膕窩癰

膕窩癰,中醫病名。是指發生在胭窩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胭窩部木硬疼痛,皮色不紅,小腿屆伸不利,愈後可有短期屈曲難伸。相當於西醫的胭窩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本病一般預後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膕窩癰
  • 相關西醫疾病:急性膿性淋巴結炎
  • 其他名稱:委中毒
  • 疾病分類:外科—急性化膿性疾病
  • 發病部位:膕窩部
  • 主要病因:濕熱蘊結
  • 多發群體:所有人群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相關檢查,辯證論治,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是指發生在胭窩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胭窩部木硬疼痛,皮色不紅,小腿屈伸不利,愈後可有短期屈曲難伸。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特點,與西醫病名急性膿性淋巴結炎基本相同。

病因

多因濕熱下注,流於脈絡所致;或因患肢潰破、足跟皸裂、凍瘡潰爛、足癬、濕疹等感染毒邪,以致濕熱蘊阻,經絡阻隔,氣血凝滯而成。

病機

濕熱下注 濕熱之邪下注,蘊阻於膕窩,致經脈阻塞,氣血凝滯,故硬重木痛;邪毒阻滯經絡,以致經絡不利,故屈伸不利;濕熱內蘊,故發熱口乾。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初起委中穴處木硬疼痛,皮色不變或微紅,形成腫塊則患肢小腿屈伸困難,行動不便。
2.伴惡寒發熱、納差等症狀。如腫痛加劇,身熱不退,約2—3周后則欲成膿。潰破後2周左右而愈。
3.膿成後切口過小或位置偏高,或任其自潰,膿出不暢,則影響瘡口收斂。
4.瘡口癒合後,患肢仍屈曲難伸者,經功能鍛鍊後,約2—3個月可恢復正常。

相關檢查

診斷本病還可依據查血常規示:白細胞增多。

辯證論治

一、辯證要點
應根據其症狀,審其病程,劃分階段,同時結合部位及其熱毒的輕重,氣血的盛衰,年齡的大小等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按其病程可分為初期、潰膿期、收口期三個階段。
二、治療原則
本病以清熱解毒為治療原則,輔以外治法。實證給予散風清熱利濕,和營消腫。膿成給予切口排膿。
三、證治分類
濕熱蘊阻
證候:委中穴處木硬腫痛,小腿屈曲難伸;伴發熱,口乾納差;舌質淡紅,苔黃膩,脈數。
辨證分析:濕熱之邪下注,蘊阻於胭窩,致經脈阻塞,氣血凝滯,故硬腫木痛;邪毒阻滯經絡,以致經絡不利,故屈伸不利;濕熱內蘊,故發熱,口乾;舌質紅、苔黃膩、脈數均為濕熱蘊阻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和營消腫。
方藥:活血散瘀湯合五神湯加減。濕熱重者,加萆薢、生苡仁清熱利濕;膿成者,加炙山甲、皂角刺消毒排膿。
常用藥:川芎、當歸尾、赤芍、蘇木、牡丹皮、枳殼、瓜蔞仁、桃仁、檳榔、大黃(酒炒)。

其他療法

膿成則切開排膿,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藥線引流,外蓋金黃膏或紅油膏。膿盡改用生肌散、白玉膏。

轉歸預後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調護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飲食宜清淡,忌食魚腥、辛辣、炙煿之品。 

文獻摘要

《醫宗金鑒·委中毒》云:“木硬腫痛、微紅、屈伸艱難。……緩則筋縮而成廢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