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瀉要方

痛瀉要方,中醫方劑名。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補脾柔肝,祛濕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肝旺之泄瀉。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瀉後痛緩,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左弦而右緩者。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腸炎、慢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徵等屬於肝旺脾虛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痛瀉要方
  • 功用:補脾柔肝,祛濕止瀉
  • 主治:脾虛肝旺之泄瀉
  • 分類:和解劑-調和肝脾
  • 出處:《丹溪心法》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痛瀉要方用陳皮,術芍防風共成劑,腸鳴泄瀉腹之痛,治在瀉肝又補脾。

組成

陳皮、白朮、白芍、防風。

用量

陳皮45g,白朮 90g,白芍 60g,防風30g。

用法

上四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補脾柔肝,祛濕止瀉。

主治

脾虛肝旺之泄瀉。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瀉後痛緩,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左弦而右緩者。

方義

本證多由土虛木乘,肝脾不和,脾失健運所致。治療以補脾柔肝,祛濕止瀉為主。《醫方考》說:“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則之實,脾則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其特點是瀉必腹痛。方中白朮苦溫,補脾燥濕,為君藥。白芍酸寒,柔肝緩急止痛,與白朮配伍,為臣藥。陳皮辛苦而溫,理氣燥濕,醒脾和胃,為佐藥。防風燥濕以助止瀉,為脾經引經藥,故為佐使藥。

配伍特點

白朮補脾,白芍柔肝緩急,二者相配,土中瀉木,共奏補脾柔肝之功,防風具有升散之性,辛能散肝鬱,香能舒脾氣。

運用

本方用於脾虛肝旺之泄瀉。臨用套用以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瀉後痛緩,左弦右緩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久瀉者,加炒升麻,以昇陽止瀉;舌苔黃膩者,加黃連、煨木香以清熱燥濕、理氣止瀉。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集解·和解之劑》:“此足太陰、厥陰藥也。白朮苦燥濕,甘補脾,溫和中;芍藥寒瀉肝火,酸斂逆氣,緩中止痛;防風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風能勝濕,為理脾引經要藥。陳皮辛能利氣,炒香尤能燥濕醒脾,使氣行則痛止。數者皆以瀉木而益土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