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arbuncle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抵抗力低下者
- 常見發病部位:頸部、背部、肩部
- 常見病因: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多個臨近毛囊的部感染
- 常見症狀:大片浸潤性紫紅斑,可見化膿、組織壞死
毛囊炎、癤和癰有什麼區別? 毛囊口,癤,癰是細菌感染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毛囊炎。 科普中國 致力於權威的科學傳播 本詞條認證專家為 劉躍華丨主任醫師 ...
癰瘡,即癰疽惡瘡,是潰瘍的一種,指葡萄球菌侵害多個毛囊和皮脂腺而發生的感染。常發於頭頸後面及背部,糖尿病患者較易發病。其症狀主要是初起皮膚紅腫明顯,質軟...
癰病,中醫病名。是指發生在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本病的特點是局部光軟無頭,紅腫疼痛(少數初起皮色不變),腫脹範圍多在6—9cm,發病迅速,易腫,易膿,易...
癰疽,發生於體表、四肢、內臟的急性化膿性疾患,是一種毒瘡。癰發於肌肉,紅腫高大,多屬於陽症,疽發於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屬於陰症。癰疽證見局部腫脹、焮熱...
背癰,中醫病名,泛指背部癰瘍。發生於背部的感染性疾患,因患者用手反搭,可觸摸到病灶,故名“搭背”,俗稱“背花”,又稱“搭手”,現代醫學統稱化膿性感染。...
一種口腔科的疾病。癤(jiē)癰(yōng)(Furuncle and Carbuncle)好發於頭面部,唇部多見且較嚴重。...
體表癰,中醫病名。是指發生在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本病的特點是局部光軟無頭,紅腫疼痛,腫脹範圍多在6—9cm,發病迅速,易腫,易膿,易潰,易斂,多伴有惡寒...
頸部癰俗稱“對口瘡”,背部底部開始。由於皮膚厚,感染只能沒阻力較弱的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組織,沿著深筋膜向四周擴散,侵及附近的許多脂肪術,再向上傳入毛囊群而...
決癰潰疽,是漢語辭彙,讀音為jué yōng kuì jū,釋義是比喻事情的癥結得到解決。...... 決癰潰疽,是漢語辭彙,讀音為jué yōng kuì jū,釋義是比喻事情的癥結...
吮癰舐痔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ǔn yōng shì zhì,字面意思指(為了利益)舔吸別人瘡痣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亦作“ 吮疽舐痔 ”。...
癰、疽、疔、癤,是四種發生於體表各有不同病理變化和形狀特徵的外科疾患。癰是感染毒邪,氣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膿性疾病。疽是為毒邪阻滯而致的化膿性疾病...
氣癰,病名。出《咽喉脈證通論》。指因郁怒所生之咽喉癰腫。《秘傳喉科十八證》:“此症因惱怒傷肝,肝血不和,以致肺氣壅塞,火熾上升,發於喉間。其狀帝丁之...
潰癰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kuì yōng,意思是潰爛出膿的瘡;決破膿瘡。...... 潰癰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kuì yōng,意思是潰爛出膿的瘡;決破膿瘡。...
頸癰,中醫病名,是發生在頸部兩側的急性化膿性疾病,俗名“痰毒”。相當於西醫的頸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特點是初起局部皮色不變,腫脹,疼痛,灼熱,腫塊邊界不清...
瘡癰腫毒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多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性疾病。多見於成年人,易發於皮膚粗厚部位,如頸部、背部、腰部、腹部、臀部等。瘡癰...
外癰多是多個毛囊和皮脂腺的化膿性炎症,乳癰(即乳腺炎)則是乳腺組織的化膿性感染。...... 外癰多是多個毛囊和皮脂腺的化膿性炎症,乳癰(即乳腺炎)則是乳腺組...
穿脅癰,病名。指脅部所生之癰瘡。見《瘍科心得集》卷中。又名脅瘡。多因肝膽經火毒鬱結所成,常見於體質素較虛弱之人。好發於軟脅部,其初起形大如梅如李...
膕窩癰,中醫病名。是指發生在胭窩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胭窩部木硬疼痛,皮色不紅,小腿屆伸不利,愈後可有短期屈曲難伸。相當於西醫的胭窩部急性化膿...
癤病應與化膿性汗腺炎、蜂窩織炎及癰進行鑑別。 癤腫治療原則 1.系統治療 如果皮損位於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內;大的和復發的皮損;皮損周圍有蜂窩織炎;皮損對局部...
癤是一種化膿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圍組織的感染,相鄰近的多個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