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

瘤胃

瘤胃是反芻動物的第一胃。瘤胃是迄今已知的降解纖維物質能力最強的天然發酵罐,內部食糜分三層(氣層,緻密層與液體層),反芻時,食糜逆嘔至口腔重新咀嚼。

瘤胃位於腹腔左側,幾乎占據整個左側腹腔,食糜經賁門進入,消化後進入瘤網胃口進入網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瘤胃
  • 拉丁學名:(Rumen)
  • 別稱:第一胃
  • 所屬學科:生物學
組織形態,特性,功能作用,種類,

組織形態

瘤胃為一囊狀消化器官,成年牛體積約56.9L,向左、右稍壓扁,前後伸長。大部分位腹腔左半部,少部分位於腹腔右半部。瘤胃前後較長,左右稍扁,前後端各有一條明顯的橫溝,分別叫前溝和後溝,這兩條溝左右伸延,形成左右縱溝,將瘤胃分為背囊和腹囊。背囊的上部為瘤胃前庭,食管開口於此。在瘤胃背囊前下方有瘤網胃口,與網胃相通。
一般通過對瘤胃上皮乳頭高度、 寬度、 顏色、 密度、 瘤胃壁及其肌肉層厚度等相關性狀來描述瘤胃的組織形態學。

特性

溫度
瘤胃內容物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後,其溫度為38~41℃,平均為39℃。受飼料種類和飲水溫度的影響,它又影響著飼料的消化。
pH值
瘤胃內容物pH值是食糜中揮發性脂肪酸與唾液中緩衝鹽相互作用、以及瘤胃上皮對揮發性脂肪酸吸收及隨食糜流出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導致pH值範圍一般為6~7。主要受採食與反芻時間,日糧精粗比與日糧顆粒大小的影響,對瘤胃消化代謝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纖維物質的降解及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
氧化還原電位
瘤胃內容物含氧量一般很少,常用氧化還原電位衡量,一般在-250~-450mV之間,平均-350mV。
酸鹼緩衝能力
反芻動物分泌的大量唾液中含有碳酸鹽和磷酸鹽,起緩衝液的作用,飼料pH在6.8~7.8範圍內,可以對其很好的緩衝,因此在設計日糧時應考慮。
滲透壓
滲透壓以滲透摩爾來表示(Osmoles)。一個滲透摩爾(1000個毫滲透摩爾,mOsm)含有6×1023個溶解離子/L溶液。冰點每下降1.86℃相當於1000mOsm/L。正常情況下瘤胃內容物滲透壓為260~340mOsm/L,平均280mOsm/L。
滲透壓受採食時間、飲水、精粗比和添加劑的影響,對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瘤胃微生物、飼料消化率、水分吸收外流速度和唾液分泌有影響。
氣體
來源於空氣及發酵產生的揮發性脂肪酸,CO2和CH4等。組成:CO2占65.5%,CH4占28.8%,O2占0.1~0.5%,少量的N2,H2

功能作用

瘤胃作為反芻動物獨特的消化器官,有著重要的作用。
反芻動物剛出生時,瘤胃體積很小,隨著動物的生長發育,其瘤胃也快速發育,犢牛剛出生時瘤胃和網胃的體積和只占四個胃的1/3,18月齡時達85%,基本達成年水平。
反芻動物可以有效地消化纖維物質含量高的粗飼料,反芻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飼料顆粒的磨碎非常必要,由於飼料顆粒大於1mm則不能通過網胃-瓣胃出口(reticula-omasal orifce)。
反芻動物在採食和反芻的過程中,可以分泌大量的弱鹼性唾液,流入瘤胃,作為很好的緩衝劑,中和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大量的揮發性脂肪酸
瘤胃上皮可以有效的吸收Na+,K+,Cl-等離子,而對揮發性脂肪酸的吸收量可達75%,吸收速度順序為丁酸>丙酸>乙酸,在調控瘤胃內環境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根據瘤胃內容物的形態,可分為固相液相兩部分。反芻動物不斷的採食飼料和飲水,瘤胃中發酵後又不斷的流入後部消化道,稀釋率和外流速度是重要的指標,它們受飼料的種類,加工和瘤胃液滲透壓影響,又影響著揮發性脂肪酸、氨態氮、pH值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

種類

瘤胃內容物包含經口腔進入的食糜,瘤胃分泌物與脫落的組織。
瘤胃微生物
瘤胃微生物包括細菌、產甲烷菌、真菌與原蟲,還有少數噬菌體。瘤胃微生物對飼料的發酵是導致反芻動物與非反芻動物消化代謝特點不同的根本原因。這是瘤胃與微生物相互選擇的結果。
細菌包括:纖維降解菌、澱粉降解菌、半纖維降解菌、蛋白降解菌、脂肪降解菌、酸利用菌、乳酸產生菌、其它菌。每克瘤胃內容物含有109~1010個細菌,
原蟲主要為纖毛蟲與鞭毛蟲。每克瘤胃內容物含有105~106個原蟲。
不同品種的反芻動物間瘤胃微生物數量不同。據韓正康研究發現,水牛瘤胃中原蟲和細菌數大大高於黃牛。Mehtiev等(1963)研究發現,在相同條件下,水牛每毫升瘤胃液含原蟲2134 00個,而黃牛僅94600 個。Devendra ( 19 85)報導,沼澤水牛比馬來西亞本地牛(黃牛)有更高的氮利用率,雖然這個現象的原因未被明確闡述,但據推測很可能是因為瘤胃內微生物群落不同所導致的發酵類型及發酵終產物不同而造成的,沼澤水牛和本地牛瘤胃中細菌、真菌、原蟲的任何差異都會造成發酵終產物的不同,從而出現不同的消化率,影響瘤胃的吸收和利用。Devendra (1987)和Wanapat ( 1989)也分別報導沼澤水牛比黃牛有較好的利用氮的能力,水牛瘤胃中的纖維分解菌的數量也比黃牛多,並且水牛有較高的分解纖維素的能力;Sommar t( 1993)報導沼澤水牛比黃牛有更高數量的瘤胃微生物;Wanapat ( 1999 )對在泰國東南部山谷的沼澤水牛和黃牛的瘤胃細菌、真菌和原蟲數量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發現沼澤水牛瘤胃中的細菌數量高於黃牛(分別1. 6×10和 1. 36×10個/m l) ,並且有更多的球菌、桿菌和卵形菌;水牛瘤胃中原蟲的數量低於黃牛,尤其是纖毛蟲的數量;而水牛中真菌的數量顯著高於黃牛(分別7.30×10和 3. 78×10個 ),顯微鏡下觀察真菌anaer omyces sp在水牛瘤胃中占更大比例,這些結果與以前的報導一致,並且為找到沼澤水牛比黃牛更能適應長期的乾季環境的原因提供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