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先師有遺訓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此詩為第二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先師有遺訓
  • 創作年代:東晉
  • 作者:陶淵明
作品全文,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先師有遺訓1,憂道不憂貧2。
瞻望邈難逮3,轉欲志長勤4。
秉耒歡時務5,解顏勸農人6。
平疇交遠風7,良苗亦懷新8。
雖未量歲功9,既事多所欣10。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11。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12。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13。

注釋

1:先師:對孔子的尊稱。遺訓:留下的教誨。
2:憂道不憂貧:這是《論語·衛靈公》中孔子的話:“子曰:君子憂道不優貧。”意思是說:君子只憂愁治國之道不得行,不憂愁自己生活的貧困。
3:瞻望:仰望。邈(miǎo):遙遠。逮:及。
4:勤:勞。長勤:長期勞作。
5:秉:手持。耒(lěi):犁柄,這裡泛指農具。時務:及時應做的事,指農務。
6:解顏:面呈笑容。勸:勉。
7:疇(chóu):田畝。平疇:平曠的田野。交:通。
8:苗:指麥苗,是“始春”的景象。懷新:指麥苗生意盎然。
9:歲功:一年的農業收穫。
10:即事:指眼前的勞動和景物。
11:行者:行人。津:渡口。行者問津,用長沮、桀溺的事。《論語·微子》云:“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桀溺是古代的隱士。作者以沮、溺自比,意思是在耕作休息時,沒有孔子那種有志於治理社會的人來問路。言外之意是今天沒有“憂道不憂貧”的人。
12:相與:結伴。勞:慰勞。這兩句是說黃昏時和農民結伴而歸,再提一壺酒漿去慰勞近鄰。
13:聊:姑且。隴畝民:田野之人。隴:同“壟”,田壟。這兩句是說吟詠著詩關上柴門,聊且做一個像長沮、桀溺那樣的農民吧!

白話譯文

先師孔子留遺訓:君子憂道不優貧。
仰慕高論難企及,轉思立志長耕耘。
農忙時節心歡喜,笑顏勸勉農耕人。
遠風習習來平野,秀苗茁壯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勞作已使我開心。
耕種之餘有歇息,沒有行人來問津。
日落之時相伴歸,取酒慰勞左右鄰。
掩閉柴門自吟詩,姑且躬耕做農民。

作品賞析

詩以“在昔聞南畝”起句,敘述了勞動經過,描繪了自然界的美景,緬懷古聖先賢,讚頌他們躬耕田畝、潔身自守的高風亮節。他早就聽說過南畝,只恨自己沒有儘早趕來,過這俯身躬耕的日子。這裡他提到《論語》里“屢空”的顏回。陶淵明不怕貧窮。這正是他用以反抗世俗的安貧樂道。他喜歡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他從村落清新的晨曦里一路走出來,架好車馬,下地幹活,他的胸中飽脹著自然的情懷。鳥聲婉轉,風中送來瀰漫的花草清香,涼爽,和善,絕不寒冷。田地上的白雪潮水般褪去,荒草覆蓋了冬後大地的無數小徑。這偏遠的、人跡罕至的地方叫人驚喜。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自由。不需要繁華、光榮和熱烈的事物,以及任何一個多餘的人。他甚至覺得,汲汲於功名的人類是可笑的。他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選擇。陶淵明覺得隱居的道理應該為人生的通識感到慚愧。隱,還是不隱,一直是個問題。這個世界的通識就是,不隱,要入世,功成名就,出人頭地。陶淵明還不想歸隱,時候還沒到,但他的愧對只是暫時的不安。他終將心安理得地歸去。
但是,作者卻意猶未盡,緊接著便以第二首的先師遺訓“憂道不憂貧”之不易實踐,夾敘了田間勞動的歡娛,聯想到古代隱士長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憂道之人的難得,最後以掩門長吟“聊作隴畝民”作結。陶淵明一向把孔子視為先師。孔子說過的“憂道不憂貧”,他記在心裡。但他更喜歡這種“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的農耕生活。陶淵明想成為長沮、桀溺那樣的隱士。他的內心有掙扎,有焦慮,本想有所作為,世界卻使他望而卻步。他很失望,漸漸生出一顆叛逆之心,甘願“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這將是他生命的歸宿。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春天。據《栗里譜》記載:“有《始春懷古田舍》詩,當時自江陵歸柴桑,復適京都宅,憂居家,思湓城,故有《懷古田舍》也。”這時詩人已經開始躬耕。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陶淵明三十六歲,入桓玄所轄州府任職。隆安五年(401年)冬,母喪返歸,自此退職。元興元年(402年),進占荊州的桓玄又進一步攻陷京師,稱太尉,總攬朝政。國事無望,使陶淵明堅定了躬耕自資的決心,並付諸實際行動。這兩首詩便是陶淵明親自參加春耕之後的作品。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義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