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還認為VHS病毒只感染歐洲大陸的虹鱒和很少幾種水產養殖品種。而近十年從北美的的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以及Baltic海一帶各種能自由自在生活的海歸中都能分離VHS病毒。到目前為止敏感的野生海魚有:在太平洋,有太平洋鯡魚(Clupea pallasi),大馬哈魚(Oncorhynchus spp.)鱈魚(Gadusmacrocephalus),玉筋魚(Ammodytes hexapterus)和沙腦魚(Sardinops sagax);在大西洋有大西洋鱈魚(Gadus morhua),黑線鱈(Gadus aeglefinus)鱈魚(Trisopterus minutus),海鱔(Rhionoemus cimbrisu)鯡魚(Clupea harengus),牙鱈(Merlangius merlangus),小鰭(Micromesistiuspoutussou),水珍魚(Argentina sphyraena),挪威長臂鱈(Trisopterus esmarki),泥鰈(Limanda limanda)鰨魚(Parophrys vetulus),川鰈(Platichthys flesus)和其他鰈魚(Pleuronectes platessa)
流行情況
到目前為止,用血清學方法無法區分這些從野生海魚中分離得到的病毒株和從淡水中通常分到的VHSV,感染了VHSV的鯡魚,鮭魚和鱈魚的毒株在遺傳特性上和前者明顯相關。
該病流行於歐洲大陸,由於它導致虹鱒很大的經濟損失,因而受到虹鱒養殖業極大的關注。
致病原理
VHS病毒的感染通常是致死性的,由於病魚體內的水鹽平衡受到破壞,臨場上出現水腫和出血症狀。這些臨床的出現是由於病毒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白細胞,造血組織,和腎細胞內增殖所致。
採用一組多克隆和單克隆抗體已識別出VHSV有三種中和亞型。VHSV除具有前述變異性外,VHS群似乎在糖蛋白(G蛋白)上有一個共同的中和抗原決定簇和幾個非中和性的抗原決定簇。在自然發病和實驗感染中均具有病毒毒力的報導。
檢測
VHSV的檢測過程主要是先通過細胞培養直接分離病毒,然後根據需要用中和實驗,免疫螢光,ELISA,酶染色等免疫學方法或者用PCR進行確診。
目前,該病的防治方法取決於官方衛生檢測計畫結合防治措施,並已經取得從歐洲幾個地區清除了該病的成效,遺傳途徑如選擇抗病品種,種間雜交以及疫苗均處於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