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毒性皮膚病

痘病毒性皮膚病是一類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痘病毒是最大的一種病毒,在高倍顯微鏡下可以見到,可寄生於多種動物,人類痘病毒是其中的一種,可分為四組:第一組為正痘病毒組,包括天花、類天花、牛痘苗及牛痘的病毒:第二組為副牛痘病毒組,包括羊痘及擠奶員結節的病毒:第三組為傳染性軟疣病毒;第四組為yata痘病毒組。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徹底消滅。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常見病因:痘病毒感染
  • 常見症狀:羊痘,擠奶員結節,傳染性軟疣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主要是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相關疾病。羊痘由羊痘病毒引起,通過直接接觸病羊或被病羊污染物品,尚未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傳染。擠奶員結節是接觸痘病毒感染的乳牛而引起的皮膚病。傳染性軟疣性皮膚病是感染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的,多經過接觸、自體接種及性接觸傳播。

臨床表現

1.羊痘
潛伏期為5~6天,皮損初期為紫紅色丘疹,後發展成水皰、膿皰,中央有臍狀凹陷,1~2 天膿皰破潰形成淡褐色結痂,痂周有特殊的灰白色或紫色斑,外有紅暈,隨之皮損變為乳頭瘤樣結節,最後變平、結痂而自愈。好發於手指、前臂及面部等暴露部位。患者自覺瘙癢、脹痛。全身症狀可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微熱。
2.擠奶員結節
潛伏期5~14天。手指、手背、腕部及前臂多見。皮膚早期損傷為綠豆至黃豆大小的暗紅色丘疹,不痛,外圍有紅暈;有的皮膚可見靶樣損害,中心紅色,外有一白色環,環外繞以紅暈,皮損明顯充血水腫;後期可出現水皰、膿皰,逐漸形成質地堅實的暗紅色結節,中心有凹陷,進一步發展成乳頭瘤樣贅生物,類似化膿性肉芽腫樣損害。皮損可自然消退,不留瘢痕,病程4~6周內消退。可有局部淋巴結腫大。有些患者可於接觸或遠離接觸部位發生丘疹、丘皰疹、蕁麻疹及多形紅斑樣皮損。
3.傳染性軟疣
多見於兒童及青年人,潛伏期約為14~50天。初起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以後逐漸增至豌豆大,中心微凹或呈臍窩,表面有蠟樣光澤,早期質地堅韌,後逐漸變軟,呈灰白色或珍珠色。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稱為軟疣小體。損害數目不等,互不融合。好發於軀幹、四肢、肩胛、陰囊和肛門等處,但全身任何部位皆可發生,且有時可發生於唇、舌、頰黏膜及結膜。一般無自覺症狀。皮損偶然可自然消失,愈後不留瘢痕。

檢查

1.病理檢查
(1)羊痘:早期棘細胞內水腫明顯,真皮內毛細血管增生,可在表皮及血管內皮細胞的胞質中見到嗜酸性包涵體。晚期表皮假乳頭瘤樣增生,真皮內混合性炎細胞近浸潤。
(2)擠奶員結節:表皮棘層內可形成多房性水皰;常見明顯的角化不全,細胞質內,偶爾在細胞核內可發現病毒包涵體;真皮上部可出現肉芽腫炎症反應。
(3)傳染性軟疣性皮膚病:病變主要在表皮。表皮高度增生而伸入真皮,其周圍真皮結締組織受壓而形成假包膜,並被分為多個梨狀小葉,基底細胞大致正常,自棘層細胞起細胞內軟疣小體,從嗜酸性染色到嗜鹼性染色。
2.電鏡檢查
可見核心有一緻密DNA,直徑為200~300nm的病毒顆粒。

診斷

1.有病羊、病牛接觸史或傳染性軟疣的感染史。
2.有一定的潛伏期。
3.羊痘、擠奶員結節好發於手指、手背、前臂,傳染性軟疣性皮膚病好發於軀幹、四肢、肩胛、陰囊等處。
4.有特徵性的皮損。
5.羊痘和擠奶員結節的病理檢查可見包涵體,傳染性軟疣棘細胞內典型的軟疣小體。
六 、鑑別診斷
化膿性肉芽腫:好發於面部、四肢、皮損呈單發性暗紅色結節,表面光滑,外傷後易出血,組織病理檢查可見分葉狀毛細血管增生。

治療

羊痘和擠奶員結節多可自愈,有瘙癢症狀可給予爐甘石洗劑對症治療。傳染性軟疣可用鑷子將皮損中的軟疣小體擠出或挑除,然後用2.5%碘酒或33%三氯醋酸塗抹,壓迫止血。並發感染時,外用抗生素軟膏,炎症消退後再用上述方法治療。

預防

避免接觸患病的羊和牛,擠奶員可佩戴手套,防止傳播與再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