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中醫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醫指多因郁怒憂思過度,氣鬱痰凝血瘀結於頸部,或生活在山區與水中缺碘有關的病。可分為“氣癭”、“肉癭”及“石癭”等。

癭 發生於頸前區結喉兩側漫腫或結塊性病變的總稱。該病首見於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對癭的症狀和病因作了較詳細的論述,宋代陳元擇《三因方》又將其分為石癭、肉癭、筋癭血癭、氣癭5類。現代常見的為氣癭、肉癭、石癭、癭癰4種。癭發病總的來說與水土因素有關,或憂思郁怒,肝鬱不舒,脾失健運而致氣滯痰凝於頸部而成。①氣癭。證為頸部漫腫,邊緣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軟,隨喜怒而消長,類似於單純性甲狀腺腫及部分地方性甲狀腺腫,治療宜理氣解郁,化痰軟堅,健脾除濕。用四海舒郁丸或海藻玉壺湯化裁;亦可選用碘劑、針灸及手術治療。②肉癭。證見頸部單個或多個腫塊,狀如覆碗,皮色如常,軟如綿,硬如石,可伴有性急、多汗、心悸胸悶。類似於甲狀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治宜開郁化痰,佐以軟堅。用海藻玉壺湯,外用陽和解凝膏,必要時採取手術治療。③石癭。證見頸部腫塊,凹凸不平,堅硬不移,後期可有氣管、食道、聲帶受壓症狀。相當於甲狀腺腫瘤。治宜化痰開郁,行氣軟堅,用海藻玉壺湯,外用陽和解凝膏加阿魏粉,亦可選用手術等療法。④癭癰。證見頸中兩側結塊、腫脹、灼熱、疼痛,伴有發熱、頭痛等,軟少化膿。類似於急性或亞急性甲狀腺炎。治宜疏風清熱化痰,用牛蒡解肌湯加減,表證消失後,宜舒肝清熱,化痰消腫,用柴胡清肝湯加減,外用金黃散調敷患處。預防應在氣癭流行地區供應碘化食鹽。在碘缺乏地區行碘油注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