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癰,中醫病名,泛指背部癰瘍。發生於背部的感染性疾患,因患者用手反搭,可觸摸到病灶,故名“搭背”,俗稱“背花”,又稱“搭手”,現代醫學統稱化膿性感染。
病因,臨床表現,鑑別診斷,辨證施治,預防,
病因
背癰因濕熱內生、腎水虧損、陰虛火盛、內蘊火毒、榮衛不從、逆於肉理,素體陰虛、過食厚味,陽氣清浮、熱盛則肉腐成膿。現代醫學認為,背癰的發病原因是由於抗病能力低下,或糖尿病日久失治,金黃色葡萄球菌乘虛侵入毛囊,沿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組織,受感染的毛囊與皮質腺相互融合,進而形成癰毒。
臨床表現
背癰的典型症狀是:未潰者背部病灶處紅腫高大,質地較硬、邊緣清楚、疼痛劇烈、壯熱畏寒、口渴、心煩、噁心嘔吐、神志恍惚、軟弱無力、食後即吐、咳嗽、胸痛。已潰者先滲黃白稠膿;次流桃花色膿,再出淡紅色水液,有熱象,疼痛隨膿出而減,四周硬塊漸消,腐肉日脫、新肉漸出。
鑑別診斷
老人或久病體虛,氣虛少血,氣無力推動血行,血流不暢,氣滯血凝,經絡失養,則背部痛。臨床特點為:睡後背痛,入夜痛甚,活動後減輕。
辨證施治
1.治則
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
2.主方
仙方活命飲。
3.方藥
穿山甲、天花粉、甘草節、滴乳香、赤芍藥、貝母、皂角刺(炒去尖)、沒藥、當歸尾(酒洗)、陳皮、防風、金銀花、白芷。
癰疽發背在頭及腦後脊背,加羌活、皂角刺一倍。此太陽經藥也。
在胸脅少陽經部位者加柴胡、栝蔞仁為君。
如腫硬加連翹、木鱉仁。
如人虛弱,不潰不起,加人參黃芪當歸甘草。
如人實壯,加大黃、連根節的麻黃。
預防
1.堅持運動
雖然背很疼,但還是要堅持運動。這樣疼痛的部位就可以保持血液暢通,這可是使受損傷的部位康復的先決條件。
2.冷敷
將冰塊包裹在一條潮濕的浴巾或毛巾之中,然後將之敷在疼痛的部位上,每隔2小時重複一次。這種治療方法對急性劇痛有較好的療效,冷敷可以收縮血管,從而減輕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3.熱敷
對於慢性的背部疼痛,熱敷比冷敷療效更佳。可以在洗澡時,利用淋浴噴頭噴出的熱水,將其對準疼痛部位;如果家中有浴缸,也可泡個熱水澡,這些都是治療慢性背痛妙方。此外,也可使用紅外線燈來照射患處,它也可以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和消除背痛。
4.臥床姿勢
雖然運動是緩解背痛的最好方法,但在靜臥時,通過一些小工具,也可以緩解疼痛。可以採取下列方法:在平臥時把兩腳翹高,小腿平放並用幾個墊子墊高,並在頸下墊上一塊捲起來的毛巾,在窩下面墊上一個摺疊起來的被單,這種姿勢有助於緩解背部肌肉的緊張感。
5.熱療軟膏
藥房所出售的熱療軟膏和藥膏,能大大促進患病部位的血液循環,背痛超過兩天以上才可開始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時要小心,切勿使藥物進入眼睛,且塗擦藥膏後不能立即淋浴。
6.小劑量止痛片
如果沒有別的辦法能夠快速止痛,也可使用藥物治療法,服用小劑量的止痛片,如撲熱息痛或阿司匹林等,這樣有助於保持背部的正常活動,避免背部痙攣繼續發作。但如果要大劑量服用的話,就務必遵照醫囑。
7.按摩
對於緩解背部的疼痛,可採用從輕到重的按摩方法。可以用一個網球沿著疼痛部位滾動,這樣就能使肌肉得到放鬆。按摩可以激活皮膚感受器,立即給神經系統發出消除疼痛的信號。
8.正確呼吸
正確呼吸法,也是自動地放鬆背部肌肉的妙方。自然的深吸氣和深呼氣有助於緩解和消除背部疼痛。深呼吸時,將手放在肚子上,通過肚子的起伏來感覺呼吸的深度,當感覺背部肌肉有伸拉且稍有疼痛的感覺就可以了。
9.勿長時間臥床
因背痛而臥床休息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天。長時間臥床只能使背痛變得更加嚴重,背部肌肉會變得更加僵硬,使人體力衰退,精神不振。最好的方法是儘快重新恢復正常的活動,使一天的生活規律化。
10.及時就醫
如果姿勢的改變無助於消除背部疼痛,或背部疼痛加重、出現麻木感覺或肌肉突然無力,或出現消化問題、排尿障礙或出現發燒,就應立刻去醫院求治。一般背部疼痛一周,使用上述方法仍不見減輕,就應及時求醫治療。
11.減重
身體上每增加1公斤的體重,對脊柱都是額外的負擔。體重超標首先影響腰椎和骶椎部的正常生理彎曲,產生過多的壓力。
12.自我測試
將一個沙發小坐墊放在地上,赤足站在坐墊上面,現在開始就地慢慢地和放鬆地跑步。如果身體是處於放鬆狀態,跑過幾分鐘後,就能感到身體十分自在和非常放鬆;如果身心處於緊張狀態,跑步後就會開始晃動。這種測試方法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十分靈驗。不妨親身測試一下,看看是否真正處於身心毫無負荷和壓力的狀態之中。專家強調指出,心理對人的健康特別對身體背部產生巨大影響。
13.運動得法
跳舞被譽為背部的最佳體育運動項目。在音樂的伴奏下,情緒會變得輕鬆愉快,肌肉也隨之得以放鬆,痙攣也會得以消除。除了跳舞之外,散步、滑雪和游泳,都不失為鍛鍊背部的理想運動項目。但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對背部有利,背痛患者應該避免要求突然轉身和扭身動作等對背部有害的運動,如壁球、羽毛球、高山滑雪、高爾夫球和網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