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血型變異

病理性血型變異

血型是人體的一種遺傳性狀,受控於第9號染色體長臂的血型基因,輕易不會改變, 但在某些白血病及惡性腫瘤的影響下,可出現ABO血型抗原性減弱,出現病理性血型變異。 機理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染色體失活、轉移酶受抑、體細胞突變、血液記憶體在未成熟的紅細胞等有關。

事件,討論,病例介紹,例1,例2,

事件

人的血型從出生到生命終結一般不會改變,但贛州市人民醫院血液科卻遇到了一個血型發生變化的特殊患者溫先生。溫先生是贛州市有記錄的血型變化第一人。
溫先生是石城縣人,因牙齦出血、尿血、頭昏等症狀,2008年9月下旬在省城一醫院被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後在該院進行了對症治療,輸了“O”型血小板。2008年10月~2009年1月,他先後兩次到贛州市人民醫院血液科住院,其間,曾多次輸入“O”型血液製品。
奇怪的基因變化發生在第二次出院後。原來自病情緩解後,溫先生並沒有按醫生叮囑按時返院鞏固化療,而是在家中服用中草藥。今年6月,他的白血病突然復發,醫院只得再次為他輸入了1次“O”型血小板,同時進行了化療。可就在化療8天后,再次申請輸血時,溫先生的血型竟由原來的“O”型變成了“A”型。
對此,贛州市人民醫院血液科謝鵬鴻主任解釋說,血型是人體內血型基因控制的一種遺傳性狀,輕易不會改變,但在某些白血病及惡性腫瘤的影響下,可出現病理性血型變異,這種變異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長期的。

討論

血型是人體的一種遺傳性狀,受控於第9號染色體長臂的血型基因,輕易不會改變, 但在某些白血病及惡性腫瘤的影響下,可出現ABO血型抗原性減弱,出現病理性血型變異。 機理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染色體失活、轉移酶受抑、體細胞突變、血液記憶體在未成熟的紅細 胞等有關。
病人入院血型變異均在化療後發生,原因可能由於化療藥物 的影響,導致細胞膜抗原性發生改變,而發生血型變異。病人按變異的 血型配血輸血無不良反應發生,與有關報告一致。可能與病人當時的血型抗原 性減弱有關。在以上情況下所發生的血型變異,也可能與某些白血病及惡性腫瘤致異常免疫 物質釋放干擾了紅細胞膜上的抗原性有關。

病例介紹

例1

女,49歲,因乏力、心慌、陰道流血半月,1997年7月7日入院。體檢:T38.5 ℃,重度貧血貌,軀幹與四肢皮肢散在性瘀點及瘀斑,胸骨下端壓痛,心界不大,心律整 ,心率96次/min,雙肺聽診未見異常,肝右肋下剛觸及,脾在肋下2 cm,Hb 55 g/L,RBC 1.73 1012/L,WBC 69 109/L,N 0.47,L 0.25,幼稚細胞0 .28,BPC 10 109/L,骨髓細胞增生極度活躍,原始粒細胞86%,POX強陽性。診斷 :ANLL-M2a。查血型為“O”型,給DA方案化療,並先後輸注“O”型血小板8 U1次,“O” 型全血3次,總計1 200 ml,均無不良反應發生。第1療程結束後複查骨髓象,增生明 顯活躍,原始粒細胞36.5%,給第2療程化療,再次配血時複查血型與以前鑑定不符,經 正定型、反定型等多種方法鑑定,血型由“O”型變異為“B”型,在醫護嚴密觀察下,給“ B”型全血400 ml輸注,輸血中及輸血後均無不良反應發生,輸血後病人自覺症狀好轉,自 動出院。   

例2

男,18歲,因皮膚瘀點、瘀斑4月余,反覆鼻衄20 d,於1998年1月29日入院。體檢:T 38.3℃,重度貧血貌,全身皮膚散在少量瘀點、瘀斑,牙齦輕度腫脹,胸骨無壓痛,心 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觸及,Hb 61 g/L,WBC 10.8 109/L,N0.318,L 0. 682,BPC 21 109/L,入院後經骨髓細胞塗片檢查診為:ANLL-M5a。查血型為“O ”型,給DA方案化療至第5天(DNR 40 mg 3 d,Ara-C 100 mg,bid,5 d)時查Hb 37 g/L, WBC1.3 109/L,BPC 8 109/L遂停化療,擬給病人輸血治療,與“O”型 血作交叉配血時發現獻血員血清與患者紅細胞有凝集,複查病人血型變異為“B”型 ,與病人入院時所查“O”型不符,但病人病情較重,確需輸血,經病人家屬同意,輸“O” 型血小板6 U,“O”型全血400 ml,輸血中及輸血後病人無不良反應發生,病情好轉,複查 骨髓達部分緩解(PR),回當地治療,出院前複查血型又轉為“O”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