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在身體;療愈,也在身體。這是一本關於療愈心理創傷的書。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都會遭遇各種痛苦,給身體給心靈留下許多創傷。如何療愈這些傷口,如何讓人走出心靈的困境,正是這本書所關注的。作者以“身體流”、“意念流”技術為基礎,結合他在療愈過程中的各種實例,帶領讀者撫平傷口,走向生命的安然。
基本介紹
- 書名:療愈,喚醒身體復原力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頁數:206頁
- 開本:16
- 作者:凌坤楨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264342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創傷,是一個生命的挑戰,但不必讓它成為終身的折磨!
不論遭遇多少傷痛,蘊藏在身體中的強大的生命復原力永遠存在。
資深心理工作者凌坤楨以深入意識層面的創傷復原技術,通過身體流、意念流、生命流的練習,引導受創者走一趟創傷復原到生命整合的道路。
面對傷痛,不斷向外尋求心靈課程,尋訪一個又一個老師,學習一個又一個心靈秘法,卻不向內清理,這其實是錯誤的方向。
不論遭遇多少傷痛,蘊藏在身體中的強大的生命復原力永遠存在。
資深心理工作者凌坤楨以深入意識層面的創傷復原技術,通過身體流、意念流、生命流的練習,引導受創者走一趟創傷復原到生命整合的道路。
面對傷痛,不斷向外尋求心靈課程,尋訪一個又一個老師,學習一個又一個心靈秘法,卻不向內清理,這其實是錯誤的方向。
作者簡介
凌坤楨,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神經語言程式學(NLP)訓練講師,催眠學實務訓練講師,美國國家催眠師學會(NGH)認證催眠治療師暨授證催眠訓練師,實戰催眠學會(SET)認證催眠訓練講師。長年從事專業心理輔導諮詢工作,曾在多所大學擔任心理講師及諮詢師,並在大學諮詢輔導中心帶領開展專業培訓活動,教學與實務經驗豐富。
圖書目錄
自序展開療愈,信任那更大的力量
第一章讓身體做工,讓心靈癒合
一、創傷在身體,療愈也在身體
二、身體的智慧
三、復原與癒合
第二章創傷,一個生命的挑戰
一、創傷的生理機制
二、解凍與釋放的自然程式
三、創傷孩童的呼喚
第三章流動,讓身體療愈創傷
一、身體是一條河流
二、身體流的做法:打開、接觸、追蹤、放行
三、身體流輔助技巧
第四章觀照意念遷流
一、靜中觀照的療愈力
二、意念的河流
三、意念流輔助練習
第五章邁向合一的旅程
一、流離終將歸返
二、轉化需要更大的視野
三、苦難打開我們的心
第一章讓身體做工,讓心靈癒合
一、創傷在身體,療愈也在身體
二、身體的智慧
三、復原與癒合
第二章創傷,一個生命的挑戰
一、創傷的生理機制
二、解凍與釋放的自然程式
三、創傷孩童的呼喚
第三章流動,讓身體療愈創傷
一、身體是一條河流
二、身體流的做法:打開、接觸、追蹤、放行
三、身體流輔助技巧
第四章觀照意念遷流
一、靜中觀照的療愈力
二、意念的河流
三、意念流輔助練習
第五章邁向合一的旅程
一、流離終將歸返
二、轉化需要更大的視野
三、苦難打開我們的心
序言
展開療愈,信任那更大的力量
這本書的出版原先並不在我的計畫之內。我一直以為自己會先寫一本催眠治療的書,或是神經語言程式學(NLP)的行為改變技術手冊,畢竟我在這兩個領域累積了十多年的實務經驗,有些話想講,有些故事想說。
但這幾年我進入“通過身體來療愈創傷”的領域,被更多故事所觸動。在兩岸各地的教學工作中,我有機會看到許多自然療愈的例子,不得不讚嘆在每個人身上蘊藏的生命復原力的強大!
生命值得信任!哪怕是遭遇了多次傷痛,或久歷身心折磨,那股力量依然存在,不曾離去。
有一位校長肩頸疼痛了三個星期,起因可能是落枕。在十五分鐘的身體流練習之後,他很開心地說病痛完全好了。去年,台灣高中輔導工作團的一位研習者,也是做身體流練習不到十五分鐘,小時候被車碾過而神經受損的手臂竟然可以自然地舉高,並感到一種全身暖和的通暢感。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運用創傷復原技術,能自然地繼續深入到人的童年,甚至鮮有記憶的嬰兒期,釋放那被封鎖在身體裡的創傷殘餘。在此過程中,有人回到四歲、三歲,甚至更早,並且解除了長期以來的身心困擾。
創傷,在身體;療愈,也在身體。這就是本書想闡述的基本認知。一個嶄新的取向
我在網路上寫了一篇“身體創傷復原技術”的簡單說明,經過輾轉流傳後,張老師文化公司來信,詢問是否可把這個概念和技術通過案例說明整理成書,因為坊間關於以身體來展開療愈工作的台灣本土著作並不多。這是本書得以問世的因緣。
這確實是個嶄新的取向。不同於有些需要跟著來訪者的陳述,精細地抽絲剝繭,或要循著故事的軸線去解構與重建的治療法,這個工作開始於身體的自我療愈,基本上不需要說話。很多時候,作為陪伴者,我們在整個過程里說不到十句話。
我也越來越感覺到,我們不是療愈者(Healer),而是來訪者復原歷程的一部分。我們的任務就是支持這個自然復原的歷程。我喜歡稱從事這工作的我是“扶持者”。
工作的時候我常對許許多多來訪者快速產生改變的現象感到驚訝。在這裡,“快”不是重點,而是我們可能走對了方向。頭腦喜歡述說故事,特別是那些受苦的情節。早期我的諮詢工作常被帶進那團苦難的泥淖里,聽著來訪者訴說的自身內心的無力與無助,我的頭也跟著昏了。這種諮詢沒有效率,也往往幫不上來訪者的忙。通過身體的運作以及潛意識的智慧,現在我的工作中的對話變少了,更多時候我只是坐在一旁陪伴,讓來訪者的療愈自動發生。
這讓我想起催眠治療大師米爾頓·H.艾瑞克森的一個故事。當時他還是個孩子,正值每個農莊都進一些新牲畜的季節,一匹迷途的馬走進了他家莊園。由於馬身沒有烙印,無法辨識是哪一家的,而周圍荒野又是如此遼闊……樸實的莊稼人都在發愁,要怎樣把這匹走失的馬送回主人那裡呢?艾瑞克森說他可以做到。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少年艾瑞克森翻身上馬,走上一條道路……
艾瑞克森後來說他當時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每當那匹馬在路上轉頭吃草或無目標地閒蕩時,他就夾夾馬肚,催促它上路。而每來到一個岔路口,艾瑞克森就放鬆自己什麼都不做,馬會東聞聞西嗅嗅,然後自己踏上一條路……就這樣,維持著讓馬在路上不斷前進,同時放手讓馬決定往哪個方向走……當那匹馬終於到達幾英里外的農莊時,農莊主人問:“你怎么知道這馬是從我這裡跑出去的呢?”
“我並不知道,但是馬自己知道。我所做的不過是讓它上路而已。”艾瑞克森解釋道。
每個人都可能是那匹迷失的馬。有時候我們會離開我們的生命核心,但生命核心一刻也未曾離開過我們——就像我們可能會在任何時刻恍神,但我們從未真正離開這個世界。
馬自己知道它的來處,但它需要適當的扶持。所謂的治療不也是如此嗎?治療師並沒有做什麼治療的行為,他僅僅是扶持,好勻出一個空間讓一個更大的智慧來接手。
我欣賞艾瑞克森故事裡流露出的人本關懷和睿智。我也自我期許著,信任那更大的智慧。
療愈,由身體開始。致謝
本書第二章談及創傷的生理機制,涉及了相當多的醫學知識,感謝陳偉寶醫師審閱。
感謝在大學(輔仁大學心理系)和研究所(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為我奠定心理輔導與諮詢基礎的眾多老師,感謝教導我NLP、催眠、家族系統排列,以及創傷工作的許多老師,包括:王輔天神父、史蒂夫·戴維斯、夏琳-阿克曼、史蒂芬·吉利根博士和什瓦吉托·R.利貝邁斯特等師長。
在此,我只是一個知識的整理與傳播者,若說這本書在個人成長與療愈領域有任何貢獻,這都來自於他們。
我感謝我的父母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仍竭盡所能,給予我豐厚的愛。
希望讀者在閱讀此書時,也能感受到我所領略的:這本書不僅是談創傷,也是關於創傷背後那份人類擁有的更大力量,還有愛。
這本書的出版原先並不在我的計畫之內。我一直以為自己會先寫一本催眠治療的書,或是神經語言程式學(NLP)的行為改變技術手冊,畢竟我在這兩個領域累積了十多年的實務經驗,有些話想講,有些故事想說。
但這幾年我進入“通過身體來療愈創傷”的領域,被更多故事所觸動。在兩岸各地的教學工作中,我有機會看到許多自然療愈的例子,不得不讚嘆在每個人身上蘊藏的生命復原力的強大!
生命值得信任!哪怕是遭遇了多次傷痛,或久歷身心折磨,那股力量依然存在,不曾離去。
有一位校長肩頸疼痛了三個星期,起因可能是落枕。在十五分鐘的身體流練習之後,他很開心地說病痛完全好了。去年,台灣高中輔導工作團的一位研習者,也是做身體流練習不到十五分鐘,小時候被車碾過而神經受損的手臂竟然可以自然地舉高,並感到一種全身暖和的通暢感。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運用創傷復原技術,能自然地繼續深入到人的童年,甚至鮮有記憶的嬰兒期,釋放那被封鎖在身體裡的創傷殘餘。在此過程中,有人回到四歲、三歲,甚至更早,並且解除了長期以來的身心困擾。
創傷,在身體;療愈,也在身體。這就是本書想闡述的基本認知。一個嶄新的取向
我在網路上寫了一篇“身體創傷復原技術”的簡單說明,經過輾轉流傳後,張老師文化公司來信,詢問是否可把這個概念和技術通過案例說明整理成書,因為坊間關於以身體來展開療愈工作的台灣本土著作並不多。這是本書得以問世的因緣。
這確實是個嶄新的取向。不同於有些需要跟著來訪者的陳述,精細地抽絲剝繭,或要循著故事的軸線去解構與重建的治療法,這個工作開始於身體的自我療愈,基本上不需要說話。很多時候,作為陪伴者,我們在整個過程里說不到十句話。
我也越來越感覺到,我們不是療愈者(Healer),而是來訪者復原歷程的一部分。我們的任務就是支持這個自然復原的歷程。我喜歡稱從事這工作的我是“扶持者”。
工作的時候我常對許許多多來訪者快速產生改變的現象感到驚訝。在這裡,“快”不是重點,而是我們可能走對了方向。頭腦喜歡述說故事,特別是那些受苦的情節。早期我的諮詢工作常被帶進那團苦難的泥淖里,聽著來訪者訴說的自身內心的無力與無助,我的頭也跟著昏了。這種諮詢沒有效率,也往往幫不上來訪者的忙。通過身體的運作以及潛意識的智慧,現在我的工作中的對話變少了,更多時候我只是坐在一旁陪伴,讓來訪者的療愈自動發生。
這讓我想起催眠治療大師米爾頓·H.艾瑞克森的一個故事。當時他還是個孩子,正值每個農莊都進一些新牲畜的季節,一匹迷途的馬走進了他家莊園。由於馬身沒有烙印,無法辨識是哪一家的,而周圍荒野又是如此遼闊……樸實的莊稼人都在發愁,要怎樣把這匹走失的馬送回主人那裡呢?艾瑞克森說他可以做到。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少年艾瑞克森翻身上馬,走上一條道路……
艾瑞克森後來說他當時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每當那匹馬在路上轉頭吃草或無目標地閒蕩時,他就夾夾馬肚,催促它上路。而每來到一個岔路口,艾瑞克森就放鬆自己什麼都不做,馬會東聞聞西嗅嗅,然後自己踏上一條路……就這樣,維持著讓馬在路上不斷前進,同時放手讓馬決定往哪個方向走……當那匹馬終於到達幾英里外的農莊時,農莊主人問:“你怎么知道這馬是從我這裡跑出去的呢?”
“我並不知道,但是馬自己知道。我所做的不過是讓它上路而已。”艾瑞克森解釋道。
每個人都可能是那匹迷失的馬。有時候我們會離開我們的生命核心,但生命核心一刻也未曾離開過我們——就像我們可能會在任何時刻恍神,但我們從未真正離開這個世界。
馬自己知道它的來處,但它需要適當的扶持。所謂的治療不也是如此嗎?治療師並沒有做什麼治療的行為,他僅僅是扶持,好勻出一個空間讓一個更大的智慧來接手。
我欣賞艾瑞克森故事裡流露出的人本關懷和睿智。我也自我期許著,信任那更大的智慧。
療愈,由身體開始。致謝
本書第二章談及創傷的生理機制,涉及了相當多的醫學知識,感謝陳偉寶醫師審閱。
感謝在大學(輔仁大學心理系)和研究所(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為我奠定心理輔導與諮詢基礎的眾多老師,感謝教導我NLP、催眠、家族系統排列,以及創傷工作的許多老師,包括:王輔天神父、史蒂夫·戴維斯、夏琳-阿克曼、史蒂芬·吉利根博士和什瓦吉托·R.利貝邁斯特等師長。
在此,我只是一個知識的整理與傳播者,若說這本書在個人成長與療愈領域有任何貢獻,這都來自於他們。
我感謝我的父母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仍竭盡所能,給予我豐厚的愛。
希望讀者在閱讀此書時,也能感受到我所領略的:這本書不僅是談創傷,也是關於創傷背後那份人類擁有的更大力量,還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