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控鎮痛

病人自控鎮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一種經醫護人員根據病人疼痛程度和身體情況,預先設定鎮痛藥物的劑量,再交由病人“自我管理”的一種疼痛處理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人自控鎮痛
  • 外文名: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 簡稱:PCA
  • 類別:鎮痛
  • 目的:減輕病人痛苦
  • 優點:鎮痛效果好等
名片,目的,優點,常用術語,給藥模式,臨床分類,臨床套用,

名片

病人自控鎮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一種經醫護人員根據病人疼痛程度和身體情況,預先設定鎮痛藥物的劑量,再交由病人“自我管理”的一種疼痛處理技術。
美國雅培電子鎮痛泵美國雅培電子鎮痛泵

目的

PCA是一種新型鎮痛藥給藥裝置。病人佩帶輸液控制裝置,當意識到疼痛時,通過控制器將一次鎮痛藥物注入體內,從而達到止痛目的。PCA是現代疼痛治療的較好方法,是術後疼痛治療的重要手段。

優點

與傳統的肌肉注射鎮痛藥相比,PCA有明顯的優點:
①在鎮痛治療期間,鎮痛藥物的血藥峰濃度較低,血藥濃度波動小,呼吸抑制發生率低,減少鎮痛治療時過度鎮靜的副作用;
②鎮痛效果好;
③PCA能克服鎮痛藥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的個體差異,做到按需給藥;
④減少病人疼痛時等待醫護人員處理的時間;
⑤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
⑥提高病人及其家屬對醫療品質的滿意率;
⑦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常用術語

⑴負荷量:負荷量(Loading dose,LD)是指PCA開始時首次用藥的劑量。負荷量的目的是讓病人迅速達到鎮痛所需的最小有效鎮痛濃度(MEAC),使病人快速消除疼痛。負荷量一般由醫護人員給藥。負荷量的注射速度需控制,避免注速過快導致一過性血藥濃度過高。某種藥物的LD和LD泵入速度是由其藥理學特性決定的。其計算公式如下:負荷量=最小有效鎮痛濃度×初始分布容積。
⑵單次給藥劑量:單次給藥劑量(Bolus)是指病人疼痛未消除或疼痛復發時追加的藥物劑量。其目的是維持一定的血藥濃度,又不產生過度鎮靜。Bolus是PCA克服鎮痛藥物個體差異的主要手段。根據疼痛的程度和病人鎮靜情況,每次調整25-50%用藥劑量。Bolus每次增加血藥濃度為Bolus劑量除以藥物初始分布容積。Bolus大小是決定PCA疼痛治療效果的重要參數之一。Bolus劑量過大,血藥濃度過高,副作用發生機率增加;劑量過小,增加病人用藥的次數,降低病人對PCA的依從性。
⑶鎖定時間:鎖定時間(Lockout time,LT)是指PCA裝置兩次單次劑量間的間隔時間。鎖定時間是PCA的安全保護方式之一。鎖定時間的目的是防止前次單次劑量尚未起效病人再次給藥,預防藥物過量中毒。鎖定時間由藥物的起效速度、PCA的用藥途徑決定。其反應藥物在作用部位達到足夠鎮痛濃度所需時間。如嗎啡靜脈病人自控鎮痛時鎖定時間一般為5-15分鐘,硬膜外病人自控鎮痛時鎖定時間多為10-30分鐘。
⑷持續輸注速度:持續輸注速度(continuous infusion rate)或背景輸注速度(Backgroundinfusion rate)的目的是維持相對穩定的血藥濃度,減少指令用藥的次數。恆速輸注時的穩態血藥濃度等於泵注速度除以藥物清除率。理論上PCA的最小泵注速度等於CI與MEAC的乘積。
⑸最大用藥量:最大用藥量(Maximal dose)是PCA的另一安全保護裝置。有1小時劑量限制(1-hour limit)和4小時劑量限制(4-hour limit)。其目的是對超過平均用藥量的情況引起注意並加以限制。最大用藥量的設定應因人而異。如嗎啡0.4-5.25mg.h-1,芬太尼0.15-0.18mg.h-1。

給藥模式

根據病人的情況和醫護人員的愛好,PCA給藥模式分為:
⑴單純PCA:病人完全自控,疼痛時病人按壓PCA控制裝置,給予一次單次劑量。
⑵背景輸注+單次劑量:在連續輸注一定藥物的基礎上,在疼痛時病人增加一次單次劑量;
⑶負荷量+背景輸注+單次劑量:在病人疼痛時首先給一個負荷量讓病人快速消除疼痛,再連續輸注一定藥物,在疼痛時由病人增加一次單次劑量;
⑷連續輸注(continuous infusion rate):以一恆定的速度輸注藥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PCA,只能認為是一種鎮痛藥給藥方式。

臨床分類

根據PCA給藥途徑的不同,將其分為:硬膜外病人自控鎮痛、靜脈病人自控鎮痛 、神經叢病人自控鎮痛和皮下病人自控鎮痛等。
⑴硬膜外病人自控鎮痛:硬膜外病人自控鎮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 ),是利用PCA裝置將藥物用於硬膜外腔,主要適用於胸背部及其以下區域疼痛的治療。PCEA鎮痛效果確切,副作用相對較少。常用局麻藥或阿片類鎮痛藥。局麻藥與阿片類鎮痛藥聯合使用(平衡鎮痛法)可減低每種藥物的劑量,降低藥物的副作用,可較好地抑制傷害性刺激導致的代謝和內分泌反應。PCEA常用方案見表2-3。
表2-3 常用的PCEA用藥方案
肯塔基大學 湘雅醫院 日本小川
藥物 嗎啡或(和)布比卡因 芬太尼和布比卡因 丁丙若啡
負荷量 2-3 mg 30-50 μg 0.1-0.2 mg
單次劑量 0.2 mg 10-30 μg 0.05-0.1 mg
連續速度 0.4 mg.h-1 15-20μg.h-1 0.01-0.02 mg
鎖定時間 10 min 10-15 min 45-60 min
註:表中所列劑量均為麻醉性鎮痛藥劑量
⑵經靜脈病人自控鎮痛:靜脈病人自控鎮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是利用PCA裝置經靜脈途徑用藥,操作容易,使用藥物廣泛,包括麻醉性鎮痛藥和非甾體鎮痛藥。PCIA起效快,適用範圍較廣,但其是全身用藥,副作用較高,鎮痛效果遜於硬膜外病人自控鎮痛。利用麻醉性鎮痛藥時PCIA若採用背景輸注則呼吸抑制發生率較高,故該方法一般不用背景輸注,只用單次劑量。PCIA常用藥物見表2-4。
表2-4 PCIA常用藥物及參數設定
藥 物 藥物濃度 (mg.ml-1) 單次劑量(mg) 鎖定時間(min)
嗎啡 1 0.5-2.0 5-10
哌替啶 10 5-25 5-10
芬太尼 0.01 0.01-0.02 3-10
蘇芬太尼 0.002 0.002-0.005 3-10
阿芬太尼 0.1 0.1-0.2 5-8
克托洛拉 LD=20mg continuous=4mg.h-1 2 5

⑶神經叢病人自控鎮痛:神經叢病人自控鎮痛(patient controlled nerveanalgesia,PCNA)是利用PCA裝置在神經叢或外周神經用藥治療外周疼痛。常用藥物是局麻藥布比卡因和若比卡因,可以在局麻藥中加適量的麻醉性鎮痛藥。如臂叢神經阻滯可用0.125%布比卡因,PCNA參數設定如下:背景輸注速度3-5ml.h-1,單次劑量3-5ml,鎖定時間30-40分鐘,最大劑量10-15ml.h-1,用於上肢手術後鎮痛可取得滿意的疼痛效果,且該法阻滯交感神經,擴張上肢血管,可增加斷肢(斷指)再植的成功率。
⑷經皮病人自控鎮痛:經皮病人自控鎮痛(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是利用PCA裝置經皮下給藥鎮痛。PCSA在靜脈穿刺困難的病人及長期需要PCA治療的病人有其優點,可避免其它PCA方法穿刺和導管留置引起的併發症。與PCIA相比,其鎮痛效果和副作用相似。常用藥物有嗎啡、丁丙若啡和氯胺酮。哌替啶具有組織刺激性不宜用於PCSA。常在前臂近肘關節處局麻下皮下留置22G套管針外套管,連線PCA裝置,若用嗎啡,其參數一般設定如下:濃度為5mg.ml-1,,病人每按壓一次給藥2.5ml(嗎啡2.5mg),鎖定時間20分鐘。

臨床套用

PCA是一種較理想的鎮痛藥藥物使用方式,可做到鎮痛藥用藥個體化,臨床套用範圍較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⑴術後急性疼痛的治療。
⑵分娩鎮痛:產科鎮痛所用藥物和方法要求對母體無害、不影響子宮的血流和收縮,對胎兒和新生兒呼吸循環無影響,故分娩鎮痛一般採用PCEA。臨床多採用0.0625%-0.125%布比卡因加2μg.ml-1芬太尼的混合液,控制麻醉平面在胸10平面以下。給予負荷量5ml左右,測得麻醉平面後,設定背景速度5ml.h-1,單次劑量3-5ml,鎖定時間10-20分鐘,根據鎮痛效果調節藥物得用量,一般能夠取得良好得鎮痛效果。
⑶癌性疼痛的治療:一般按照WHO三階梯止痛方案治療癌性疼痛。PCA用於癌性疼痛的治療是屬於後三階梯治療方法之一,適用於口服嗎啡無效的癌性疼痛患者。PCA方式多用嗎啡行PCEA或PCSA,具體的方案應根據病人疼痛的程度、病人對麻醉性鎮痛藥的耐受情況和病人身體的一般狀態確定,難以制定統一的用藥方案。
燒傷性疼痛的治療:燒傷病人多採用PCIA。燒傷創面的處理及換藥等操作會增加疼痛程度,應在進行操作前增加一次負荷劑量,減輕疼痛。大面積燒傷病人一般病情複雜,變化較快,PCIA方案應及時調整。
⑸內科疼痛病人的治療:常用於內科治療無效的心絞痛、心肌梗塞引起的胸痛及鐮狀細胞危象等的治療。
⑹創傷性疼痛的治療:車禍、外傷等創傷往往導致病人處於極度痛苦之中,在明確病人診斷的情況下應積極控制病人的疼痛。可減輕創傷導致的應激反應,促使病人與醫護人員合作,便於檢查和治療工作的開展。
⑺兒童病人的疼痛治療。
⑻其它急性疼痛的治療:急性發作的腰、下肢疼痛、神經痛等亦可套用PCA進行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