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病中寫的短文大概不會是“無病呻吟”之作吧。我寫文章並非為了消遣,也不是應酬朋友,只是有感而發,也無非根據幾十年生活、閱讀和寫作的經驗。我雖是病人,但醫生說我的腦子清楚,沒有病態。我自己經過反覆思考,也覺得我還能順著一條思路走下去,似乎尚未患老年性痴呆症,不至於信口胡說。當然,醫生講話,並非法令;自我吹噓,也不可靠,何況小道訊息又傳我“風燭殘年”、“抱病在身”。有些好心人不免為我憂慮,經常來信勸我休息。我不是一個固執的人,我也知道擱筆的日子近在眼前,自然的規律不可違抗。但是人各有志,我的願望絕非“歡度晚年”。我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愛憎消耗乾淨,然後問心無愧地離開人世。這對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稱之為“生命的開花”。
我提到“小道訊息”,近幾年來關於我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唧唧喳喳”,使得朋友和讀者替我擔心,為我痛苦。我曾多次要求:讓我安靜,將我忘掉。但是並沒有用。有時謠言自生自滅,有時訊息越傳越多。有的完全無中生有,有的似乎又有線索。謠言傷人,鋒利勝過刀劍;只是我年到八十,感覺越發遲鈍,不會一嚇就倒,一罵就死。有時冷靜思索:為什麼我不能安靜?是不是因為我自己不肯安靜?……我想來想去,始終在似懂非懂之間。但有一點是很明確的:按原訂計畫我要編寫五冊《隨想錄》,現在只差最後的一冊,快結束了。這樣一想倒又處之泰然了。
作者簡介
艾蕪(1904~1992年) ,中國現、當代作家,原名
湯道耕,筆名劉明、
吳岩、湯愛吾等,艾蕪是道耕的筆名,他開始寫作時,因受
胡適“人要愛大我(社會)也要愛小我(自己)”的主張的影響,遂取名“愛吾”,後慢慢衍變為“艾蕪”,1921年考入成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5年因不滿學校守舊的教育和反抗舊式婚姻而出走,漂流於雲南邊疆、緬甸和
馬來亞等地,當過國小教師、雜役和報紙編輯,並兩次差點病得差點死去。因為同情緬甸的農民暴動,1931年被英國殖民當局驅逐回國到上海。1932年加入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開始發表小說。在上海期間,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南國之夜》、《
南行記》、《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說《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
漂泊雜記》等。作品大都反映西南邊疆和緬甸等地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及其自發的反抗鬥爭,開拓了新文學創作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傳奇性故事,具有特異性格的人物和邊地迷人的綺麗風光,使作品充溢著抒情氣息和浪漫情調。