南廬山之上。這裡曾是宋代朱熹在在南康知軍任上構想退出仕途後的隱居之處,他重修臥龍庵,將丞相諸葛臥龍的畫像祠於中堂,並作《臥龍庵記》。在臥龍庵旁,又修白亭。臥龍崗風景絕佳,有潭曰"臥龍潭",臥龍潭旁卻留下了許多意趣橫生的石刻,如"臥龍"、"臥龍庵"、"響泉"、"神龍見首"、"釣灘石"等,當地政府計畫欲藉此打造一個隱逸文化村,作為獨樹一幟的隱逸文化項目。
2006年春,作者左河水已離開建設銀行江西分行,他以一個投資開發商的身份一行三人前往江西星子縣考察旅遊開發項目。廬山的山南地界屬於星子縣的管轄範圍,當地政府推薦位於廬山山腰待開發的隱逸文化旅遊項目臥龍崗供他們實地考察。縣旅遊局局長劉希波、當地鎮政府郭章白等有關負責人親自登山引路並介紹情況。由於古道狹小、陡峭,又長久失修,被草木掩侵,大家在迷離的山色、飛瀉的瀑布,陡峭的石崖間艱苦地攀爬前行,也留下了許多難忘的照片。下山之後,作者與大家經認真地分析研究認為,廬山臥龍崗是一處開發前景很好的旅遊項目,只是因為修建道路的投資量較大,而望之興嘆作罷,但左河水自那以後對臥龍崗的許多歷史遺存和自然景觀難以忘懷。2006年秋的一個星期天,他拿起紙筆,一番琢磨推敲之後,完成了一首七言律詩《廬山臥龍崗》,並寄送發表在《江西詩詞》2007年的第2期。
兩年之後,臥龍崗依然沒有其他投資商開發的訊息,作者覺得應該把這首詩拿到全國公開發行的詩詞刊物發表,以增加宣傳的範圍及社會的關注度,使該詩又發表在《詩潮》雜誌2009年的第4期。
在2010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一書中作者將題目“廬山臥龍崗”前面加了一個“登”字。這一個字的增加使詩意發生了很大變化,使詩的主題不是單純的臥龍崗風貌展示,而成為表達作者的登山過程及其所見所聞、所感所受。這樣,不僅“雲崖仰止疑無路,側徑攀登又一重。”的內容更適合題意,而且在標題上有了“登”字,那么在詩的開頭就不必再交代登山了,直接展示登山過程所見的美景風光也就順理成章了。另外,作者還覺得原來第二句“夜雨洗妝水共清”比較平凡,如果從春色的角度來寫則更美妙,因此改成了“夜雨染妝水共青”。使第二句“山水共青”的色,與第一句“風鳥同鳴”的音對仗對比更加精彩,更富藝術魅力。

作品賞析

七律介紹

七言律是律詩的一種。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因其格律嚴密,故名。它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八句,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分五言、七言兩體。七字的稱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律詩每首有四聯(即八句),每句五個字的是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每句七個字的是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律詩的第一、二句稱為“首聯”,三、四句稱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必須同韻。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為唐代新興的詩體,因與古體有別而得名。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二種,四句為絕句,八句為律詩。
七律基本句式: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七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hàn)聯,第三聯叫頸(jǐng)聯,第四聯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七律有四個基本句式,《登廬山臥龍崗》屬於其中的“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韻⊙●〇〇●●〇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說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作品解讀

七律《登廬山臥龍崗》是詩人寫登廬山臥龍崗過程所聞所見的聲色美景。首聯和頷聯都用工整的對仗句展現了詩人攀登廬山臥龍崗途中所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頸聯和尾聯則寫繼續攀爬臥龍崗,再上一層及入竹林尋覓朱熹遺蹟的情景。
登廬山臥龍崗
“春風起韻鳥同鳴”
在首聯,詩人以“春風起韻鳥同鳴,夜雨染妝水共青。”起筆,開門見山,直接描寫剛剛進入“廬山臥龍崗”山間地段的所聞與所見:溫暖的春風在山崖、在壑谷、在樹枝輕輕地歡唱,已經度過寒冬的林中小鳥,快樂地在樹枝跳來跳去、鳴唱如歌,春意盎然的臥龍崗,仿佛風與鳥在共同合唱,在山中飄蕩“和聲”的天籟之音。
昨夜的蒙蒙春雨灑落在山中,再度喚醒片片山林長出了潤枝青葉,使臥龍崗的林木猶如用青色的顏料浸染了一般。詩人走在雨過天晴的早晨,盡情欣賞山林的枝葉與其在水中的倒影共青同舞,交相輝映。
這首詩,詩人一開始就通過這一對偶句,給讀者展示出一幕春風唱歌,春雨染色,聲色俱佳的音頻動畫。
頷聯的第一句“擺首飛龍騰險壑”,是寫詩人一行幾人在登臥龍崗的途中瞭望壑谷水流彎曲而下,非常壯觀,宛若一條巨型的白龍在臥龍崗的深壑蜿蜒而動,飛騰而來。也許,詩人這一形象的描繪因受到水壑旁古人書刻於巨石之上“神龍見首”四個大字的啟示。
頷聯的第二句“垂簾涌霧繞懸亭”,寫的是臥龍崗上以龍潭為中心的最著名的景觀帶,瀑布在高崖飛瀉直下,猶如一幕巨幅的銀色垂簾高掛于山,氣勢非凡。瀑布瀉落於龍潭,帶珠濺玉,興煙化霧,飄繞且籠罩著懸崖之中古樸的亭子忽隱忽現。
頸聯“雲崖仰止疑無路,側徑攀爬又一重。”是具體寫“登”的詩句。這裡的“雲崖”龍潭瀑布之崖,其“雲”之貌,因“垂簾涌霧”所致。此高崖位於廬山的山腰,處於臥龍崗的上地段。詩人走到龍潭的水邊,仰望前面雲霧之上的陡峭懸崖,心裡估計這可能是臥龍崗極頂,或者說是臥龍崗能夠步入探尋的盡處。
可是跟隨劉希波從側徑繞行,探幽登岩,攀爬而上,又一重天地豁然開朗,放眼遠處又一瀑布飛瀉、水潭映天,草木茂密,景色迷人。
登廬山臥龍崗
廬山臥龍崗翠竹林
尾聯“欲覓朱熹留跡處,希波引入翠竹屏。”是寫詩人與其他項目考察人員對自然景觀大飽眼福之後,還想認真考察這裡的人文景觀、名人遺蹟情況,詩人由此而下筆。廬山臥龍崗之所以讓人流連忘返,除了出彩的水光山色之外,就是我國傑出的思想家、理學家朱熹的文化遺存了。覓,即尋求,尋找,尋覓。因此,劉希波則把大家引入了一片茂密的翠竹林,去看看朱熹的故居摩崖石刻等等遺蹟。

藝術賞析

七律《登廬山臥龍崗》屬於一首山水詩,詩人在筆墨的著力點上做到了主次安排得當,有疏有密,以少總多。句式上對仗工整,描寫中有動有靜,動感逼真,字詞準確精到,語言通俗流暢上口。內容安排方面眼看為寫山崗,實際濃墨帶水,山水交相輝映,且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得益彰。
一、有疏有密,主次分明。詩人的主要筆墨落在以龍潭為中心的四周,貫穿於詩的頷聯頸聯,即第3、4、5、6句。特別是擺首飛龍般的壑谷水流,垂簾涌霧似的瀑布飛落,還有霧繞懸亭、雲涌高崖及側徑攀爬等一幕幕靜中有動的生動畫面。而在交代時間上,只是在寫景之中的一個“春”字里隱隱帶過;對朱熹之遺蹟更是點到為止,留有懸念。對第二瀑布處的迷人景色只用“又一重”三字帶過,不落雷同之筆。
二、全詩共四聯,有三聯為對仗聯。尤其是最前面的一聯工整精妙,整個臥龍崗自然的美景,律動的畫面都在這幾個對仗的詩句中形象地展示出來,並通過借喻,以此物比彼物,使描寫的形象更加生動。
三、首聯“春風起韻鳥同鳴,夜雨染妝水共青”甚於精彩。在這個對偶句中以“春風起韻”對“夜雨染妝”,不僅字詞的性質對仗工整,把風聲稱為雅“韻”,喻昨夜之雨助林木發芽為“染妝”,而且還從中透露出登崗的季節、時晨、天氣的大致信息,即春天、早晨、有風無雨,其道理讀者細想則知。特別是兩個句尾的“鳥同鳴”對“水共青”,為前面的“風”與“雨”起到了添彩的藝術效果。風聲之韻與鳥鳴之音作和聲同響,是多么的美妙動聽;青葉之色與清泉之影于山水相映,是多么的賞心悅目
登廬山臥龍崗
“夜雨染妝水共青”
四、以此物象喻彼物象,使複雜難表變得簡單易懂。用“龍”的特徵進行描繪渲染,使臥龍崗之“水”的形象生動具體可感,並引發讀者的想像與聯想,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也使詩句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用“垂簾”之喻法描寫“瀑布”,不僅使景物形象、鮮明、生動,還能通俗易懂,加深讀者的印象。
五、語言流利,風格樸素,用詞生動形象,採用現代新
六、對朱熹留下的遺蹟,寫到“入翠竹屏”就戛然而止,不再多一字。至於朱熹有哪些遺蹟,目前情況怎么樣,都付與讀者去猜想,去探尋,這就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文字所顯示的更為廣闊的想像餘地,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如畫中的留白。其與杜牧在《清明》一詩中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之法如出一轍。

疑義解析

1、全國稱臥龍崗之地名處甚多,有時出現混淆和誤導。至2015年6月止,國內臥龍崗就達6處:河南省南陽市、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山東省成武縣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北邯鄲三陵鄉姜窯村。它們的位置都處於中國的北方,廬山臥龍崗是唯一處在長江以南的名山--廬山之上。
2、廬山臥龍崗並不是一個小山崗或小山包。它是在江南名山(廬山)之上的一處有開發潛力的自然與文化景區,海拔近千米。此處雙瀑飛瀉,風光旖旎,環境幽靜,奇峰競秀、怪石崢嶸、古木參天,景觀迷人。一千多年以來,中國的許多文化名人在此留戀忘返,愛戀最深的可以說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朱熹。
3、為什麼沒有人文景觀的具體描寫?據作者左河水在一次與青年談詩論藝的時候說,《登廬山臥龍崗》是一首山水詩,主要筆墨當然落在了自然山水之上,僅56個字的七律,連寫自然美景也只能寫一漏萬。因此,對人文景觀在兩處只是點筆而帶過:“懸亭”、“朱熹留跡”。一因,當時許多東西不是毀損就是失修;二是,政府正在招商開發,以後的修復修建狀態難以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